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始建于1986年,1990年晋升为自治区级,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该地区地貌由湖盆底地、滨湖平原和冲积平原、河漫滩、沙地、低山丘陵及高平原等六种类型组成。保护区北邻俄罗斯,南与蒙古国接壤,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跨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满洲里市和扎赉诺尔4个行政区,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河流、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组建于1994年,直属呼伦贝尔市政府领导。

呼伦湖既达赉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丰水期其总面积达到233900公顷。呼伦湖与中蒙界湖贝尔湖遥相呼应,呼伦贝尔市由此得名。保护区总面积740000公顷,主要由呼伦湖(达赉湖)、新达赉湖、贝尔湖(中国部分)、乌兰诺尔、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入湖口等河流和大小型湖泊组成。湖漫滩、河流两岸组成的湿地,以及草原、沙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其中湿地面积3253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草原面积4083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5%;沙地面积64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9%。

保护区划分为五个核心区及其相应的缓冲区,即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白辛核心区、双山子核心区、乌尔逊河核心区和贝尔湖核心区,其余部分为实验区。核心区面积为76803公顷,占总面积的10.38%;缓冲区面积为38930公顷,占总面积的5.26%;实验区面积为624267公顷,占总面积的84.36%。核心区是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受到绝对保护的区域。该区除了可进行定期的调查和定位观测研究外,严禁其它任何人为干扰活动,使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其中最为著名是位于乌尔逊河中段的乌兰诺尔核心区,面积7500公顷,湿地内芦苇丛生,是天然的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繁殖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鸟类在此栖息,所以乌兰诺尔素有“鸟的天堂”的美誉。

1994年由中、蒙、俄三国政府协定,将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与蒙古国达乌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联邦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联合成立“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例跨国自然保护区。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从此,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开始被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保护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主要保护对象

1.保护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即湖泊、湿地和典型草原等,并使其结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呼伦湖保护区成为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亚洲水禽的重要栖息繁殖地。

2.保护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一是保护物种多样性,486种高等植物,30种鱼类,4种两栖爬行动物,333种鸟类和35种哺乳类,其中64种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物种红皮书。二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拥有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沙生植被、灌丛化草甸等生态景观类型。三是遗传多样性:保护区物种丰富,有些物种种群数量均很大,如:雁鸭类、鸥类、鹭类、鹬类、雀形目鸟类。

野生动物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和典型草原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湖泊、河流与草原相间分布,其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在我国十分少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区域是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理想场所,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集散地,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

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鸟类21目61科34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兽类6目14科3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蒙原羚(黄羊)、兔狲;两栖类1目2科2种;爬行类1目3科3种。

野生植物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简单,初步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科、181属、311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43科134属240种,单子叶植物13科47属68种,植物区系以草本成分为主体,还有部分中生草甸成分和少量的沼泽成分:

达乌里——蒙古种

这一组区系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的基本成分,在达赉湖地区代表植物如下: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大针茅 Stipa grandis 本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建群种,尤其是大针茅在湖区东东北和西北数量较多。根茎型禾草羊草Leymus chinense 也是作用极为突出的达乌里——蒙古草原种,在湖区的一些地方组成优势草原群系。黄芪属的草木犀状黄芪Astragalus molilotoides、斜茎黄芪 A.adsurgens、白花黄芪 A.galactites 和新巴黄芪 A.hsinbaticus,棘豆属的多叶棘豆 Oxytropis myriophylla、山棘豆 O.hailarensis,锦鸡儿属的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lla,葱属的砂葱 Allium bidontatum、白头葱 A.leucocephalum,蓼科的细叶蓼 Polygonum angustifolium,石竹科的叉歧繁缕 Stellaria dichotoma、麦瓶草 Silene jenisseensis,毛茛科的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otala,罂粟科的野罂粟 Papaver nudiccaule,十字花科的线叶花旗竿 Dentostemun intogrifolius,景天科的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s、钝叶瓦松 O.malachophyllus,蔷薇科三出委陵菜 Potentilla betonicaefolia 、轮叶委陵菜 P.verticilalaris、芸香科的北芸香(草芸香)Haplophyllum dauricum, 伞形科的锥叶柴胡 Bupleurum bicaule,白花丹科的二色补血草 Limonium bicolor,唇形科的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玄参科的达乌里芯巴 Cymbaria dahurica,川续断科的窄叶蓝盆花 Scabiosa comosa,桔梗科的长柱沙参 Adenophora stenanthina,菊科的火绒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蒙古蒿 Artemisia mongolica,禾本科的额尔古纳早熟禾 Poa argunensis,百合科的兴安天冬 Asparagus dahuricus,鸢尾科的射干鸢尾 Iris dichotoma,囊花鸢尾 I .ventricosa 等都属于本区植物。

