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包政:企业文化建设到底怎么去做?

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每个企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所以呢,我到华为去以后,华为老板就跟我说,企业文化建设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说,你们怎么做的?

他说,我们就交给了朱建平,文化宣传部门。

朱建平呢,就发现华为都是年轻人,一定要形式上喜闻乐见,于是就搞辩论赛。 辩论一定是有正方跟反方。

所以,老板就把正方的意见要引导大家建议达成共识的放在里面 ,然后提一个反方的意见,然后呢他就辩论。

老板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于是,就展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华为文化建设。

在我去之前,我是1995年去的,结果收场了,老板就把朱建平给骂一顿,说以文化走过场 。

因为,老板去想了,我出几个主题,让你提几个反方向。

比方说,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那么总得有反方意见呢,反方意见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于是,一轮、两轮、三轮,三轮就到集团了嘛,到总部了,眼看着要达成共识,既然你怀疑我就不要用我,既然用我就不要怀疑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那老板脸都白了,心想花了这么多代价,最后跟我的想法不一样。

他说,你们都错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封建社会的观点 。

朱建平就想了,老板给我扣帽子,那就听老板的嘛。

任正非说,我的观点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因为,老板生气啊,大家没同意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也没跟大家说过,这是我的观点大家要讨论,对吧?

然后再听听他的道理呢,他的道理让大家更哗然了,说我们不要相信任何人 。

这帮人自尊心受伤害了。所以,我们忠心耿耿跟着老板打天下,结果你从来没相信我们。

老板越说越来劲,后面几句说对了,要依靠制度,不要依靠人 ,这是对的。

其实一个企业的一次创业转向二次创业,它根本的命题就是制度建设,要从老板的个性权威转化为制度的理性权威 ,因此要写到基本法里去,然后形成制度建设的前提,这些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形成制度了,老板说了,每一个人在制度面前是平等的,我们不要去推他的内心想法,制度上怎么要求的,我们用制度去衡量它 ,对吧?

他今天哪怕是假积极,你不要管他,我们只是要他的行为和结果 ,对吧?我不要去推翻他的良心是不是坏?这没必要。如果一个人在制度面前,他今天假积极,明天假积极,同志们,就一辈子假积极就是真积极。 懂了吧?

他就说,懂了。

接着再来,这回老板长记性了。

正方是每一个人都要学雷锋,组织绝不让雷锋吃亏;反方是雷锋是吃亏的形象代表,不吃亏不叫雷锋。

于是展开答辩,辩论从班到小组,从部门一直到最后整个公司,老板出场了,听完了以后生气,一拍桌子说,你们都错了。

他们说,没错呀,不吃亏哪叫雷锋,雷锋就是吃亏形象代表。

老板说,还辩呢,谁愿意吃亏的跟我举手?

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老板说,你们言行不一致 嘛,是吧?真的让你们吃亏,你们谁都不吃亏。有谁举手?

可是员工这么想,我今天要举手,老板先让我吃亏三年,我这一辈子都毁了嘛。

于是,老板就跟他讲道理的,每一个人都要争当雷锋,吃亏,组织绝不能让雷锋吃亏,要是让雷锋吃亏,谁愿意当雷锋?

后来我就问他们,能理解吗?

他说,理解不了,这是哲学。

那我说,那你们怎么做的,那我们就假装吃亏,看看组织能不能让我们占便宜。

所以老板很生气,包括文化建设根本没有成功。

于是听说包政来了,请我吃早茶,说包老师。

文化建设到底怎么做?

我说你们这样做那不叫文化建设,那叫表态,那是态度。

我说,你看过那个马克斯韦伯写的书,看过萨伊写的书,不是讲企业文化的嘛,对吧?他们讲得很清楚,包括《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都讲了,价值观是内涵的假设系统。

这话太理论不好解释,也就是说假如我要这样做就能占便宜,假如那样做就不值,叫价值观,它是内涵的,不表达出来 。

所以呢,95年96年的时候,老板听不懂我的话,我只能给他打比方。

于是我就跟他打比方,我说,我跟我老婆之前谈恋爱,大家都谈过恋,花前月下,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谈恋爱?我们一般都讨论价值观 ,对吧?比方说父母要不要赡养 。

那我老婆就会说,我一定会遵守这样的价值观,我说好。

我说,接下来兄弟的忙,要么帮,对吧?因为中国古人文化不就俩字吗?孝和悌对吧?

