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管理学原理丨破窗效应

概念解读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Effect)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刊于 The Atlantic Monthly 1982年3月的一篇题为 Broken Windows 的文章。大意是,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而没有人清洗,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了乱七八糟的图画;一条人行道上有些许垃圾没人打扫,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这条路上,以上现象体现的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理论应用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对一些小事情觉得无所谓,比如违反公司的制度,如果管理者没有对小错误及时指出和批评,没有强化和教育,就无形中纵容了员工的行为。曾听一位企业界的朋友叙述如下的经历:F公司刚刚搬到新的办公地,大家住的都比较远,刚开始有两三个人迟到,我没怎么管,很理解他们,但后来发现迟到的人越来越多了,即使住的近的人也迟到。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甚至有员工提出要延迟早晨上班的时间。更有甚者,有员工借着出去办事的机会,一去就是一天。我感到问题越不处理会越严重,于是赶紧出台了公司办公时间出入登记制度,所有人外出办事,必须在前台登记,不按制度执行无故外出,作旷工处理。有个别不以为然者,以为公司制度只是走形式,根本不理会登记制度,到了月末,根据考勤登记记录,一纸考勤扣款单就递到了他手里。从此以后大家就很自觉地登记,早上迟到的人也少了。因为大家知道,公司的制度原来不是“好看”的、“吓人”的,而是会被很严格执行的。

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仅仅因为一名职员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并且知错不改,竟造成巴林银行短期内倒闭。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个人投资者中的小“巴林事件”。股票市场中也可以用到破窗效应。当股票或基金出现亏损时,部分投资者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想着既然这只股票(基金)已经出现亏损了,那么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能早点回本,于是频繁加减仓,最终很可能造成亏损加剧,甚至清仓出局。

管理启示

一面干净的墙壁没有人舍得去涂鸦,而一面被人弄脏的墙壁大家都会毫无顾忌地乱画。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警示我们:找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问题的关键点,并及时补救,加强制度的监督与执行,善于从细微的地方发现大问题。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破窗效应的启发,从小问题发现了大问题,从现象找到了本质。有一段时间,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飙升的问题,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交警以破窗效应为师,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改进。在全力治理逃票现象时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这样,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治安大幅好转,犯罪率骤然下降。布拉顿针对看似微小却有重要意义的“破窗”行为强力整治,大大减少了纽约地铁刑事案件的发生。

搜索建议:管理学原理丨破窗效应  
热传

 为南国写歌《歌从南国来》

【作者简介】李笑天,海南资深新闻媒体人、部队转业干部,现任海南省新闻界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家研究总院海南分院执行院长、海南省江苏商会首席特别顾问。曾在江苏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