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这件北魏名品,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力

元淑墓志,1982年4月,在大同市城东十余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出土,今存大同市博物馆。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碑高74厘米(加额),宽42厘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稍显粗疏。墓志正文为楷书,竖24行,每行27字,凡511字。字格2厘米见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由于年久接土,十多字漫灭不可辨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墓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种。

元淑墓志拓本

释文:

魏元公之墓志(篆额)/

大魏故使持节、平北将军、肆朔燕三州刺史、都督□□柔玄□□□□/二道诸军事、平城镇将,复赠使持节、镇东将军、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嘉谧曰靖、元讳淑,字买仁,司州河南洛阳人也。/昭成皇帝曾孙,常山康王第廿五之宠子。公承□皇极,分琼帝绪,孝友/轸于龆年,忠顺发于未笄。靖与停渊争其凝,动与流波竞其骇,至於始/立而栽黄霸之风,暨於不惑而树勿揃之化。标九功於千祀,显六德于/万叶。故文焕于魏史,可得而略之。以正始四年岁次丁亥,十月丙辰朔,/廿三日戊寅,春秋六十一。其夫人乃贺浑给事、相州刺史、相国侯赵郡/吕金安第六之敬女。幼秉霜节之规,长遵冰洁之度。化光爰自三宫,风/辉发於四裔,恒轨宋姬之遗迹,常准起家之余范。故建绩於百龄之下,/立名于千岁之上。乌可详哉,且略其旨也。以正始五年,岁次戊子三月/甲申朔,十五日戊戌,春秋五十六,佥薨于旧京金城之公馆。越自来岁,/永平元年十有一月庚辰朔,十五日甲午,葬于白登之阳。惜乎遘厉,逝/矣弗救。乃镌以幽石,镂以显迹。其辞曰:/

赫矣元极,显自黄基。分琨神荆,敷琼灵芝。德由泰夏,道新肆兹。慧属凤/举,哲应龙期。云潭朔壤,风液燕区。义隆平镇,温盛相墟。响绩八表,功闻/九居。宜承宝历,德音冥符。冰不异操,霜弗改雕。内仪明闺,外式显韶。徽/咏三宫,休歌四标。节固宋姬,情□逍遥。仁体春彩,德齐夏荣。纯以接微,/粹以接英。百两方显,著于千龄。□则松殿,恋则杨堂。鸿悲风悼,禽哀云/伤。魂归霄□,魄□□□。铭金前□,宣迹后彰。

元淑墓志碑额拓本

此石志文记述了墓主人元淑及其妻吕氏的身世和功德。元淑本名拓跋淑,是代魏时期昭成帝什翼犍第五子拓跋寿鸠的曾孙,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卒于平城镇将任上。他一生历经六个皇帝,在北魏皇族中辈份很高,与太武帝拓跋焘是堂兄弟,是孝文帝的族高祖。他主要活动在献文、孝文、宣武三朝。据《北史》载,孝文帝时,元淑出任河东太守,见此地百姓“俗多商贾,罕事农桑”, “淑下车劝课,躬往教示,二年间,家给人足”。因此百姓以“泰州河东,杼柚代舂。元公至止,田畴始理”的歌谣褒扬他。志文说他“标九功于千祀,显六德于万叶,故文焕于魏史”也是的评。志文对墓主的官职、卒葬时间,以及其妻的家世、德行等详细记载,可补史之阙如,这也正是此志的史料价值。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元淑妻吕氏,贺浑给事相州刺史相国侯赵郡吕金安第六女。“贺浑给事”,职官名,前一半是鲜卑语,后一半是汉语。《南巡碑》中有“贺浑吐略渥”的职官,《刘玉墓志》有“例亚州牧”的“贺浑地汗”。有论者以为“贺浑吐略渥”与内三郎有关,贺浑给事是否也与“郎”有关呢?北魏早期给事中、给事和中给事是第三品,后期带“郎”的给事黄门侍郎是从四品,这要略低于他第三品的相州刺史和相国侯。吕金安职官用鲜卑语,可见他也是胡人。《魏书》有“叱吕氏,后改为吕氏”,吕金安族属当为“神元皇帝时,余部诸姓内入”的鲜卑别部,赵郡的郡望则系攀附。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志阴刻三行:“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二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建/。太常博士青州田徽宝造/。书者相州主簿魏洽。”

