聚热点 juredian

张凤台—历史不应忘记的安阳人

——读李自存老师新著《张凤台》有感

今天参加李自存老师新著《张凤台》首发式,感到十分荣幸。李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也是《安阳史志论坛》的组织者、召集者。他学识源博,勤于笔耕,几个月就出一部书稿,令人敬慕。安阳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特别是近代,为了振兴中华,安阳出了好多英雄才俊,马佩瑶、刘青霞、谢国桢、郭声镛、马载、王秉璋、刘文金 ,崇义村走出的大清长白知府、民国河南省长张凤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李自存老师新著《张凤台》,就是一部专门书写张凤台人生的人物传记,他填补了安阳地方名人传记的又一空白,可喜可贺!

说起张凤台,崇义村的年轻人知道者不多,安阳的年轻人知道的更是甚少。可是,在吉林省白山市,张凤台却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大清官。《长白山日报》多次刊登有关张凤台的文章,介绍张凤台在长白山地区,为官清廉,勤于政事,事必躬親,秉公办事,爱国戍边,保卫边疆的故事与传说。(笔者保存有《长白山日报》2015年4月8日,4月20日,9月29日,2016年1月19日,12月21日发表的张凤台传说故事5篇)。作为安阳人,我为自己才识疏浅,不能为介绍安阳英雄豪杰出力而羞愧。李老师的《张凤台》,就是一本专门写张凤台生平事迹的书。为了写好《张凤台》,李自存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寻找张凤台的照片,跑到开封河南大学图书馆,在浩瀚的书海中,终于找到了封面的这张照片。他查阅收集大量的资料,让我们准确的了解安阳名人张凤台的辉煌人生。

张凤台(1857-1925)字鸣岐,崇义村人。光绪乙末年(1895)进士,曾任河北省元氏,吴桥,束鹿等县知县,吉林长春知府,东三省总督衙门参政。

1908年,张凤台怀揣着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梦想,来到东北长白山出任长白设治公所委员,实际上就是筹建长白府的首任知府。张凤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带领长白军民,有力地捍卫了长白山地区的领土完整和百姓利益,是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大功臣、大英雄。

张凤台初到长白,正是长白边陲多事之秋。当时,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日本,加紧了对长白山地区的侵略渗透,在鸭绿江流域,流民越境,盗伐树木,被日本完全控制的朝鲜无节制的向我国边境地区移民,甚至移民人数已大大超过当地中国居民。1909年长白府人口统计:华人1200,韩人4644;日本军人在中朝边境不断制造事端,甚至清政府官员在中国境内考察,出游,还受到日军的检查拦截;日朝军警以办案为名,出入我国边境如入无人之地,气焰十分嚣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凤台到任长白府。张凤台认识到“边患之大,莫过于无民,无民则无兵无饷。”

张凤台一上任,立即提出“筹边十策”。即占江权,驻工兵,厘韩籍,捷交通,崇府体,励边吏,辟荒缴,通银币,储饷需,扩学警。对维护祖国边境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他把移民垦荒、移民实边当做大事来抓,筑路修桥,招民垦荒,张贴布告,热情地鼓励内陆老百姓移民长白垦荒、经商,开发边疆。还派人到内陆组织移民,对内陆移民给予资金补贴和宽松的政策,给移民发放耕牛、种子和粮食,低价出让土地;他开通水运,移民免费乘坐;他大量招募军警,扩充军警队伍,在水运航船、码头之上设有水兵,维护江权,保障商贾和移民安全;开通电报局,开办官银号,统一货币流通,筹办学校,培育人才。凡此种种,无一不利于边陲发展,无一不利于长白府百姓。设治年余,山东之民闻风而至,掀起了闯关东的潮流。移民带来了内陆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移民充实了边境的人口,带动了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长白山地区的经济繁荣,使日俄企图利用移民占领东北的计划破产。他设立新学,加强教育,为长白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人才,张凤台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官声和美名”。

1910年1月,张凤台离任,长白府人民在知县刘建封带领下,为其在长白(今吉林省白山市)城南竖立“德政碑”和“去思碑”。德政碑文中这样评价张凤台的功绩:“筹办学堂,以开民智。保木材以卫民生;禁烟赌以清盗源。外人屡谋占我利权,张公乃持大局,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不惟有以保利权,而实所以固边圉也......设治年于,农业商务各有起色,山东之民闻风而至......。”

临走那天,百姓夹道欢送,并脱其靴一双,悬挂于堂前(当时有清官脱靴,赃官摘帽之说)。以示接任者效仿。在长白府人民心中,张凤台是清官的楷模,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英雄。

张凤台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英雄,是安阳人的骄傲,可是,几十年来,安阳人淡忘了他,2016年,我搞地名普查去崇义村,村里的人知道省长家,却不知道张凤台在东北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英雄事迹。为了介绍张凤台,我曾经查阅资料,写过一篇短文《崇义村出了个张凤台》,简单介绍张凤台勘察国界、移民长白垦荒、经商,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事迹。可是,年过七旬的李自存老师东奔西走不辞劳苦查阅海量资料,写成了《张凤台》一书,让我们看到了张凤台真实完整的人生。

只有敬重英雄的民族,才能长盛不衰,只有产生英雄的城市,才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历史不能没有为振兴中华而拼搏的英雄豪杰,安阳的历史也不能忘记安阳走出的英雄才俊,正如李自存老师所说“安阳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人才辈出,许许多多的乡贤等待我们去为他们树碑立传”。希望更多地文人墨客为家乡的英雄名人树碑立传,更多地好作品出现在安阳人面前。我赞赏李自存老师尊重历史,对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态度,更敬仰他不辞辛苦为安阳历史名人写传记,填补安阳历史文化空白的勇气和精神。祝愿老师健康快乐,期待老师更多新作问世。

搜索建议:张凤台—历史不应忘记的安阳人  
热传

 紧张时刻

紧张时刻万籁俱寂,四周只剩一片寂静,我仅能听到我的心正噗通噗通的跳着,讲台上的老师,似乎正念着什么,但我充耳不闻,眼神聚焦在前方的那叠考卷上……“十号,八十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