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一条街6家店,零食集合店品牌们能等到自己的蜜雪冰城时刻吗?

一路狂奔的零食集合店们,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零食集合店快要在小县城卷疯了。

今年3月份,网上有博主发视频称,赵一鸣零食在他们当地 一条街竟然开出了6家门店。

零食集合店的火爆程度,已经可以用“疯狂”来概括,据公开信息显示,以“赵一鸣零食”为例,自2019年首家店开业以来,其凭借加盟模式在短短三年内迅速扩张,截至今年4月,其门店总数已突破1100家,也就是说,赵一鸣零食平均每年开店300家, 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开出一家新门店。

另一家名为“零食有鸣”的零食集合店品牌,自2021年4月品牌升级以来,仅两年时间便开了超过1200家分店,其扩张计划更是要到2026年将门店总数增至16000家,总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000家。

然而,一面开店火热, 一面业绩降至“冰点”。

据公开资料显示,零食品牌良品铺子营收为23.85亿元,同比下滑18.94%;三只松鼠营收19亿元,同比下滑38.48%,洽洽食品营收13.36亿元,同比减少6.73%,净利润下滑14.35%;来伊份营收为12.12亿元,同比下降7.8%,净利润下降23.04%。

其实,零食集合店开店潮与零食品牌的“不赚钱”,或许是近年来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狂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真实写照:跑马圈地迅速下沉,融资、开店样样不少,但冰火两重天的奇异特征,本质还是 其商业模式未能找寻到具有足够确定性的长效增长模型。

传统模式转型,变中求生

在过去的三年中,各行各业的线下卖场和商超, 都在疫情和电商崛起的冲击下面临种种困境, 导致这其中长期依赖线下渠道销售的零食赛道,同样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供应端, 供应商们面临着销售渠道萎缩的压力, 迫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寻找销售路径。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供应商们抓住了这一商机,将目光投向了街头的零食专卖商铺,将之“打散又聚合”,这种 趋向于分销又集合销售的“新型路径”, 使得一系列新兴的以平价零食为定位的零食集合店品牌应运而生,诞生出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等等集合店品牌。

因为要知道以往传统零售模式下的零食零售,通常要经历多个环节,如区域代理、经销商和零售商等,这些环节层层加价,最终导致终端零售价上涨。而零食集合店则尝试直接 与品牌厂商或更上游的代理商对接, 省略中间环节,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降下来,并直接让利给消费者。

这种模式也得到了上游零食供应商的青睐。据盐津铺子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盐津铺子在零食集合店渠道放量显著,月销额提升至3000万元,超过了沃尔玛和步步高两大传统商超,占其总营收的12.44%,其中 仅零食很忙的渠道月销售额就超过2000万元,成为其第一大客户。

零食集合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成为一大热门风口。店面扩张和运营层面竞争的背后, 零食行业在资本层面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战争”。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4月零食有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轮融资,由云麓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劲鹏共同投资,云悦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势头同样凶猛的零食很忙,也在2021年5月,由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明越资本联合出手,完成融资2.4亿元。

至2023年3月,赵一鸣零食也宣布获得来自黑蚁资本和良品铺子联投的1.5亿元A轮融资, 成为2023年备受瞩目的新消费融资案例之一, 这场融资大战不仅涉及到资金链的竞争,更反映了新消费行业对于市场和资源的激烈争夺,因为融资市场是消费行业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晴雨表”。

根据驼鹿新消费不完全统计, 2022年休闲零食赛道共计有11家相关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金额约为13亿元。

变中求生后的零食赛道,被资本裹挟着一路狂飙,开始瞄准下沉市场。

快速下沉,创新蜜雪冰城范式

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瑞幸和蜜雪冰城的迅速崛起,证实了平价和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蜜雪冰城和瑞幸的平价、下沉开启了万店狂奔, 刺激零食集合店摇身一变,成为无数加盟商的“黄金赛道”。

品类丰富、价格实惠、高性价比, 这些优势让零食集合店一开业就很快火起来。

究其原因,通常品牌零食在零食集合店中的价格甚至比其他渠道低20%至30%,虽然品牌零食的利润相对较低,然而, 许多白牌产品的毛利率普遍在30%以上,它们也为零食集合店的利润提供了可观的拓展空间。

