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房企正开始加速分化

分化不新鲜

这些年,房企一直在分化!

不同的是,行业上行期鸡犬升天, 好房企和差房企“差别”不大 ,更多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行业下行期则分化鲜明:有人生有人死,有人进有人退,潮退时裸泳者一个个“裸奔”,好房企和差房企差别显性化,易识别化。

有人爆雷躺平,有人稳定前行,大多人则熬着。

分化加剧了,洗牌加速了,出清加快了, 房企正进入分化的超级“加速期”!

但问题是,房企到底在如何分化?大分化又如何体现?分化又体现在那些具体维度?这少有人谈及细化!

今天,特别总结和拆分下分化的8个维度。

即从战略分化、销售分化、投资分化、融资分化、多元化分化、地位分化、利润分化等8个关键维度去找一下“差距”。看看同样是地产开发老司机,到底有和“大差别”?

事实上,一个个局部战场的小分化,最终必然累计引发房企“全局的”的大分化。

1,销售分化

今年大家都难。

最新前8个月数据,亿翰数据显示,2022 年 1-8 月 TOP200 房企总销售额 同比下降 49.8% ,相当于 “腰斩50%”!

新时期,谁跌得少,谁率先企稳,谁就是英雄!

以此拆分一下,我们发现,央国企在跌得少,在最近6、7、8月三个单月环比同比回正企稳方面,明显比民企“好太多了”!

比如2022年1-6月,央国企销售额同比降幅最小,同比降30%,民企降幅最大,同比降44%,混合所有制企业降低43%。

再深入一层分析,这还是在很多民营房企“降价走量”基础上的结果。

事实上,2022年上半年央国企及混编房企销售均价均呈现“逐步上涨”趋势,而民营房企销售均价较2021年下降“534元/平米”!

再看8月单月销售PK。

TOP50房企中,国央企8月销售额 环比升1.2%,同比降仅7.9% ,比如金地、招商、金茂等央企8月销售均实现 同比“正增长” 。与之相反,民企8月销售环比下降9.1%,同比则是继续 下降 51.0% 。

多数民营房企8月销售额同比降幅仍在 40%以上。

为何央国企销售恢复得快?

一个重要原因是 央国企品牌与信用优势 。

即眼下购房者对爆雷房企交房已经高度担忧和怀疑,都拒而远之。尤其2021年有头部房企接连暴雷后,购房需求进一步 挤压、转移到 稳健经营的头部央国企。

民营房企很痛苦,一句话,客户少了,而且客户转移了!

当然在央企与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是有差别的。

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地方国企,整体竞争力还是不及大型地产央企。毕竟大型央企拥有的信用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政府博弈优势,整体还是胜过地方国企的!

2,费管分化

不要只看到销售额降幅的分化, 销管费用也分化的厉害!

2022上半年,整个央国企平均销管费率为 3.52% ,而对应民营房企销管费率为 6.43%。

相差2.92%, 几乎高一半的费率!

目前看,在销售普遍难的背景下,但央国企整体销管费率依旧保持相对的低位,而民营房企销管费率 维持在行业高水平。

不仅如此,仅销管费就接近3个点差异,那么这也势必传导到利润率即“净利率”的又一差距。

目前,在三费层面,降本增效是2022年所有房企的战略共识,各房企逐渐重视对销管费用的控制,管理走向精细化。

比如2022年房企平均销售费率及管理费率分别为2.18%和2.34%,较2021年分别下降-0.17%和-0.03%。

3,座次分化

前2年,一位30强房企董事长对老潘笑谈, 现在不求增长,其实只要把规模能稳住,其实公司排名就能上升!

没想到,到如今2022年,这位董事长的话迎来一个“加强版”。

2022年,只要我跌得少,房企座次排名就可能上升了!

当然,房企是否在乎规模是另外一个问题,但事实上,排名上升房企的官网官微以及其他对外官宣中, 排名上升的消息总是高频曝光。

2022年1-8月TOP30房企中,仁恒置地、越秀地产、华发股份销售排名拉升特别厉害,分别上升 28名、27名、21名。

比如稳健型、产品型的仁恒置地仅仅1年时间,就从行业57强上升到29强,“被动”进入地产30强。滨江从21名直接进入13名, 逼近地产10强!

当然,央企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市占率提升明显,分别上升0.3 %、0.2%。

未来房企座次表会如何分化?

应该说可以看一个 剪刀差。 即新增货值市占率和销售市占率的“差值”,可以大概预测未来房企销售市占率的提升空间

截止至2022年8月,华润置地、滨江集团、保利发展凭借在市场拿地力度相对较强,新增货值的市占率显著大于销售市占率,销售市占率提升潜力在样本房企中排名前三。

而滨江集团市占率提升排名第二,是为数不多的2022年能够积极补充土储的民营企业!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4,拿地分化

全局看,2022 年1-8 月房企拿地规模同比 下降 44.1%!