田徽宝、魏洽因官阶较低,皆不见于史传,但其书法却相当可观。

北魏后期的书法,书体峻利疏朗,严格之中富有变化,形质而韵秀。这种书法风格,上承平城体质朴高古之体势,下开唐楷法度谨严之先河。如果说这种书风以早出的《张黑女墓志》为代表,那么早于《黑女志》23年的《元淑墓志》则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个重要里程碑。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元淑墓志》用笔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横笔、竖笔、撇笔,起笔全是方笔,这是魏碑的基本特点。用笔明显区别于平城魏碑之处是:捺笔与横折多用圆笔。如“人”、“夫”、“史”等字的长捺,一波三折,做捺时向右上斜仰而出锋暗收,既有浓重的汉分遗韵,又可窥见唐楷成熟时期的磔笔法度,给人以轻快而含蓄之感。此志中许多折笔都是圆折,其后的《郑文公碑》也是这样。在此志中,一些短竖被化方为圆、化竖为点了。如“使”、 “仁”、 “丙”、 “常”等字左边的短竖,以及许多宝盖头左边的一竖,都被写成了圆笔长点。此外,有些外钩(如“风”、“魏”、“竟”),内钩(如“持”、“东”、“扬”),已具备了后世楷书轻顿斜挫、圆笔出锋的法度,甚至在楷书成熟时期的悬针用笔,在此志的“平”、“年”、 “甲”等字中也出现了。如上所述,《元淑墓志》用笔,以方笔为主,不失魏碑雄强、质朴的基本风貌,而许多地方参用圆笔,又具有了意态生动,凝重遒劲的特点。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在结字方面,《元淑墓志》的特点,一是不似一般魏碑的偏方形,体略长,少了短悍气,多了秀士风。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是长形,而是因字而宜,富于变化。有些上下结构的字,“宫”、“裔”、“慧”等,故意放疏相叠的横笔和其他重叠部分,拉得很长。有些左右结构的字,如“将”、“波”、“相”、“城”等,则有意缩紧横画的距离,放宽左右部分,压得很扁。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本来上下结构的长形字,被变化结构,写成扁方形,如“赫”、“泰”便是。与此相反,本来是左右结构的方字,却通过变体,拉成纵势,如“幼” “侯”等。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二是善于打破常规,变化结构、笔画。如白登山的“登”,左边被信手加了山字旁,而这个山字中间一竖和下面部分分置在登字左上撇的上下。“惜”字竖心旁左边的一点与“十”分开,像提手旁。此志中带笔、缺笔的例子也不少。“军”字中间的“曰”、 “德”字右边的“四”等,左边的短竖都不另起笔,而是作横时方笔逆起一带而成,非常巧妙。“使”字右边的“口”、“禽”字下面的“门”左边一竖,索性带都没带,缺了一笔。还有的是故意断笔,如“成”字中间的断笔和戈的隶法,“庚”字上面一横,只有笔意,下部的断笔和化捺为点,都很奇特。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三是在体势上以奇取胜,字字都是左低右高,欹侧取势。这不仅是靠横笔作势,而是通过整个字的结构变化来实现的。独体字如“月”左面一竖向下伸,而右面一竖却中道而收, “人”、 “夫”都是向右上拓出长捺,呈斜势。左右结构的字,如“刺”、“朔”、“以”、“闺”都是左旁低下伸,右旁高而上收,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也是左低右高,如“岁”,“风”,都是左竖撇低,右外钩高。

元淑墓志拓本局部

四是以行入楷。北魏时期的书法,是否定晋代行楷书直接从汉隶中求生计的。尤其是北魏早期的碑刻中,绝不见行书的踪迹。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东晋行书的出现,毕竟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重大事件,任何人都不能遏止它的传播和发展。《元淑墓志》的书丹者,很可能就是一位十分喜爱晋代行书,并且在临习《兰亭序》等二王书迹上下过很深功夫的高手。此志中许多字都参入了 行书笔意,如“得”、“复”左边三点,“波”右面的“皮”,“而”、“幼”、“绪”的绞丝旁,“悲”、 “忠”、 “德”等字的心,以及“鸿”字下面的四点,都是行书的连笔写法。而“或”、“盛”、“岁”、“以”、“其”、“风”、“流”、 “哉”等字简直与《兰亭》无异。“慧”字、“国”字的行书写法更为生动。“慧” 不特下面的“心”字左面两点连笔,右上的“丰”也写成了三个错落有致的点;“国”字中宫的“或”作行书,十分简练,外框左下部两横上长下短,长横与左竖连笔,而短横分叠于下,结字十分得体。《元淑墓志》的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这些独到之处,使它卓然独立于魏碑之中,诚为难得的珍品。

单字图片赏析

搜索建议:
热传

 【歌词】那个人 (伴奏) / 歌...

曹颖 - 每一个女人▓带你心飞每一个女人 都有着心底的男人也许幸运 他陪在你身边经历风雨 一如从前你爱的他也爱你 幸福的你每一个女人 都爱着心底的男人也许分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