泛北极植物种

属泛北极植物种的地理分布环境比较复杂,主要分布在草甸、沼泽和浅水中。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种有浮萍科的浮萍,杉叶藻科的杉叶藻,狸藻科的狸藻,小儿仙草科的狐尾藻,柳叶菜科的沼生柳叶菜,虎耳草科的梅花草;在湖区草甸植被中还有高大中生杂类草地榆,禾本科的无芒雀麦,芒草,蔷薇科的鹅绒委陵菜,报春花科的海乳草等;在泛北极成分中草原植物种的典型代表是禾本科的恰草,菊科的冷蒿、紫花冷蒿,北点地梅,茜草科的篷子菜,禾本科的画眉草是草原中常见的一年生植物。

古北极植物种

古北极植物种在达赉湖沿岸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许多种是草甸的重要成分,水生植物、沼泽植物比较多,还有一些草原中旱生植物。属古北极草甸种的植物主要有拂子茅,假苇拂子茅,黄花苜蓿,天蓝苜蓿,鼠掌老鹳草,旋花草,箭头唐松草,多型蒜芥(寿蒜芥);属古北极草甸草原种的有野火球;水生、沼生的古北极植物代表种有水葱,五针金鱼藻,莕菜(莲叶荇菜),还有北独行菜,扁蓄,长刺酸模,等。

东古北极种

东古北极种在达赉湖沿岸主要包括草甸植被和草原中旱生与旱生植被的一些种。主要代表植物有:并头黄芩,山野豌豆,短芒大麦草,平车前,披针叶黄华,冰草,脚苔草(日荫菅),防风,扁蓿豆,细叶白头翁,阿尔泰狗哇花,多裂叶荆芥,地蔷薇,瓦松,钝背草,大籽蒿,迷果芹,角茴香,麻叶荨麻等。

古地中海植物种

古地中海植物种主要包括古地中海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一些植物种。在达赉湖沿岸的主要种有:白刺,枇杷柴(红砂),细枝盐爪爪,盐爪爪,木地肤,芨芨草,角果碱蓬等。

亚洲中部植物种

亚洲中部植物种主要以旱生的植物种为代表。在达赉湖沿岸(西部和西南部)草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禾本科针茅属植物有二种,一种是克氏针茅、另一种是戈壁针茅,此外,葱类植物中的碱韭(多跟葱),多分布于达赉湖西南沿岸的碱化低地上,有时可形成优势群落。还有狭叶锦鸡儿,栉叶蒿,在湖岸沙丘上还有沙蓬(沙米),的分布,还有一些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冠芒草等都属于亚洲中部成分。

黑海——哈萨克斯坦——蒙古植物种

本区系主要包含着一些旱生植物,草甸植物种类。其代表中主要有:干旱草原中的草原小禾草糙隐子草,由它组成的干草原底层的禾草层片,还有分布于达赉湖以南沙质草原的沙生冰草,麻花头,细叶鸢尾,等干草原植物种。在草甸和盐化草甸植被中,常见种有盐生酸模,草地风毛菊等。在砾石质或沙质草原上的代表种有变蒿,星毛委陵菜,银灰旋花,燥原荠等。

东亚种

东亚种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种类较少。委陵菜,还有旱生半灌木万年蒿等。

世界分布种

除以上区系成分之外,在达赉湖地区还有南北两半球湿润与干旱植物地理区广泛分布的世界分布种,主要是一些沼泽成分、水生植物和居民点杂草。在达赉湖沿岸分布的主要种有:水烛(狭叶香蒲),芦苇,海韭菜,线叶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狗尾草,反枝苋(苋菜),藜,田旋花等