应该说,当前土地资料仍然是房企重要生产要素,他能决定房企未来2-3年开发和销售!

另一方面,三道红线之后,房企越来越靠自有资金扩张,而 房企未来净资产增长主要由土地储备、利润率和负债水平决定 。

因此,甄别哪些地产公司未来有更强成长性,拿地强度或是更好衡量指标之一。

相对而言,爆雷房企不拿地已是必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规模民营房企都在保留现金流, 2022年上半年基本都是0拿地 。

现在还在拿地的更多是央国企和少数优秀民营房企。

2022年1~8月房企拿地额排前10 位分别为保利、华润、招蛇、滨江、中海、万科、建发、绿城、越秀和华发。

显然,拿地10强中仅滨江一家民企,而且他的拿地强度是64%。

再扩充一下,前8月拿地额30强房企中,民企仅有滨江集团、龙湖集团、伟星地产、碧桂园4家!

说完民营房企,再来看看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拿地劲道。

其一、全国性布局央国企保持相对较强的力度,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拿地强度分别为 38%、44%、42%。

其中保利2022年前8月拿地818亿,位列行业第一。华润置地758亿,位列第三。

其二,拿地强度还是地方国企高得吓人,太猛!

比如厦门象屿集团 130%、广州珠江投资 119%、广州越秀地产67%,厦门建发集团拿地强度67%。

这分明是——要弯道超车,要向前冲的号角!

整体看,2022年前8月权益拿地额TOP100强中,地产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三大队伍拿地额占比分别为

“ 41.9%、43.5%和 14.6%”

值得一提的是,民企本就弱,而且前8月民企拿地占比再次 下降 2个百分点!

民营房企的力量感越来越弱!

5,净利分化

销售的分化,费用的分化,拿地的分化势必带来后期营收、净利的大分化!

不仅仅是当下,未来2、3年更是如此!

比如这1、2年,因为 土地市场参与主体民营房企的大撤退,竞争不再火热,也带来拿地利润空间提升 ,这两年央国企加强拿地力度,意味着土储数量、土储利润质量双双提升, 势必推升未来 2-3 年业绩和利润增长空间。

但眼下而言,营收,净利润都面临普遍下滑。

比如2022上半年房企 营收都普遍下降10%到20%。 2022上半年,沪深上市房企营业收入均值为114.1亿元,同比下降13.8%;大陆在港上市房企营业收入均值为184.7亿元, 同比下降17.6%!

同样归母净利润也几乎腰斩。比如2022年上半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归母净利润均值为3.1亿元,较2021年同期 下降55.6% ,跌幅进一步扩大;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9.5亿元,同比 下降54.1%。

在一份浙商证券一份研究报告中,23家样本房企2022年上半年总净利润1164亿元, 平均净利率低至6.6%, 较2018年高点降低“--6.76”%,目前已降至超低点。

但分开看,民营房企净利率更堪忧。

2022半年度央国企、混合制、民企净利率分别为 7.33%、6.48%、5.18%。 民企,显然是最低的。

而在营收中,2022年中期绿城中国、龙湖集团、招商蛇口位列样本房企营业收入增速前三名。

绿城22年中期营收增长高达79.1%,龙湖增长56.4%,招蛇增加28.9%。

尤其是绿城,是很稀缺的高增长房企。即22年上半年营收大增79%,归母净利率大增36.7%,全年保底完成3100亿元销售目标,感觉肌肉力量感十足。

营收与利润,民营同样处于下风!

6,融资分化

融资而言,大家都知道央国企和优秀民企整体领先。

比如民营房企内部也差异大,优秀民营房企比如龙湖已经破4,低至3.9%,而其他上市民营房企则超9%, 差距在5%。

刚说了,上半年房企平均净利率才6个多点,融资最大落差就差了5个点。

但这2年, 在信用收紧和分化累计下,本就分化的融资力还在 继续大分化。

其一,优质房企融资成本还在持续下降、下探。 而其他房企融资还不成本高低问题,而是融资本身都是个问题。

比如2022年这半年,保利、招蛇、金地、滨江、旭辉、新城存量融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都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

央企不用多说,以优秀民营房企来举例:

优秀民营房企融资成本有几个典型变化。

比如龙湖融资成本首次破“4”,秒杀一些地产国企,2022年上半年龙湖平均融资成本下降至3.99%,这是真功夫,真实力。

比如旭辉集团融资成本首次破“5”,也从5%下降到4.9%。

比如滨江集团融资成本从4.90%降低到4.7%。

其二,融资成本二度分化是一码事, 融资数量分化又是一码事。

以信用债发行为例,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发债规模分别为 98.1 亿、247.8 亿和 24.4 亿元 ,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 3.21%、3.46%和 4.05%。

显然,央企和地方国企信用融资表现就是5个字—— “又多又便宜”! 大多民营房企是5个字—— “贵还发不了”!

