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动物界全系列】介形纲—尾肢目

介形纲—尾肢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寡甲总纲

介形纲

尾肢亚纲

尾肢目(速足介目)

 

尾肢目(学名:Podocopida),或作速足介目,为具双甲壳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介形纲中最大的一目,如腺介虫(Cypris)、尾腺介虫(Cy-pricercus)、浪花介虫(Cythere)。过往本目会再分为速足介亚目、后足介亚目和平足介亚目,现时分为五个亚目。尾肢目是介形纲之下四个目当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一个目,还有很丰富的化石物种。

本目物种产于世界各地奥陶纪至现代海陆相水域,尤其在中生代以后(含中生代)最为繁盛。尾肢目以下的分类共有22科161属830种。

1.下属科

白德肢亚目(Bairdiocopina)

土菱介总科(Bairdioidea)

土菱介科(Bairdiidae)

腺介虫亚目(Cypridocopina)

金星介总科(Cypridoidea)

玻璃介科(Candonidae)

副金星介亚科(Paracypridinae)

金星介科(Cyprididae)

土星介科(Ilyocyprididae)

巨星介总科(Macrocypridoidea)

巨星介科(Macrocyprididae)

海星介总科(Pontocypridoidea)

海星介科(Pontocyprididae)

浪花介虫亚目(Cytherocopina)

浪花介总科(Cytheroidea)

深海花介科(Bythocytheridae)

浪花介科(Cytheridae)

荆花介科(Cytherideidae)

尾花介科(Cytheruridae)

真花介科(Eucytheridae)

半花介科(Hemicytheridae)

弯贝介科(Loxoconchidae)

新梅花介科(Neocytherideididae)

似美花介科(Paracytherideidae)

鱼形介科(Paradoxostomatidae)

粗面介科(Trachyleberididae)

光面介科(Xestoleberididae)

达尔文介虫亚目(Darwinulocopina)

达尔文介总科(Darwinuloidea)

达尔文介科(Darwinulidae

印介虫亚目(Sigilliocopina)

2.玻璃介科

玻璃介科(学名:Candonidae)是尾肢目下的一个科。

(1)玻璃介属

玻璃介属(学名:Candona),玻璃介科的一属。

①文献记载

在许多关于介形虫化石的文献中、以及在许多较老的现生介形虫的文献中,玻璃介属实际上包括了许多玻璃介科的种,例如许多假玻璃介(Genus Pseudocandona)、豆形玻璃介(Genus Fabaeformiscandona)等。这是因为在介壳的外观上,这些类群较为相似。假玻璃介个体要比玻璃介偏大一些,其后背缘弧度较为均匀、显得饱满一些,后腹部没有玻璃介那样的尖的感觉。另外,假玻璃介的雌雄异形现象比玻璃介更为明显。至于豆形玻璃介,它与玻璃介相比壳体侧视更低长,后背缘坡度没有那么大,但是更直、甚至内凹;后背缘没有切到腹部,因此后腹部没有尖的感觉。当然,更准确的鉴定还是要依据软体。玻璃介区别于假玻璃介的地方主要在于,玻璃介大颚触器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并且第三胸肢缺少d2刚毛。玻璃介区别于豆形玻璃介的地方至少有两点。首先,豆形玻璃介的雄性执握器不对称、中部膨大,右执握器尤为剧烈;而玻璃介的执握器修长、近于对称。另外,玻璃介大颚触器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而豆形玻璃介的是光滑的、不带绒毛。

②形态

壳侧视呈斜三角形,最高点在中后部,前背缘向前倾斜,后背缘向后倾斜且较陡,后腹部常较窄,腹缘中部内凹。完整个体双壳背视较宽,宽度大于1/3壳长。壳面光滑,通常呈白色、珍珠白。

壳长肾形,后端高。背缘直或向外弯,腹缘内凹。钙化襞宽,毛细管带窄。肌痕梅花形。壳面光滑。

第二触角游泳刚毛退化,不可见。雄性第二触角4a及4b界线明显,t2及t3刚毛粗大,特化为雄鬃(malebristles)。大颚触器(palp)第三节γ刚毛带细绒毛。雄性第一胸肢执握器(prehensile palps,或称clasping organs)左右大致对称,较均匀、修长,中部无明显膨大。第二胸肢d2刚毛缺失。第三胸肢d2,e及f刚毛缺失。阴茎外叶(outer lobe,简称a)向侧方伸展,大致呈纺锤形。