然后我老婆当时说的斩钉截铁,说,血溶于水,兄弟的忙,不帮还算人吗?

我说,这女子价值观跟我同频共振 ,多少年都没遇到事儿。它的内涵价值观是不表达出来的。

所以,我跟老板说能表达出来就是态度,价值观一定遇到什么事情发生冲突了,然后才会表达出来 ,对吧?你不要以为他们这么一讨论就会达成共识的。不可能。

所以,我很多年都没遇到这问题,所以有一年我弟弟来信了,然后我就拿着信跟我老婆说了,你看兄弟的忙要帮吗?他要借5万块钱买房子。

那我老婆就说了,我没说过这话。

那我就跟他回忆花前月下那点事儿。

她说我想起来了,但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说,你啥意思?

她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巴比人的故事。

说有一头牛跟头驴,好友对话。

牛说,你驴命好,跟着主人游山玩水,主人不出门,你就在家歇着。我呢,乌冬立夏都得出门干活,看在我们同事好友的份上,你给我出一主意,哪怕我免除一天的劳累。

驴说,这好办了,你就说病了不就行了嘛。

第二天主人说,你又怎么还不干活呢?

牛就说,病了!

啊,既然牛病了,驴,你干活去。

所以,驴干了一天牛活,累死了,于是回来就跟牛说了,我不能再帮你了,我帮了你自己成为受害者了。

然后,我老婆故事讲完了,他问我,你懂我意思了吗?

我说,不懂。

我说,既然你要当领导,就要提炼概念的能力 ,请领导明示。

她说,我的概念是救急不救穷 。

我傻了,请问什么是急?

比方说你弟弟打了人了,进医院了,没钱你得出,这可以。比方说你弟弟偷了钱了,被人抓出来你得赔,他没有钱你给他赔。

我说,我弟弟不干这活,房子钱,你借不借吧?

所以呢,价值观就发生冲突了 ,知道吗?她是救急不救穷,我是无条件的 ,对吧?

于是两个人就辩,比谁的声音响了。

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因为遇到事情和发生冲突,一些人放弃价值观才产生了共有价值观。

所以,我就跟任正非说了,共同价值观很难形成的,你以为讨论就能形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才形成了四个字“忠孝节义”,对吧?维持了家庭社会的存在。我们这个企业才多少年呢,你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冲突呢?

我说,村里死个人大家去开追悼会了,于是就抹着眼泪。

所以,你嘟嘟囔囔说,你死了以后我们怎么活?你死了以后是我们一个损失等等,你以为他们真的是价值观吗?很多人去看参加追悼会,在这种场景下就挤了两滴眼泪,那是态度 。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我可以肯定的说,总有那几个人是去看一看,这家伙真的死了没有。

所以,我们不能把态度当作价值观来对待 ,对吧?

所以组织行为学讲了,企业内部一定要保留适当的冲突,让价值观逐渐逐渐形成一致。 但是古人又讲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村落,一个部落价值观是不能统一的,一旦统一了就很难继续发展 ——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则不继 。你相同了,遇到外部环境变化了,他就不能适应了,知道吗?一定要保留多元文化。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一个企业如何能统一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我们才能决策,要不然大家不同意,我说错了,我们把价值观理解为组织原则了。

组织的原则就三条:顾客原则,员工原则、合作者原则。共同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吧?这个宗旨在企业就是成人达己。

所以呢,我们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企图去统一价值观,其实是确立企业的宗旨,三条原则就OK了。这三条原则是扣着你的企业存在价值和理由的,他也是你存在价值和理由演变出使命和战略的,你只要去遵循就行了,谁也不能违反这个原则,违反这个原则,你要劝退他,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呢,我们知道企业是靠原则来治理的,而不是通过价值观来自动自发自觉自愿的 ,不能。是吧?