与定位高端的零食品牌如来伊份、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不同, 新一代的零食集合店另辟蹊径,主打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别和更低的价格。这些店铺的产品售价约为商超价格的70%至80%,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每个零食集合店里都涵盖了多种类别的SKU,包括水饮、水果、坚果、饼干、糕点和膨化食品等。这些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如 550ml装的农夫山泉仅售1.3元/瓶,500ml装的可口可乐2.5元/瓶,乐事薯片2.9元/包, 消费者不仅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零食,价格实惠,还能整袋购买或散称,满足零散“尝鲜”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些门店大多采用中大店型模式, 装修风格简约时尚。这些创新举措为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吸引了顾客进店选购,使得很多门店一开业,就变成当地的“网红店”,通过消费者的消费和到店打卡,不仅带动销售额转化,还在社媒平台形成有效二次传播。

另外,不同于其他店面开店逻辑, 零食集合店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路线, 渗透到大众中去,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并且率先在三四线城市开店,一般选址在租金不高的地方, 主打“社区型门店”, 方便消费者随时购买,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周转效率。

轻快的运营模式加上“社区集群”的加盟模式, 零食集合店的扩张顺利走上“速度与激情”之路。

据赵一鸣零食官网的加盟信息显示,公司收取加盟费3.8万元、保证金2万元及管理费用800元/月,其余费用包括装修(80000-120000元)、道具设备(70000-100000元)、首次进货(180000-250000元)及流动资金(30000-50000元), 综合费用约60万元-80万元。

门店工程条件包括门店经营面积150平方米左右, 要位于单日人流量不低于5万人次的商圈, 具体选址要在商圈的核心区域购物街,店铺面积不低于120㎡,门头宽度不低于8m。

也就是说,开一家零食集合店除了约60万元-80万元的启动资金外,房租、人员成本等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时候,品牌方就会给加盟商一份美好的未来蓝图: 单店的日营业额在1万至1.5万元,毛利润约在15%-20%,加盟者可获得的净利润在8%,大概一年半到两年可以回本。

对于中小创业者来说,“小镇创富梦”可以顺理成章地从零食集合店做起,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似“天衣无缝”的新型商业模式,背后却危机四伏。

越是火热,越是“不赚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凡被资本加持的赛道, 一众品牌刚上场,便吹响了“洗牌”的号角, 创业赛道被各大品牌的加盟模式领跑,紧跟着的却是加盟商的哀鸿遍野。

要知道一家零食集合店想在三四线城市完成一天1万至1.5万元的销售额,并非易事,更何况一条街上扎堆五六家零食店,还没等他们做完开业促销,便快 陷入同质化严重、市场饱和、低价竞争的困境。

据公开资料显示,重庆有一家本地零食集合店品牌从高峰时期200多家店,到现在有近30%的门店已经倒闭,并且还在不断关店中。与此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从“花50万元开的零食店,每天营业额6000多元竟然要倒闭”到“我年前开了一家零食店,自营的,最后还是亏了,准备关了”,无论是零食集合店的品牌加盟商还是自营者, 都纷纷晒出自己从“激情创业”到“关门大吉”的经历。

几家欢喜几家愁,短短一两年时间,零食集合店便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积极的品牌们仍在寻找突围的机会,但也有消极的声音认为,零食集合店的风口期已经在关闭。

因为零食集合店作为终端渠道,依赖于融资和加盟费用进行扩张和经营,若融资不顺利或加盟业务收缩,其现金流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品牌的正常运营。

比如,从2016年就开始布局线下门店的互联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就难逃关店的命运。据2022年财报显示,三只松鼠在2022年关闭了超500家门店, 来自线下渠道的营收同比下滑23.9%。

回望整个休闲零食业态的近几年发展,除了零食集合店,主打低价零食产品的业态还有前几年大火的临期食品店等。它曾凭借低价折扣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但近几年热度逐渐消退,例如,临期折扣店Boom Boom Mart宣布破产,而好特卖HotMaxx和嗨特购HitGoo等 临期食品品牌也在积极寻求转型,逐渐远离临期食品店这个标签,向品牌折扣卖场的定位转变。

可见,线下零食店也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尽管零食集合店砍掉中间商,可以直接对接厂家,但由于丰富的产品种类,决定了它需要对接的品牌和厂商家也很多,尤其是开店初期,面临货源不稳定和品控不严格的问题,这些都会对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

结语

有网友预测称;“今年年底将会迎来第一批区域和全国性的零食集合店的闭店潮。三年后,现在市场上这些上百家的品牌, 能活下来的可能也只有五六家而已。”

而从一路狂飙到冰火两重天,当下零食集合店的增长拐点正在到来。接下来,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服务体系的品牌将更具竞争优势,而缺乏这些优势的品牌将逐渐退出市场, 呈现“良币驱除劣币”的市场竞争形态。

在未来,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趋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智能化和电商化布局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势而为,才会大有可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店  家店词条  冰城  冰城词条  一条街  一条街词条  零食  零食词条  集合  集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