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不再为自己是“社恐”而烦恼了

@清心寡欲沈兰舟

社恐内向还自卑, 一个人的话不敢去装修时尚的店铺,不敢向路人询问事情,不熟的人和我说话就是一问一答很僵硬。 唉难受,感觉自己很没用。

@littleturtles

太真实了,我就 特别敏感别人的评价 ,说出的话都要经过思考过滤,害怕因为这些让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想法。

@达立昂Dali

我好像是社恐,不敢出去买东西老是觉得店员看不起我。害怕和不认识的人说话。

如果朋友约我出去玩,但还叫上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就会立刻推掉。 好像拒绝交新朋友 。还有几年我就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了,怎么办啊?我以后还会有出息吗?会不会没有对象啊?

@sujack2000

我就是表达的欲望不强烈,很多时候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和一般人交流也完全不会不自信,想说什么说什么,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按理说属于正常的内向但不社恐。

但是在 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却变成了想表达些什么但不敢表达 ,是一种有些恐惧和不自信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或许社恐也分不同程度?平时和好朋友无话不谈,对一般人也能平静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就是畏畏缩缩的,好像永远过不去这一关。

上一次正经为“社恐”这个话题写篇文章,还是五、六前年,心理学科普势头刚起的时候。

那时,所有的概念都新鲜,都值得大书特书;那时,科普作者们还一本正经地参考着教科书和Wikipedia跟大家说:“‘社恐’,在心理学上名为‘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指的是……”

而到了今天,没有谁再会在舆论场里深究“社恐”在学术上或临床上究竟指的是什么, 它几乎成了“社交不行”和“不愿社交”的泛指,甚至还多了个相对应的反面说辞,叫“社交牛x症”。

就在刚过去的跨年,还有人说,新的一年希望自己不再“社恐”,祝大家都“社交牛x”。

这一顿祝福看得我这个“老社恐”好笑又心酸。都2202年了,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职场上,人们仍然在追求八面玲珑、“社交牛x”的状态,而所谓“社恐”们仍然在互联网的同温层里抱团取暖,诉说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挫败、焦虑、不情愿。

讨论自己“社恐”与否,对于我们的心理状态、对跟他人相处真的有帮助吗?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再为“社恐”烦恼呢?

今天咱们先聊聊这两个问题。

我第一次被人说“社恐”,也是几年前的事。

当时我在一场活动中做志愿者,有项任务是去面对面收集参加者的反馈。我的确天生内向,不爱没话找话,跟陌生人打交道还容易紧张忘词儿。所以收集反馈这个事情,对我来说还有点辛苦。

但我只是觉得“辛苦”,倒没觉得自己真就做不了这件事。然后组里一位学心理学的前辈就说:“她(Natsuki)是个‘社恐’,别让她干这个了。”

我当时听了这话,其实内心挺困惑的。的确,如果不用继续跟陌生人尬聊,我会比较轻松,但我怎么就“社恐”了呢?好像因为前辈认为我“社恐”,我就做不好社交相关的工作了。

或许你也注意到了, 形容自己或他人是“社恐”,所表达的内涵往往比字面意义上要复杂得多。

当一个人说“我是个‘社恐’”的时候,他/她可能是在 表达自己对与人交往的恐惧、焦虑或担忧 ,也可能是在 否定自己的社交能力 。

当一个人被别人说“他/她是个‘社恐’”的时候,对方可能是在 体恤这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会不舒服 ,也可能是在 评价他/她,在表达对其社交能力的不信任 。

而在自媒体尤其是心理学自媒体当中,“社恐”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变化。

一开始,对“社恐”的科普让那些真的对社交很焦虑的人感到自己被看到了、被接纳了,但 渐渐地,“社恐”变成了一句新的评判,暗示或明示一个人在社交方面“不行” 。

那事实上,“社恐”真的是一个人在社交方面的能力不足吗? 我认为并不是。

抛开病理性的“社交焦虑症”不谈,日常语境下说自己或他人“社恐”, 通常只是意味着,对于这个人来说,社交带来了更多的情绪负担 。一个人可以有不错的社交技能,同时在社交过程中内心感到害怕、焦虑、尴尬、不喜欢、不舒服……等等情绪负担。

比起定义自己或别人是“社恐”, 理解不同的人 在社交过程当中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程度的压力, 是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也是对他人的善待和尊重 。

你因为社交而感到有压力、有情绪,都是可以的 ,不是你不够好。

你或许要问:“可我就是会一到社交场合就特别紧张、害怕,这个情况就是让我特别烦恼, 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

首先我想说的是,按照如今的社会主流标准,社交本身就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情。

因为 “好的社交状态”是由那些所谓“社交牛x”的人定义的 。

而贯彻、传播这套标准的人,可能是总劝你“要外向一点”的父母,可能是等着看你过年表演的亲戚们,可能是自助书和技巧手册,可能是在酒席上推杯换盏的老板、八面玲珑的销售达人……

而在 既定的“好的社交状态”的标准下 ,对社交的 “恐惧”“不适” 统统成了与“正常”相悖的“负面情绪”, 成了要改掉的“问题” 。

让我们来假设一种翻转的情形:如果由“社恐”的行为来定义所谓“正常”的社交标准,那么“社交牛x”恐怕都要成为“社交狂徒”;“文静一点”将不止用来劝导女孩;自助手册写的都是“如何避免电话沟通:善用小纸条”;隔着帘子喝茶慢聊或成生意场常规操作……

当标准改变,“问题”很快不再是问题。

你当然 可以按现有的标准来让自己变熟练 ,从而“不再烦恼”,但你也 可以反思、挑战这些标准 ,甚至建立属于你自己的社交标准。

你 可以主动选择那些能够理解你、关心你情绪的对象来社交 ;适当疏远那些不在意你心情、逼迫你“别那么怂”,或是因为你“社恐”而不信任你、为你不擅社交而感到羞耻的人。因为这没什么好羞耻的。

你 可以尽可能去选择那些更包容、更能彼此支持的人际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你看上去有些“社恐”,仍然能获得与人打交道和“对外交流”的机会——搞砸了也没关系,重在参与。

其他人不会擅自替你决定“应该”如何社交,但他们会鼓励你、支持你,在你开口请求时为你提供帮助,在你顺利完成后与你一同庆祝。

我们很难活在一个翻转世界里。但世界之大,总能腾挪出一些心理上的、现实中的空间,给值得被好好对待的你。

祝你更在乎这个不那么会社交、不那么爱社交的自己,祝你的生活中少一点“社恐”的窘境,多一点自由自在。

【安慰记心理小店 ,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 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搜索建议:
热传

 春天描写春天的作文1100字

春天描写春天的作文1100字汇编五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