这个过程太漫长了,你要真达到我妈这种被同化的状态,那麻烦大了,她看到人家大大龄青年走来走去,就是不谈恋爱,她难受,没人给他发工资,也没人要求他,他就要去管闲事。

是吧?

上去跟人家说,姑娘什么时候给你介绍一男朋友?最后说的人家红脸,不好意思,为了平息这些老太太她心里的价值观,于是就带着男朋友,于是老太太们就心安理得,这就对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结果呢,人家并没想结婚,就谈谈恋爱而已,带进来带出去。

那老太太们又着急了,这耍流氓嘛,玩弄女性。

于是,就派代表就上去问人家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最后提醒人家,最后那些人为他们老太太在结婚。

结完婚以后,人家想成家立业,有了事业在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怎么没动静,哟,那着急呢,老太太心里不舒服。

最后说的难听,不能吧,不会吧,最后人家生个孩子给她看着。

这回就对了,心安理得。

所以,文化是生生不息的,生出14亿人口。

所以说,中华文明多厉害,我说我们改革开放弄错了一件事,就趁着改革开放,外国人明白之前我们就广开国门走出去,放出去2亿人口。100年以后全世界都是中国的。解放起来有那么麻烦吗?

现在想明白了,人家关门了,不让我们出去了。

所以呢,我就讲了,文化建设一定是原则的确定,企业宗旨的确定 。

所以呢,我们不要把这些东西当作价值观,然后去同化人家。

你要像我这样的人,在家庭中我就认为这是共同体,为什么是共同体呢?因为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已经有了这些规则,你不是野狗,惶惶乎不可终日的,你是有归属的,所以问你是哪里人?出生在哪里?父亲干什么?母亲干什么?兄弟姐妹?他就关心你的根在哪里 。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家就是我的本。我会自觉去维护的,但是我跟我父亲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我穿了这件衣服去见我父亲,你看,好看吗?

我父亲打量了一下。先问一个问题,多少钱买的?

我说,一百美元。

他就开始骂人,花钱买一难看。教授穿这衣服,不像人。

你说,这价值观和审美观都不一样 。

所以呢,我跟他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

但是家里有难,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然后,我跟我弟弟价值观也不一样。

我跟他说,去考大学去吧。

他就总结过去的经验,他没有现在的理论。他就说了,哥哥,走遍全国是个草,唯有上海是个宝。你干嘛考大学出去呢?考大学都要发配边疆的,我不去。

我那时候上人民大学,不在上海学。

所以呢,我就后来成了教授,对吧?于是我就踩呼他,说你看你要是当时跟我一块上学,你现在也是教授嘛。

然后呢,我弟弟叫包轩,轩辕黄帝的轩,我是包政啊,保证别人挣钱。

所以,说多了以后,他就开始反唇相讥了。哥,你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你整天就趁着飞机飞来飞去,万一飞机掉下来死于非命,坐着飞机过着非人的生活,掉下来,你觉得很值吗?

所以,我就知道了,价值观无所谓对错 。这里面真的没有,一人有一人活法 ,对吧?

所以,南怀瑾讲得很清楚,也许没有是非,但必有因果 。人家有人家的活法,三分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对吧?那活得很自在。

后来我就说了,行了,我不说你,咱们分道扬镳,你能管住你的命,给包家传宗接代,我给包家耀祖光宗,所以我们俩使命不一样。

所以,他退休了。是在上海一个公司退休。

我说,他命中注定,他叫包轩,一个车一个干,开车的干活,这叫包轩。所以呢,起名要起好,下次请教我。很少有人跳出八字的,对吧?这是开玩笑啊。

我想告诉大家的,一定是企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原则,一定是企业制度的变革,而不是所谓的统一大家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必要统一,你只要在企业制度上认定这个企业是大家的,共创、共享、共有。

每个人都是成员,这个组织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一定是适应的,你才能唤起他们的良知和良心,愿意为这个共同体,为这样一个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做贡献。否则的话,我们在管理上用KPI没有用,那是术,我们要玩道,讲的是这个事。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