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许叔微二味药搞定庸医误治问题

许叔微是谁,他是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江苏人。许叔微心慈近佛,志虑忠纯,遇事敢言,为人豪爽,弃官归医,终享“名医进士”之誉,百姓奉为神医。本文提及的医案就是出自他的《伤寒九十论》。

他用二味药搞定了什么病呢?搞定了一个被庸医误治后鼻出血、脐出血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妇人,得了伤寒已经好几天了,咽干,烦渴,脉弦细。找了个医生看,医生用发汗的方法给他治,结果这个人吃了药以后,一开始鼻出血,然后又肚脐出血。把这个医生吓得跑了(惊骇而遁),病人没有办法,求医于许叔微。

许叔微看了以后,告诉病人说:这是少阴病强行发汗导致的出血。不阴病是不能发汗的,张仲景讲过“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此为难治。”

这就麻烦了,连张仲景都说难治,也没给出个具体方案,无治法,无药方,这种情况怎么办?

最后,许叔微决定用姜附汤来治,几剂之后,血止了,最后出了微汗病就好了。

现在分析这个医案,几乎是可以确定被汗法误治的情况。一般发汗不当会造成里虚,甚至亡阳之证,这在伤寒论倒是有详细的论述。

关于得了伤寒去发汗会流鼻血的问题伤寒论里也论述过,但那种出鼻血的情况不一样,条文中讲“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这个条文讲的前提是脉浮紧,表证还在,是病人的阳气足情况下。

那么许叔微遇到这个妇人的情况到底是因病人里有虚寒,发汗发错了?还是病人阳气足,郁出血了。显然,最在的区别在于脉证的判断。从许叔微描述的脉象来看,庸医对病人的脉没有把准(甚至脉都没有把),没有考虑到病人有里寒证(即少阴)这个问题,以症套方,可能用了麻黄汤之类的方子发汗,按照“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这个条文去开方。

结果如何?也是鼻出血,如果单单鼻出血可能还以为医已中病了,可是不是,接着肚脐又出血。也就是说出现“必动其血,未知从何处而出”的情况。再反观病人的脉象为弦细,毫无浮紧之象,显然,这是少阴病无疑。笔者猜测这也是许叔微分析判断的结果。

那么这种虚寒出血的情况怎么办?其实血汗是同源了,因为里虚发汗而导致出血的,与大汗亡阳本质上是一样,阳气伤到了。许叔微总结讲: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所以才会出现肚脐出血的现象,如果服止血药(估计很多医生第一反应就是要吃止血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这种发汗亡阳,阳不制阴(血)的情况,只能迅速回阳方可解决。所以许叔微决定使用姜附汤,几剂后果然好了。

这个医案说明,中医生诊病对脉证的把所握很重要!一脉把错,其患无穷。也说明以症状套方子,以表面问题套方子,想当然,照样学样,也是导致误治的重要原因。

搜索建议:许叔微二味药搞定庸医误治问题  
热议

 售价12999元!iPhone ...

哈喽,您好!我是原呵呵,点点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我们听到有关 iPhone Flip 的传言起起落落,手机上的泄密和报道已经枯竭了几个月。请注意,这并不意...(展开)

热议

 车门夹伤算不算交通事故

车门夹伤乘客后不属于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定性,需要具备车辆、道路、违章、损害、过失、因果关系这六个要素。客运车内部夹伤乘客不存在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点。因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