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定价秘籍:怎样定价让顾客舒舒服服地多花钱?

专栏作家: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著有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

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写在前面

你有没有想过,即使你你涨价了,顾客也愿意掏钱呢?有方法!本文将讲述内行人都在用的秘籍,让消费者分不清是贵还是便宜,舒舒服服在你这里多花钱!

壹、更改产品的呈现方式,别只是更改价格

产品问世是关键时刻,因为会在顾客心中建立期待心理;一旦建立了,就很难改变。

我们很难想像及预测消费一项产品的体验,所以购买时必须仰赖记忆;然而,我们上一次使用产品的体验印象,多半复杂又不可靠,且有很多微妙之处。

而下一次消费时体验的多数细节又会不一样:天气不同?心情比较好或差?觉得比较累?但是,我们对上次付多少钱的记忆,却是相对简单。

相较于今天和上周的产品主观体验,比较今天和上周的价格容易多了。这使得厂商要改变价格时,变得很棘手。

如果同样的产品,今天的价格比昨天高,顾客就有明确的理由不买(不管涨幅多么微不足道)。

一般人很难衡量做决定时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比重,但是衡量有多少理由赞成或反对某件事情,可就容易多了。

只要调涨价格,即使幅度很小,也是为消费者制造反对购买的理由;而调降价格,不管幅度多小,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多了一个购买的理由。

因此,不管涨价的理由多站得住脚──原料的成本上涨,或旧有价格的需求超出负荷──都会打击销售。

因此,企业应该设法调整产品的呈现方式,避免顾客直接比较新旧价格,这种手法称为赋予购买决定新的框架(reframing the decision)。

最常见的方式有改变包装的大小、增加产品的特色,或提高价格,但提供暂时性的折扣。

有时解决办法是频频改变价格,让顾客记不住。

你可以去你家附近的超市,比较2升瓶装的百事可乐或健怡可乐的价钱。过去2个月,我家附近超市的价格落在1.40到1.99元之间,另外还有2瓶2.99元的包装、由1.89元降为1.50元的促销价,以及各种不同标价策略:有时是制造商在标签印上1.79元的促销价,有时则是由商家贴上1.99元的价格标签。有一次,价格甚至同时超出这个范围的上、下限:每瓶2.06元,4瓶4元。

这种矛盾的现象,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标准价格的记忆变得模糊。在这种状况下,当价格订为1.89元,消费者就不会像看到涨价时那样直觉的产生反感。

或许消费者仍觉得这瓶可乐算是正常价格范围内偏贵的一端,但会大为冲淡价格上扬所激起的负面情绪。

缩小尺寸也是常见的涨价方法,但缺点是无法直接提高营收。不过,小包装能为将来推出大包装创造“空间”。

你可以留意一下,很多巧克力棒本来都是单一尺寸,现在销售的标准尺寸却变小了,然后再推出比较贵的大包装或“特大”包装。

这种方法通常都有效,只不过注意到你在玩什么把戏的顾客会抱怨,这可能是你必须承受的。

贰、具体如何应用这些秘籍?

推出新版本的产品时,可以利用暂时性的折扣,鼓励大众尝试。目标是打破他们购买便宜产品的习惯,好让便宜版本逐步淘汰、提高价格或缩小尺寸,才不会引起顾客抗拒或反对。

要密切留意顾客对各种改变的反应──不只是刚推出的时候,而是观察一段时间。随着他们习惯新的策略,反应也会跟着时间改变。

有时一开始的价格震撼令顾客却步,但会渐渐回笼。反过来说,他们也许接受价格改变,但时间久了,却会渐渐想要换个牌子试试看。

直接调涨价格通常会产生这种影响──销售额不会马上下跌,但几个月后逐渐萎缩。

持续与顾客交流可以观察到这些,不光是抽象的空谈,你要尽可能在购买现场观察,问他们为什么买(或不买)你的产品、问他们是否有注意到价格。

价格调整得越多次,能搜集到的顾客反应数据就越多,不是所有顾客的反应都一样。

如果是针对一小群顾客提供商业服务,或许跟他们个别协商调整价格,会比一体通行更好;假如是销售给一般顾客,不同的销售通路应该采行不同的价格决策。

对大部分的产品来说,不同的销售通路乃至不同的购买行为,比不同的人口结构更重要,所以不必太费心分别征询55岁及25岁的意见。

可能的话,请保留调回原先价格、大小或产品选项的可能性。有时某些改变就是行不通,把产品调整回顾客熟悉、习惯购买的原样,通常可以争取顾客回头。但是调整价格如果能规划得宜又小心处理,就不太需要走回头路了。

