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暗黑人生守则:努力被辜负,最是伤人;浑浑噩噩混日子,反而平静

最近的世界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失控。

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办法掌握,哪怕是两天之后的事情。

比如我上个月想去邻省玩两天,稍微散散心。

正在看车票和酒店,突然看到一条新闻说我想去的目的地有那个。

虽然人数不多,但可能足以给返程的我带来麻烦。

所以赶紧取消了计划。

我想,那外省去不了那就本省溜达溜达吧。

时间就定在三日后。

我这次多了个心眼,提前查了查。

结果说本省也有好几个地方有了,无奈只好作罢。

第二天刚好有个很久没见的好朋友,说来要我们这里出差。

我很期待跟她见面,结果当天下午她沮丧地跟我说:

他们那里也开始收紧了,现在不好出去了,出差计划公司也取消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次出差的结果跟她的收入直接挂钩。

如果这次出不了差,见不到这个重要的客户,她今年的年终奖有很大可能会泡汤。

我能做的也就是安慰她,告诉她,现在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都是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里苦苦挣扎。

虽然我知道这些客观原因是我不能改变的,做不到这个,做不到那个,我也不用恨我自己。

但是,这种事情经历得多了,潜意识里不免会逐渐积累巨大的无力感和失控感。

我现在对什么“计划”,特别是长期的计划,会本能地感到怀疑。

每次在做什么工作计划,生活计划的时候,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会反驳:

你做这些东西有用吗,你连两天后的事情都没法掌控,你还说什么三年五年,十年八年。

人生很多事情,很多对自己有利的规划,其时间维度往往是以年、月,至少是周来计算的。

如果一个人,连两天后会发生什么都无法确定,那做计划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个人,连两天后自己要去做什么都没法掌控,那还如何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执行月计划、年计划?

再进一步提问:所谓的“努力”,在各种不确定的未来里,到底有什么意义?

人之所以愿意吃苦,是因为可以预期到吃苦有回报。

如果你很大概率确定没有回报,你还愿意吃苦吗?

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说有一些厢式电梯,它的关门键其实是假的。

也就是说,表面上好像是你按了那个关门键,门关上了。

其实你按不按,门只会按照它被设定的程序和时间去关门。

但是这个按键很有用,投放市场之后得到反馈:多数电梯的乘客很喜欢这个按键。

因为这个按键给人带来一种“掌控感”,让人觉得:

这个门是在自己操作之下关上的,可以缓解人乘坐电梯时的时间焦虑。

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处于这个电梯之中,不论是开门键还是关门键都是假的。

只有我们站在电梯里,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所有人都一脸茫然。

电梯上行下行,关门开门,都由不得你。

很多“爹味”很重的人,总是不明白: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整天就知道躺躺躺,一点都不上进?!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好吃好喝还不满足,为什么整天说自己很抑郁,很匮乏?!

我们说,人有三种欲望:

第一,底层欲望,指的是吃喝拉撒;

第二,相对欲望,指的是你期待并且大致确信“明天会更好”;

第三,比较欲望,指的是,你想过得比别人好。

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痛苦——这是人之常情。

现代年轻人,的确不愁吃,不愁穿,因为物资极大地丰盈。

不讲究质量的话,十块钱可吃饱,几十元买件御寒的衣裳。

想冻S饿S反倒有点困难。

但是,人难道这样就满足了吗?

人生在世,如果只知吃饱御寒,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现代人的确不愁吃穿,但愁的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

有人说,都是没钱惹的祸。

如果有钱,就可以避免99%的烦恼。

生育低迷,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吗?

前段时间,一个名词刷爆了网络:死亡交叉。

中日韩,东雅三兄弟,手拉手一起跨越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网上,总有些人,一说到年轻人的难处,就喜欢跟过去物质很低的时代去相比。

说现代人不愁吃穿,有这么多娱乐,而以前则是连饭也吃不上,一年吃不到一顿肉……

你说这些想说明什么呢?

你想证明现在的年轻人,在人生苦苦挣扎,感到抑郁难过就是他们在矫情吗?

讨论

你现在还会给自己的人生设立计划吗?

你对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欢迎评论区分享。

搜索建议:
热议

 没有醒花桶用什么代替

首先,科普一下为什么需要醒花。其实说到醒花,已经是反反复复说了几十遍了,但是依然还有很多花友拿到花以后,不经过醒花这个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就急不可耐修枝剪叶直入花...(展开)

热议

 母爱永驻我心里作文

母爱永驻我心里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