保护区的工作

1.保护管理工作体系

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关系,以建立社区伙伴关系为目标,走访群众全面了解辖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深入调研社区矛盾解决措施,开展扶贫结对活动。在辖区建立了居民档案,设立义务管护员,让公众积极参与保护,提高他们的自然保护意识,理解并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现场管理。主要以核心区、缓冲区的严格保护和鸟类栖息繁殖地、鱼类洄游通道、产卵地等重点生境和敏感区域的管理为重点。各站以巡护管理、群众举报案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来实施现场管理工作。

行政执法。十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共处理各类违法案件400多起,没收、销毁违法工具3000余件,有效遏制了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保护了自然资源。通过行政执法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科研监测工作体系

保护区主要以鸟类、草原和湿地植被监测工作为主,其内容和手段逐渐完善细化。1995年以来,选定了湿地、植被监测样方17处,永久监测点50处,建立了8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永久性生态监测样地。各管护站均有1名专职科研人员,配有各式望远镜、汽车、摩托车、GPS及通讯设备。他们负责对其辖区内敏感地区的鸟类进行常年监测。通过参加鸟类监测、GIS、植被监测等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日常监测水平。固定了以春、夏、秋三季为主的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鸟类资源,经多年的监测,保护区记录鸟类由原来的241种增加至333种,共发现新记录92种。

科研成果不断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此外收集了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相关的学术文章共51篇,编制成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科学论文集两册。保护区已完成了湿地、动植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并编制出版了《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不断拓展对外科研合作渠道,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国际鹤类基金会、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合作开展了中加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黑龙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犬科动物生境研究、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额尔古纳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两爬类动物监测项目、鹤类监测项目等。

3.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制作高质量的传宣资料,设立警示牌、宣传牌,充分利用广大媒体、网络,宣传和报道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情况。呼伦贝尔日报社、呼伦贝尔电视台、新巴尔虎右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多次对保护区进行了专访,了解了达乌尔国际保护区的合作情况、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录制了节目,并分别循环播出。

在“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地球日”等纪念日,以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公共宣传活动,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十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保护区重点区域、主要路口、保护区外界设立警示宣传标牌100余个,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使周边群众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提高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周边群众的法制观念,达到依法管理,以法治区的目的。

对中小学生采取新奇多样,有创新、有特色的宣传教育方式,通过参加野外活动、夏令营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兴趣,以科普宣传教育为主,丰富中小学生的自然保护知识,增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自然保护区、热爱野生动物的观念。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宣传教育方式,保护区每年都组织对社区牧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保护区,支持保护区。成功举办了两届“达赉湖杯”学生知识竞赛活动和一届“6.5”世界环境日“达赉湖杯”演讲比赛活动。平均每年对学生的宣教量可达800人次,对社区牧民的宣教量可达500人次。积极参加了“寻找中国最美湿地”的评选活动,达赉湖湿地被评为“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

4.对外合作

中蒙俄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成立,开创了世界上三个国家共同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的先河,并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多国合作树立了典范。三方成员一直在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和2007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分别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三国国际儿童绘画展和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师生达500余人次,今年9月,应邀参加了俄罗斯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的庆典活动。20年来,国际自然保护区共召开了5次联合委员会会议,保护区三方成功合作进行考察和宣传教育等活动60余次。

多年来,保护区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如: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GEF项目、加拿大农业发展项目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拓展了资金来源渠道,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加强与国内外保护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护区先后分别与美国玛洛尔国家野生动物庇护地、江苏大丰糜鹿自然保护区、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姊妹保护区的关系,与加拿大黑赞马国家公园结成了姊妹保护区。2007年,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还与国内其他9个知名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共同成立了“中国东部候鸟迁徙网络姊妹保护区网络”,并每年召开学术交流会议,促进共同展。

此外,为顺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进程,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共建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与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在草地生态修复、沙化修复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这三家在合作的重点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与其成功合作是保护区管理局在加快推进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加快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搜索建议: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