叁、进阶思考:如何聪明运用通膨调整价格

通货膨胀会以好几种方式驱动定价的政策:你的生意成本会随着时间增加,获利金额的购买力会下滑,顾客会越来越有钱(以持有的现金来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顾客会预期价格将随着通膨上涨,你可以善加运用这种预期心理。

以过去15年的通膨水准来说,尽管英国在2010年创下5.4%的罕见高点,但通膨的实质影响,可能早就被你的产品需求及成本的具体变化压过去了──如果你的产品属性是能源密集,就会看到成本随着油价在每桶5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震荡,因此大幅波动;

如果你的服务牵涉到软件技术,程序设计师的薪水这几年上涨了很多,但需求可能跃升更多──通膨在过去15年很少成为直接影响生意的最大因素(快速发展中的国家除外,尤其是中国),不过,大众还是预期物价每年都会上涨,而这也是在推出新产品之外,调整价格的少数机会。

一般来说,顾客对价格变动总是会感到疑心,他们会注意到价格上涨──无论幅度多小。如果他们已经养成习惯定期购买某些产品,涨价是促使他们重新考虑这个购买习惯的可能因素,至于降价,当然不可能产生相同的影响。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利用通膨调整产品系列的相关价格。那一年,你可能会看到某些产品的需求减少,但有些产品的需求增加。

这时可以稍微调涨高需求项目的价格,趁机赚取更高获利;至于表现不太好的项目,你可以维持原价甚至降价。

顾客不太可能了解你公司产品的整体平均涨幅,所以这个平均幅度不见得要跟通膨率完全一致。

你一定要大力宣传维持原价不变的产品项目,同时暗示为什么其他价格要上涨。

价格敏感度高的顾客可能会转而购买冻涨的产品──而其他维持正常购买行为的人,就表示他们愿意付出更多钱(这样的资讯可以在将来促销时加以利用)。

还有,你一定要和其他人一起调整价格吗?你也可以在大家都涨价时按兵不动,并大力宣传,让顾客知道他们的预算虽然到处都被压缩,但至少跟你买很划算。

问题是,等到几个月后要调涨时,你可能是唯一涨价的公司──有些顾客可能会因此转向竞争对手。

如果你所属的产业都在1月启动新的价格周期,最好配合行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Pret A Manger连锁三明治餐厅采用的方式:他们每个月都会调整几个产品,同时调整了价格,却没人发现。

假如用2.99元的烤番茄加蛋三明治,取代3.50元的烟熏鲭鱼法国面包,究竟是涨价还是降价?只有餐厅的财务部门才知道。

这些各自独立的小小决定,对整体经济产生莫大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些许的通膨是好事,因为企业可以借此调整产品价格及薪资,所以大家不会抗拒。

结语

经济要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物价及薪资也要调涨──如此一来,价值较高的产品会变得比较贵,较有生产力的人薪资也相对提高──但这也表示,生产力较低的员工或市场需求较低的产品,获利也会比较少。

企业发现调降薪水跟调涨产品价格一样困难,但通膨却能自动达成每年调降薪资几个百分点的效果;所以对生产力较差的员工,公司只要不每年调薪,就等于变相降薪了。

总体而言,1年的通膨率在2%至5%的经济体,会比零通膨或通膨达2位数的经济体更具有弹性,表现也更好。

【朱金科工作室战略观点】我们认为,成功的战略策划咨询,首先是一套以战略成果为导向的咨询服务系统,应当致力于解决企业 6 大核心困境:

1、如何突破竞争压制?

行业巨头收割,对手贴身竞争,增长遭遇瓶颈

2、如何形成品牌拉力?

产品同质严重,难获顾客首选,陷入价格血战

3、如何洞察市场需求?

需求过度满足,新品迭代无序,价值传递受阻

4、如何有效防御竞争?

创新总被抄袭,无法形成壁垒,经营成果失守

5、如何确保战略落地?

缺乏系统指导,执行难以合力,运营效果不佳

6、如何构建长期优势?

缺乏长期战略,应对变化迟缓,无法驾驭竞争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家的 个人意志力 为圆心,以组织生态的 集体意志力 为半径,不断地扩大战果,挖深战略护城河。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天都是积累, 一切奇迹都是时间的玫瑰!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