③产地

白垩纪至现代,新生代最盛,亚洲、欧洲及美洲。中国吉林、黑龙江白垩系均有产出。

(2)纳米比亚玻璃介属

有肋纳米比亚玻璃介(学名:Namibcypriscostata)是纳米比亚特有及灭绝的一种玻璃介科物种,它们是纳米比亚玻璃介属(学名:Namibcypris)的单型种。该物种仅在1987年发现于纳米比亚的卡奥科费尔德南部地区的数条小溪中,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些小河均已被清理且再无任何个体被发现,推测已灭绝。

3.副金星介亚科

副金星介亚科(学名:Paracypridinae)是甲壳亚门介形纲尾肢目玻璃介科之下的一个亚科。原为副金星介科(Paracyprididae),本亚科之下包括6个属。

红花介属(Aglaiocypris)旧属副金星介科,但副金星介科被降格之后,本属改为直接隶属玻璃介科。

4.金星介科(腺状介虫科)

金星介科(学名:Cyprididae),又名腺状介虫科或腺介虫科,是尾肢目之下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一个科,包括有上千个物种,占所有已知的淡水介形纲物种的50%(余下的有25%物种属于玻璃介科、10%属于湖花介科),而且本科有约60%的属是动物地理学上一个地域的特有种。

整个金星介科的分类单元可以再细分为25个亚科,而在埃塞俄比亚界(非洲热带界)最为多样化,有45个属、超过300个物种。

(1)异壳介虫属

异壳介虫属(学名:Heterocypris)是速足介目(尾肢目)金星介科的一个淡水生的属。

①半圆异壳介虫

半圆异壳介虫(学名:Heterocyprisvandouwei)是异壳介虫属的一个物种。

雌体壳长1.35毫米,高0.76毫米,宽0.78毫米。棕黄色。侧面观背缘隆起,最高处在中部,稍大于壳长之半;前后两端皆圆,后端比前端稍高;腹缘近乎平直;右壳前缘及后腹缘具结节。背面观呈卵形,最宽处在中部稍后,约当壳长的3/5。第二触角游泳刚毛略超过爪的末端。小颚内咀嚼叶的两刺具锯齿。尾叉稍弯曲,后缘具有不连续的细刺;前爪约为尾叉前缘长度的3/5,后爪约当前爪的5/6,前后刚毛等长,约为前爪长度之半。雄体外形与雌体相似。右执握肢末节钩状,左执握肢末节宽大呈半圆形。

②歪形异壳介虫

歪形异壳介虫(学名:Heterocyprisanomala)是属于腺状介虫科,雌体壳长0.83毫米,高0.48毫米,宽0.43毫米。茶褐色。侧面观略呈卵形,中部最高,大于长度之半;背缘拱弯,向前缓斜,向后圆弯;前后两端皆钝圆,前端略小于后端;腹缘中部稍凹;左壳前缘及后腹缘皆具明显的结节;右壳无结节,比左壳稍大,前缘和腹缘皆覆盖左壳。背面观似长梨形,最宽处在中部之后,约当壳长之半,前端较窄;右壳向左耸出,超过左壳;后端较圆,两壳相接处凹入。第二触角游泳刚毛长过爪的末端。小颚触须末节短而宽,内咀嚼叶的两刺光滑。尾叉徽弯,后缘光滑,前爪长度大于尾叉前缘之半,后爪为前爪长度的3/4,前刚毛约为前爪长度的1/4,后刚毛稍长于前刚毛。雄性曾在台湾发现,外形与雌体相似。

(2)假金星介属

假金星介属(学名:Pseudoeucypris)是甲壳亚门介形纲速足介目之下的一个属。该属目前只有一个现生种,其余成员皆为化石种。

飞来山假金星介(学名:Pseudoeucyprisfeilaishania)为金星介科假金星介属下的唯一现生物种。

5.土星介科

土星介科(学名:Ilyocyprididae)是尾肢目下的一个科。

土星介属(学名:Ilyocypris)是介形虫纲(ClassOstracoda)土星介科(Family Ilyocyprididae)的唯一现生属。

(1)形态特征

壳侧视肾形,前端高于后端,最高点在前背角。背缘长而直,略向后倾斜。腹缘中部内凹。壳的中部具一内凹的中粒痕,中央肌痕分布其中。中粒痕前下方另有两个小坑,为大颚肌痕所在。前背部三分之一处有两条向腹方延伸并至于中粒痕上方附近的槽。背视凸度不大。边缘带窄,毛细管密。壳面通常分布极具属征的网纹和坑、呈蜂窝状。壳面常有瘤、刺。铰合构造简单。