一份华泰研究的统计表明:2022年1~8月境内债发行规模排名前十位重点房企的是 保利、华润、万科、金茂、首开、招蛇、中海、绿城、建发和华发 。

境内债规模前10中,没一家民营房企。

而在民企发债阵营中,前8月成功发行境内债的前三位是龙湖集团、滨江集团、美的置业。

其三,融资渠道也是多元化PK局限化。

国央企方面发债方式“多元化”,18般武器样样都有,比如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绿色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多品钟的债券。

相比之下,民企发债方式非常局限,而且发债规模仍处于萎缩中!

7,副业分化

房企多元化的大分化,是这2年出现的新故事。

之前3、5年房企都是 清一色的轰轰烈烈开启多元化 ,为便于拿地勾地也好,开辟新赛道扩张也罢,大家都是“同一个故事”。

2021年下半年后,地产主业腰斩,房企群体性爆雷后,房企多元化则开始了两个VS故事。即

强者“恒进增收”VS弱者“贱卖趋零”!

这是2个对立的故事了。

爆雷房企“砍掉副业”,收缩聚焦主业,以此确保主业活下去。

优秀房企“做大副业”,持续投入,未来副业做大做强,提升营收与利润占比。

目前头部房企多元化几个副业都在开始走强,比如万科物业半年141亿,预计全年300亿营收,龙湖购物中心都在走强,预计全年90亿左右,而龙湖整个经营性收入预计未来30%到40%高增长。

全局看,目前比较靠谱且已开花结果的是2个赛道。

一个是“商业运营赛道,一个是物业管理赛道”。

这两个赛道目前看最靠谱,核心且营收量级和后市增长性,两个维度都不错,未来能够贡献持续稳定现金流, 而且在住宅销售下行周期,拥有对地产主业反哺,周期互补的效果。

未来大分化时期,显然,保持战略恒进且经营良好的多元化房企,未来更具综合竞争力。

比如万科多元化业务营收增长明显,2022上半年营收占比10.9%,新城控股更猛。新城2022年多元化业务营收上半年占比 高达22.9% ,较2021年营收贡献增加11.8%。

多元化营收除了占比越来越高外,还有2个特点。

其一、未来增速比住宅开发快很多,

其二、利润率高,容易反哺利润额,而且利于融资。

比如新城商吾悦广场开业面积1189万平米,出租率高达96%;物业收入43.79亿元,毛利润31.62亿元,毛利率高达72.22%。

稳定经营的物业还能够为新城融资作贡献,比如2022年1-8月,新城已开业吾悦广场完成 经营性物业贷融资62亿!

8,战略分化

在洗牌分化之中,两类房企明显领先。

其一,大而强的头部房企明显走强。

从各梯队来看,第一梯队TOP1-10、第二梯队TOP11-30、第三梯队TOP31-50 和第四梯队 TOP51-100 房企 8 月单月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为 -20.7%、 -33.5%、-61.3%、-49.9%。

显然,新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头部房企销售表现更优。即10强阵营和 10强~30强房企同比降幅继续收窄,降幅在35%以内。其中, 10强房企销售表现更好。

整体看,爆雷房企不用说,其他大多民营房企8月销售额同比 降幅仍在 40%以上!

其二,这2年,中而美的房企明显走强。 而且标签性,业内提及率越来越高。

即占据优势区域和重点城市深耕的中而美的房企,他们的去化和销售,人均产值与效益都比较高。

比如 重仓杭州的滨江集团、重仓广州的越秀地产,重仓深圳的天健集团 的“中而美”区域聚焦性房企就在这1、2年表现特别亮眼。

截止2022年6月,越秀集团土储在大湾区占比高达52.9%,天健集团土储在深圳占比高达52.0%,滨江集团土储在浙江省占比高达84%。

三家区域深耕房企,坐拥优质一二线城市,在当地拥有绝对品牌力和销售影响力,堪称“活得好”典范!

小结

局部分化到整体分化

小分化到大分化

未来房地产势必进入大分化、大洗牌的“加速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强变化幅度会小一些, 但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地产10强到50强,势必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拭目以待吧!

来源:地产总裁参考,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点击下图重振自渠,让获客量轻松超目标!

搜索建议:房企正开始加速分化  
热议

 曾昭伟:王梓旭 这个名字的含义

老网童的回答:这个答案谁答都不正确,只有你的父母能解答,起名字的人她有她的含义无相的回答:梓有 桑梓:的意思也就是家乡与故里的意思旭 初升的阳光也许这个名字有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