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净利润下滑,小米是不是不香了?

小米二季度报业绩发布,营业收入701.7亿元,同比下滑20.1%,经调整净利润20.81亿元,同比下滑67.1%。收入和净利润下滑是预期之内的,高盛也曾在8月初下调过小米的评级:

高盛:目标价由17.5港元轻微下调至16.8港元,预计二季度收入下滑20%至701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料跌29%,出货量跌26%,经调整净利润预期达到19.8亿元。

实际情况好于高盛预期, 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小幅超预期,智能手机部分收入下滑了28.43%,出货量下滑26.09%。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

市场对二季度的收入预期本身就比较悲观,小米集团市值从巅峰时期的8961亿港元下跌至2910亿港元,缩水了68%,股价上也已经提前反馈了这样的悲观情绪。

具体到细分业务来看,这份财报喜忧参半,忧的是手机销量下滑,喜的是互联网收入竟能保持持平。

1)智能手机出货量3910万台,同比下滑26.09%,环比增长1.5%,全球市占率依然排名第三,欧洲地区市占率排名第二。手机领域今年是需求端出了问题,前五大厂家中除了苹果、三星还在小幅增长,其余全部大幅下滑。

2)IoT部分收入198亿元,上年同期收入为207亿元,主要是消费大环境疲软导致的需求下滑。整个手机行业,小米的IoT业务应该是干得最好的一家,电视销量国内第一,全球前五,二季度空调卖了120万台,上半年空调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200万台。

3)互联网收入70亿元,其中广告收入45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游戏收入从上年的9亿增长至10亿元。 整个广告行业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小米保持增长的关键靠得是境外市场, 二季度境外互联网收入增长52.1%至17亿元。

4)研发投入增长了22.8%至38亿元。小米当前从手机到机器人再到汽车,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本季度汽车相关的创新业务费用为6.11亿元,汽车还处于烧钱的初期阶段。

整体上来看,尽管手机和IoT业务出现短暂下滑,但小米仍是全球手机市场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也是互联网公司中业务国际化最顺利的厂家之一,二季度小米境外收入占比达到48.4%。

01.手机行业见顶

手机行业最大的担忧是行业见顶,自2016年手机出货量达到峰值14.72亿台,之后逐年下滑至13亿台左右。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变革所带来的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以前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增长,所以手机厂商很容易做增量, 而现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量,可能都来自竞争对手的份额损失。

除了IOS以外,安卓阵营的几大厂商产品差异化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市场卷完了像素,卷内存,卷完内存,卷充电速度,整个手机行业的技术创新已经濒临天花板。

根据信通院披露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达1.36亿台,同比下降了21.47%, 这就意味着手机市场的整体消费是萎缩的。

而根据IDC数据的统计,二季度国内市场前五大厂商中荣耀逆势增长了88.6%,其余各家均在大幅下跌,其中OPPO和VIVO的下滑幅度更是超过30%,小米下滑幅度22%。

荣耀和OV的销售渠道基本都集中在线下,产品上也没有太大的技术性差异,但一个大幅增长,一个大幅下跌。这里不做太多的猜测,也许几个季度之后市场会揭晓答案。

总之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已经稳定,前五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5%,全球市场CR5也高达70%。

对于手机业务来说,未来只有国际化这一条路可以走, 而小米在国际化这条道路上已经先行一步。更细节的数据披露,小米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出货量排名前五,欧洲和西欧地区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印度地区也连续第19个季度保持第一。

02.核心收入稳健

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部分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1.8%下滑至8.7%,主要是618期间清理库存导致。

在小米的商业模式中,手机硬件的利润率一直不高,小米自品牌诞生的那一天起,也许就没考虑过要从硬件端赚取多大的利润。(MI是Mobile interent的缩写,即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卖手机其实是为了获得用户, 然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源源不断的互联网服务性收入。 其实特斯拉之所以会有如此之高的估值, 车卖得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来可能产生的衍生服务性收入的想象空间太大。

从小米二季度的数据来看,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为1081.7元,上年同期为1116.7元,尽管这两年高端手机的销量卖得很好,但高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卖出很高的价格。

苹果和三星在高端阵营中的地位相当稳健,这是因为苹果IOS系统本身就做到了极致,而三星具备了从屏幕到芯片全产业链的创新以及制造能力,这并非一般的厂商所能比拟。

小米的定位其实很清晰,"可能无法撼动苹果的地位,但高端要做", 跟莱卡的这次合作其实已经将体验感拉满。

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核心最终还是要看流量,二季度中国大陆及全球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增长依然稳健。 其中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47亿,同比增长9310万, 大陆月活用户达到1.4亿,同比增长1630万,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5.27亿,同比增长40.7%。

互联网国内收入受预装业务下滑影响,导致毛利率和收入均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压缩费用支出,对比整个行业动辄两位数的下滑,小米本土的下滑还可以接受。

而海外的大幅增长几乎填平了国内的下滑, 境外互联网收入从上年同期的11亿元增长至17亿元,增速超过50%。

其实这两年很多人思考互联网商业模式如何国际化的同时,都忽略了小米通过硬件端已经在海外实现了互联网收入的高增长。

不同于往年,今年海外大环境也烂,能保持增长实属不易。二季度全球头部公司几乎都受到了宏观环境上的影响,亚马逊的中报净利润直接下滑了136.97%,亏损高达58.72亿美元;Meta净利润也下滑了28.86%,包括国内的阿里和腾讯也都在大幅下滑。

03.汽车还有未来

小米汽车目前还处于初期的烧钱阶段,财报中披露的细节不多,但造车这条路的前景绝对是一望无际的。

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目前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赚钱以外,其他的都不赚钱,但是市场给出的估值很高,这是因为整个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厂商不需要做太多都能保持基本的增长。

从收入角度考虑,前期抢占市场份额亏本卖车是资本市场可以接受的,因为销量本质上对应的是未来的服务性收入。

比如充电服务、汽车的信号订阅服务、自动驾驶的功能升级,以及音乐播放订阅、游戏等所产生的收入,未来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回顾手机行业发展,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苹果全面颠覆塞班系统后,市场进入大屏时代,一时间市场涌现出多家智能手机品牌,如联想、中兴、LG、华为、小米和HTC等。

但是到了中后期阶段,随着行业的技术不断迭代,真正能活下来且活得好的品牌也就前面五家。

对于小米来说,车短期能贡献多大的利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能正式亮相, 市场需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产品来确定小米未来的预期, 而一旦亮相,二级市场也会重新审视小米的估值。

其实从接近9000亿的市值到现在不足3000亿港元,小米已经兑现了市场所有的悲观预期,手机行业见顶,2021年的高基数,以及二季度的极度悲观环境,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2023年,可以预期的是,整体宏观经济迎来复苏性的增长,手机销量开始回暖,互联网收入重回高增长,汽车的增长曲线正式确立。

搜索建议:
热议

 重生之围棋梦 重生之围棋天才

一篇名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刷屏了人们知道了躁郁症患者金晓宇通过翻译外国著作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也认识了他的父亲、母亲以及他的家庭……1月18日刷屏的金晓宇发声...(展开)

热议

 最高时速400km 俄罗斯首条高...

中国高铁发展迅猛,从2003年开始至今,铺设的高速铁路已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长度的一半以上。虽然失利了墨西哥的高铁项目,但人民日报引述塔斯社的报道称,中国高铁即将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