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翻来履去就这些东西有啥看头

我和弯弯四年多来几乎看遍了省一级的各种博物馆,市级的也看了不少,大大小小可能也近百座了,不能够讲每一座都看得兴奋异常,却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上个周末,就在我带的小队里听见了。 回顾一下,上周末呢,我带着第一小队的孩子们去了四川省博物院的特展,参观来自亚洲六国的精美文物。在这之前,我已经踩过这个展,同时也准备了讲解的内容。 在入馆之前,我给孩子们讲了今天主题相关的一些认知,一般这样的工作都应该多多少少要做一些,要是有条件的话,其实应该在家就应该准备一下。不过,小队的成员们每天都排得比较满,那就现场讲一下,也算是入馆之前的热身吧。 由于是周末所以人比较多,一进场馆,感觉到处都是人,每一个展位前都需要等待,好在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了讲解器,不需要大伙儿围得太近就可以听清晰讲解。 对于远古的文明,的确会让孩子们感觉到无趣一些,因为他们远没有建立起这么长跨度的认知。 遇见这样的情况,与其事无巨细的多看展品,不如,精看一些展品,对这些展品进行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讲解,这就尤为重要了。 就像这尊光着上身,下身穿着树叶或者羽毛做的裙子的祭师,我就从地球相对太阳的角度、地理位置、气侯特点、当时的技术条件、人们对于自然的信知这些角度,慢慢的通过互动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他。 对于陶器,我会从人类掌握火的获取方式,从自然界取火,到钻木取火,再到敲击石头取火,再讲到人类发现火烧的过的泥土,不光会变硬,还不会再遇到水的时候变软变粘。聪明的人类就想到了把泥先做得器物的形状,再烧结成器。 再猜测这些标准的圆形器要通过什么样子的方式加工呢,有些孩子去做过陶艺,就知道这个工作需要用到一个叫转台的装置,是的,在远古的人类也想到了这个方法。 只要想到了转台,那么上面那些标准的环形图案就好加工了,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 只是,这些展品想对于现代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各种轻易就可以得到的精致物品来讲,的确太粗陋一些。 他们也无法想象,像铁器这样随处可见的物品,为什么在远古就不容易获得,因为他们还没有化学认知的储备。 所以,就是到了盛唐时期,我们这片土地上,对于加工像玛瑙这样硬度达到莫氏硬度达到七的物品,也是难度很大的,所以,几乎见不到唐朝时期大型的本土比较大型的(碗、杯)器物。 这件在西安博物馆楼下需要花钱才能够看见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虽然是在西安出土,也只是印证了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和地中海地区有了往来。 孩子们这一次表现还是不错的,记录的笔记比前一场要强不少。 这就是氛围的力量,孩子是模仿的动物,只要身边的其他人在做一个事情,而且表现出热情,他们就会从众,这可能就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吧。 对于大型场馆,小队的成员们还是有一些驾驭不了,一个多小时,就已经感觉到太累了。 也是呀,小队的成员们,以前几乎没有这样的经历,能够完成一个多小时的活动,也算是不错了。 那么好吧,出来总结一下,再进行一个拓展。也就结束了这一次的活动,下周再来完成下一半。 这样的笔记不算精美,也不算内容丰富,不过积累起几百篇这样的内容,那么孩子会对这个世界的文明史有什么见解呢? 还是那句话,咱漫漫时光之后,再来瞧,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再看今天的主题,我想说,讲出主题句的孩子,还没有融入这个环境,他这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经历,而且以前有那么一两次的经历也一定是不好的感受吧。 我尽量用心去准备这些内容,也尽最大的心力去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描述方式去讲解。 希望,随着跟我的活动慢慢的积累,会感受到文物的美。

加油孩子们!

搜索建议:
热议

 电动爹:做暖男,别做直男

在当下的网络上,直男就是行走的槽点,总是占据着涉两性关系类吐槽的C位。在段子里,他们又可以叫做情商粉碎机和聊天终结者,人均十年脑血栓,没有什么天是他们聊不死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