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推进“三精管理”的秘诀

以“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为核心的“三精管理”,来源于中国本土企业的长期成功实践,抓住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点,融合了中西方管理思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受到众多企业家的推崇。

所谓“知易行难”。“三精管理”到底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运用?如何确保“三精管理”从管理思想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结合咨询实战和企业实践的经验,我们认为以下三条至关重要:

作 者:胡晓纲和君咨询合伙人

树立“三个导向”,

确保推进三精管理的方向“不跑偏”

“三精管理”的实质就是“抓管理出效益”。 推进“三精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更不是不解决问题的“思想灌输”,而是要正确树立三个导向:

一是目标导向

首先,从“三精管理“的自身目标看,推进”三精管理“,总体上就是要建立和迭代优化科学、经济、高效的企业操作系统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以各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指导。 “十四五”期间,优秀企业尤其是龙头国有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推进“三精管理”就是要强内功,降成本,提效率,促发展。

最后,要量化“三精管理”工作指标。 围绕“三精十二化”,结合企业的现状,应该明确年度“三精管理”工作的量化指标。比如,某上市企业2022年三精管理的指标就是同期降低成本费用10%。围绕降低成本费用,进一步分解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半年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问题导向

首先,要找准问题。 推进三精管理之前,必须要全面、认真分析企业的“短板”,不能盲目、机械的套用三精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有的企业经营问题大于管理问题,这时就应先从经营精益化入手。

其次,要聚焦问题。 “没有问题的企业就是倒闭企业”。但是全部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次性、运动式就能解决的。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基础、经营重点,聚焦特定问题并且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比如,要解决经营精益化问题,不是简单的就是要推行“业务归核化、创新有效化、市场细分化、价值最优化”,而是要选择重点,把重点再进行层层拆解到最小单元,以便基层单位更易操作和解决。

最后,解决问题要依靠管理工法。 “工法不是系统地讲理论,而是针对一个流程、一件事,推出一些便于操作和推广的实战工法”。这些管理工法既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又应当总结提炼企业优秀的做法加以书面化、标准化。

三是“落地“导向

首先,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 不要急于全面铺开,如是集团型企业,可以先选择试点企业;如是单一企业,可以先选择试点车间或部门;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打造样板,用事实和效果说话。

其次,要融合企业中心工作。 “三精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应有之义,不用单独另搞一套,加重基层单位负担。最佳办法是把三精管理融入企业、部门年度的目标和中心工作中去,一体推进。

最后,要建立保障机制。 核心是要建立组织机制,确保“有人组织,有人负责”;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全员懂三精、知三精、用三精;建立考评督办机制,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三精管理工作不走形式,确保进度和质量。

坚持“三个理念”,

确保推进三精管理的方法“不走样”

三精管理提供了“六星企业”、“格子化管控”、“增节降”、“价本利”等多种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去执行,而是要牢记三精管理的核心理念,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行动。

一是全员参与

三精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战略,还是设备保全、员工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只要看得到、想得到得地方,都是需要关注的。

因此,每个人都是三精管理的践行者和维护者,实施三精管理必须要从“人”上下功夫。 实施三精管理的企业激发了员工“整个人”的才干和智慧,而没实施三精管理的企业可能只发挥了员工的“一双手”的作用。发动员工参与,最好的载体就是自主改善,鼓励各层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既关注浪费,又鼓励创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二是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和持续改善都是精益管理的两大基石。 企业应紧盯细节、深入分析,不断发现问题,以持续创新的思维寻求突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改进。不断挑战现状,时刻牢记三精管理的征程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持续改进关键是熟练运用好PDCA和SDCA的工作方法首先,采用PDCA循环对问题进行改进,然后采用SDCA方法将改进的成果予以标准化,使问题不会反弹。

其次,当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一段时间之后,再次采用PDCA循环进行改进,然后继续采用SDCA来固化。如此循环往复,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稳步提高。这就像柳传志经常说的:“撒一把土,夯实,然后再撒一把土,再夯实。”对照着来看,撒一把土就是“PDCA”的过程,而夯实就是“SDCA”的过程。

三是系统优化

三精管理的着眼点必须是全要素的,而不能割裂到每条业务线上各自推动。 如果各自为政,只追求本业务线内极致的效率和效益,而不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布局、运转、优化、提升,那么就会导致“孤岛效应”,可能反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推进三精管理一定是先要想清楚顶层规划,由高层推动,不是单点式思考、运动式推进。

抓住“四个关键”,

确保推进三精管理”的结果有实效

很多企业家讲,三精管理并不新鲜,也不深奥,但是确实很重要,也很有帮助。要真正确保三精管理的推进有结果,关键是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要综合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的全方面,站在全局进行规划。

其次,要有长远眼光,进行长期规划。因为,管理是慢变量,是“笨“功夫。

最后,三精管理的规划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班子成员要集体审议,不能交给经营部门等负责就不管不问。

二是重点项目突破

结合企业实际明确的主题,通过重点项目突破,以自主改善为抓手,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以项目来带动三精开展,培养三精管理人才。

比如某国企上市公司,结合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工作,狠抓降本增效,每个试点企业聚焦五个重点项目,通过量化项目指标,严格过程管控,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辅导,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让基层尝到了三精管理的“甜头”,增强了企业推进三精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项目的负责人感概说道:“重点项目就是试验田、试金石。企业年年有各种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唯有三精的重点项目,有理论有实践,有面子有里子,值!”

三是强化组织保障

南方水泥自从2012年推进三精管理以来,非常注重组织保障。南方水泥公司本部作为“管控中心”,设三精管理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分管人事、财务、企管和技术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下设工作小组。区域公司作为“利润中心”,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将三精管理工作逐级细化、责任传导。成员企业作为“成本中心”,落实上级要求,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扎实开展三精管理具体工作。

四是务必持之以恒

“三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要向中国建材学习,十年磨一剑,二十年如一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 ,以“抓铁有痕的干劲”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企业如何提升组织的健康度、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的整体效益?三精管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要想成功导入三精管理,根本还是要回归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面,按照常理做企业,坚守“务实主义、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以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搜索建议:推进“三精管理”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