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尹锋: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

尹锋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起源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在古代,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用肉眼只能观测到其中的五大行星,既辰星(水星)、太白星(金星)、荧惑星(火星)、岁星(木星)、和镇星(土星),古人认为,此五大行星为宇宙精气所化生,它们在宇宙中有一定的运行规律,且与四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称之为五行。据《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汉书·天文志》亦言:“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尚书·周书·洪范》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滋生,是为人用。”此五种基本物质又称“五材”,如古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如《国语·郑语》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代先哲进一步认识到,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黄帝内经》也记载了前人对五种物质之间制约关系的认识,认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先哲将世间的万事万物类比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这种归类是仰观俯察的结果。就我们身边万事万物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不难发现,先哲对此五行的确立,以及在其建立的易学模型中,充分运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模拟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是十分辩证而又十分科学地来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的。

由于五行与时序方位及气候变化相表里,与万物的生长及成熟息息相关,因此,五行成为表达气候及物候变化的抽象概念。《尚书·周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水具有寒冷、向下之属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木具有生发、发达之属性;金具有清净、收杀之属性;土具有长养、任化育之功能。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之规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之功能,相克有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功能。古人认为,水能滋养树木,木则能生火,木焚后变成灰土,土里面能产生金属矿物,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可可变成液体——水,这样一来,世界万物,便形成了一个促进性的循环链条。在五行生克中,其规律为“顺次相生,隔一相克。”古称“比相生,间相胜。”顺时针为顺生、顺克;逆时针为逆生,逆克。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周而复始。为何称为“隔一相克”呢?如水生木,木生火,若无木,则水克其火。古人认为,水能克火,火能熔金,金能伐木,木能穿土,土能制水,这样又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循环链。由此可见,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无一不在其中。

五行与四时五方密切相关。四时,即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五方,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之旺、相、休、囚、死与四季的关系。旺是旺盛之意;相为次旺,为受生之象;休为休息、停止之意;囚是衰落、抑制之意;死是受制无生之意。一般而言,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由此可见,一年四季,每一季节都有五行中的某种五行会处于“旺”或“相”、“休”、“囚”、“死”的状态。如:春季万物复苏,木当令而“旺”,所属干支为甲、乙、寅、卯、辰等,木生之火为“相”,生木之水为“休”,克木之金为“囚”,木克之土为“死”。夏季为火旺之时,以火为“旺”,所属干支为丙、丁、巳、午、未等,火生之土为“相”,生火之木为“休”,克火之水为“囚”,火克之金为“死”。秋季金旺之时,以金为“旺”,所属干支为庚、辛、申、酉、戌等,金生之水为“相”,生金之土为“休”,克金之火为“囚”,金克之木为“死”。冬季寒冷时节,以水为“旺”,所属干支壬、癸、亥、子、丑等,水生之木为“相”,生水之金为“休”,克水之土为“囚”,水克之火为“死”。因此,五行旺衰与四时之关系,客观而形象的反应了宇宙万物生旺墓养、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以至穷的自然状态与规律,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朴素唯物观与某些合理的科学与哲学思想。

五行与方位之关系为:木喜温暖,向阳,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地,所以木主东方。火性炎热,太阳在正南方时,辐射热量最大,所以南方属火。金性凄凉、萧杀,显日落西方之时的景象,所以西方属金。水主寒凉,与北方之寒冷相合,故水主北方。土性浑厚适中,利养万物,惠及四方,所以土主中央。五行方位对风水学的应用非常重要,通过五行方位观察周围环境,运用五行生克之理,寻求阴阳平衡,判断吉凶祸福。

用我们现如今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理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表述五行间的关系即:做为一个本体或称之为是世间万物的任何一个事物,我们权且称其为“自我”,而“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肯定不是孤立和与世隔绝地存在的,因此,凡有助于该“自我”存在发展的因素,我们就可统称其为“生我”,而阻碍该“自我”发展的各类因素,我们又可统称其为“克我”。同时,该“自我”的存在,本身又会对其周围众多的其它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有利影响即“我生”,或不利影响即“我克”等作用。

因此,事物本身“自我”的存在及其与该事物相关的“生我”、“克我”、“我生”、“我克”等四种状态,便出现了“自我”、“生我”、“克我”、“我生”、“我克”等五种生克关系,这也就是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极其简单的“生”与“克”表述了天地万物在五形相生与五行相克的作用下,对人类产生的各种影响。那么,何为“金、木、水、火、土”呢?世间的众多物象、时空又为何“金”或“木”,而非“水”或“火”呢?其实这一切属性的确立或称之为是定位,也非来自于古人的臆断或凭空创造,如:从“四季”看“五行”,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的祖先正是严格而又细致地在对大自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做了长时间、大量分析地总结后,方才有其对世界独特而又客观认识世界的世界观的。如:“春 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这一观点,大家都很清楚,春天正是万木春发的时节,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事态可以阻止植物、种子钻出泥土发芽吐绿的脚步的,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词,正是表征了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里,该一物性所特有的势不可挡的强劲态势;同理,入夏时节的炎炎酷热,形同烈火,也是该一时间段内,此一物性的“火”热性,表现的最为强劲。所以说,五行的来源、阴阳的确立、八卦的生成,正是基于我们的祖先,对客观世界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是有着其严谨的科学性的。对此,五行理论中还不仅只做了定性的分析,而且结合五行在不同时空场中所处的“旺、相、休、囚、死”,以及五行间的“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及自我”等五种关系做出了定量分析。由此,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事态的发展,所做的各种分析和判断,不仅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矩。并且变得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然而,现实之中,由于我们对该理论体系的认识、掌握和应用程度高低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众多事态发展趋势的错误分析和判断。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应用时,必须全面而又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好“五行”这一最基本的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古人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取象比类,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属性,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形成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这个观念是朴素而又唯物的,与近代科学“元素周期表”和“物质不灭定律”极其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研究相关资料。

五行相生关系:金→水→木→火→土→金

五行相克关系:金→木→土→水→火→金

五行相悔关系:金本克木,木旺金悔;木本克土,土旺木悔;土本克水,水旺土悔;水本克火,火旺水悔;火本克金,金旺火悔。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属性:

金—表示具有清静、肃杀、从革属性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木—表示具有生发、条达、曲直属性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水—表示具有润下、寒冷属性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火—表示具有炎热、向上属性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土—表示具有长养、化育属性功能的事物和现象

五行相生相克,体现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之间,在其互相制约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现代科学发现的元素周期规律证实了中国古代五行周期变化的合理性。同时,五行之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宋末徐大升对这种辨证关系有精避的论述,现摘录于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赤;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斫。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焰;强土得金,方止其害。

易和书斋主人

尹锋,1964年生,祖籍甘肃山丹,传统文化的修习者与实践者,师承国学大家费秉勋教授、俞长江教授。现为:伏羲故里国学院院长欧洲中国传统文化科学院院士,,陕西青年电影制片厂文化顾问,陕西省老子书道研究会副会长。曾先后为海航集团、法国JZ药业、天宇毛纺、辰龙集团、华中集团、澳洋地产、亚美地产、辰纪地产、国力地产、腾达地产等企业进行策划指导。出版《掌上奇门》《掌上乾坤一一解析奇门遁甲》《斗转星移一一解开奇门遁甲之迷》《解析风水一一传统堪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上、中、下)等,著述二百余万言。

搜索建议:
热评

 成长的礼物童话作文

成长的礼物童话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