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轻舟500天搞定征程5,L2+方案明年交付

作者 | Amy

编辑 | 德新

2022年L2商业化赛道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家主机厂和智驾供应商的高速NOA相继迸发。

华为、小鹏率先在上海、广州多地开放城市NOA,蔚来、理想紧随其后。宝骏云朵联合大疆车载,吉利博越L联合地平线,将搭载高速NOA的车型下探至15万元以内,展示了 传统主机厂量产L2+ 的雄心。

新老主机厂用脚为自动驾驶商业化投票,L2+量产进程大幅加速,L4从业者也纷纷调转车头,向L2+量产进军。

轻舟智航从去年5月开始大举投入L2+,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选择国产芯片公司地平线。为了贴合主机厂城区+高速NOA的方案需求,直接上征程5平台,把算力配置拉满。

500多天后,轻舟宣布成为行业内首家 基于地平线征程5实现BEV感知技术 的智驾公司,与地平线联合打造的方案达到行泊一体全栈交付量产要求,并获得了数家头部车企量产定点合作。

一、芯片起势,本土化优势显现

轻舟智航从L4转战L2+量产,第一站在计算平台上选择了地平线的芯片。

CTO侯聪告诉我们,虽然外资芯片有更长的应用经验、性能稳定,但相比之下,地平线芯片性价比更好,且贴合开发的实际使用需求。

近几年,国产芯片公司在政府政策帮扶下,开始一路飞升,尤其在疫情之后本土化优势逐步凸显:服务 响应速度 相对较高;产品供给稳定。

加之,地平线的CTO黄畅还是侯聪在清华的同门师兄,其对地平线产品和技术能力的信任也更深刻。

原本轻舟的L4方案基于英伟达的平台开发,在L2+的方案上,团队需要把神经网络模型移植到新平台上,但是急需新算子,地平线在其中给予了不少支持。其中一个案例是,两方一起把原本需要超过100TOPS算力的模型,优化到了 10TOPS 以内即可运行。

而且在成本上,在相同算力下,征程5芯片性价比更优秀,相较于原有芯片,价格降低了 几千块 。

另一方面,选择征程5相比于传统的L2辅助驾驶方案,单芯片128TOPS的算力较为充裕,算法有深挖空间。

高算力也让BEV等大模型的算法落地成为现实。侯聪向HiEV透露,现在现在能够用于模型训练的BEV数据已经超过了1亿帧,其中 99% 的数据由大模型自动标注,可以稳定确保车端模型效果。

其次,基于征程5的大算力平台,轻舟智航提出了基于视觉多任务的行泊一体BEV感知模型,可提升算力利用率并保证行车和泊车功能切换。轻舟的BEV方案采用多相机特征和时序融合的方式,生成速度和方向,解决道路语义识别、跨相机遮挡等非BEV方案模型所不具备的能力。

二、获多家车企定点,明年上半年量产

地平线的公开信息显示,地平线征程5首发意向合作伙伴包括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江汽集团、理想汽车、岚图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哪吒汽车等。

9月下旬,轻舟宣布已成功获得数家头部车企量产定点合作,轻舟乘风将在 明年上半年量产上车 。顺利定点也和轻舟是首家基于地平线征程5智驾方案供应商密不可分。

首先,轻舟能深入征程5的CPU、BPU、图像处理、通信以及跨芯片传输等底层逻辑,不断优化智驾系统功能。

地平线也提供了模型部署、供应链使用等指导,帮助其量产高阶智能驾驶。

因此,基于地平线征程5的开发平台,轻舟用时4个月把Demo跑通了,其中一个月还在等待域控生产完成,然后上车调试,所以真正实车开发验证测试其实只有3个月时间。

Demo完成后,轻舟又用了一年时间打磨产品性能,同时将大模型融入智驾方案。

在今年这个大模型上车元年,轻舟计划加大投入,扩大大模型应用范围,通过大模型数据生成能力降低采集成本,设计出更贴合实际的仿真场景。

据了解,目前轻舟乘风 融合了超融合BEV感知、时空联合规划等技术 ,针对城市、高速等不同场景和配置,分为三个版本:

轻舟乘风Air版(7V1R基于环视相机的视觉方案):可实现高速NOA+L2全功能;

轻舟乘风Pro版(11V5R视觉为主的方案):可拓展城市NOA功能;

轻舟乘风Max版(11V5R+1颗激光雷达):支持轻地图模式。

这三个版本分别瞄准10万级、20万级以及20万级以上的智驾车。

考虑到开发和维护压力,轻舟乘风采用了可插拔式架构,兼容多个方案;为了贴合市场需求,轻舟引入轻地图方案,弱化高精度地图对系统的影响,提高城市泛化数量,同时提高了NOA的应用率。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轻舟也收到了积极反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轻舟  轻舟词条  征程  征程词条  交付  交付词条  搞定  搞定词条  明年  明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