(2)软体主要特征

1)第一和第二触角游泳刚毛长度因种而异,无明显属征。2)大颚α刚毛短、光滑,β略长,带绒毛,γ刚毛长、光滑。3)雄性第一胸肢执握器左右近乎对称,修长,分两节,第二节(末节)近末端膨大。第一节顶部通常具2刚毛,第二节末端变细为刚毛状。第二节近末端又分出1刚毛。4)第二胸肢d2刚毛缺失。除h2外,其余刚毛大多数情况下短于体长的1/20。5)第三胸肢d2和dp刚毛缺失。h2,h3皆长且h3略长。g次之。其余刚毛中,又以h1最长。5)阴茎通常由中叶h、外叶a和内叶b构成。有的种类还有称为stylus的结构。一般h最长,b次之,二者皆为长型。a通常最短,基部大、末端窄或尖圆。6)射精器具多根较粗的刺。射精器两端或一端常膨大。

(3)分布

晚白垩世至现代,亚洲、欧洲及美洲。中国化石产于新生代陆相地层及滨海相沉积的陆相夹层中。

6.巨星介科

巨星介科(学名:Macrocyprididae)是尾肢目下的一个科。

(1)盘县巨星介

盘县巨星介(学名:Macrocypris panxianensis)是产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晚二叠世(P2)的化石。壳体较小,侧视近肾形。背边较剧地外拱,腹边弯曲,中部微内凹。前端窄圆,低于体中线;后端上部近直,微向后倾,下端锐,低于体中线。壳体中部偏前最高,体中线以下最长。背视,两侧强烈凸起,近椭圆形,中部最厚。右壳大,除铰合边外叠覆左壳,叠覆窄。壳面光滑。

(2)后钝尖巨星介

后钝尖巨星介(学名:Macrocyprisposterobtusa)是产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晚二叠世(P2)的化石。壳体较小,侧视近半圆形。背边较剧地外拱,腹边近直。前端窄圆,低于体中线;后端上部近直,向后倾斜,下部微向后延伸成不显著的尾状,低于体中线。壳体中部最高,体中线以下最长。背视,两侧凸起较剧烈,呈长卵形,中部偏前最厚,前端最薄。右壳大,叠覆情况不明。壳面光滑。

7.海星介科

海星介科(学名:Pontocyprididae)是尾肢目下的一个科。

(1)赵衰白泥介

赵衰白泥介(学名:Argilloeciachaotsuei)为海星介科白泥介属下的一个种。壳体呈扁圆形或香肠形,肥胖,前后两缘圆弧形,前端大于后端,后缘的上端常有小窄褶,是其主形态特征。壳体为小香肠形或扁饼的断面观,稍微拱起,前、后两端突出,但前端稍大于后端,壳表光滑,鼓胀。背缘为缓慢的弧形,腹缘的中央附近稍向内凹,前后两端突出。前缘突出,末端向前下缘突出。后缘为圆弧,其背侧有一个褶边。

(2)花井白泥介

花井白泥介(学名:Argilloeciahanaii)为海星介科白泥介属下的一个种。本种壳体多数,保存良好。可以做决定性鉴定,壳体形态主要特征为鞋底形,拱起,前端大于后端;前后两缘各呈倾斜的括弧形,壳表光滑。本种与 Argilloecia uranouchiensis Ishizaki(浦内白泥介)的主要区别为后缘是倾斜、非均衡的弧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物界  动物界词条  全系列  全系列词条  
热议

 AIGC将引发行业革命?2022...

9月23日,2022万象·百度移动生态大会(后简称“万象大会”)将在广东珠海召开。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将携各业务板块负...(展开)

热议

 李宁正式卖咖啡:一铺开就是700...

卖咖啡堪称最火副业,连锁大王们都来了。不禁令人感叹,这个时代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没想到,李宁也来卖咖啡了。这几日,咖啡圈又热闹了起来,起因是天眼查一则...(展开)

热议

 如何评价电视剧《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确实是一部好电视剧,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好在哪里?一个好的艺术品必然是义理考据和辞章的完美结合,这部电视剧最好的地方在于商战写的精彩,富贵险中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