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张苏泉

张苏泉,军人。中国辽宁庄河人。

194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959年随国军特战总队支援泰北孤军留在了金三角做雇佣军。1963年结识坤沙,为其训练军队。1969年成为坤沙集团的领导人,并将贩毒武装命名为“掸邦革命军”。1976年成功营救出坤沙之后协助坤沙扩大了毒品集团,并于1993年-1996年间成立了掸邦共和国。2011年逝世。

人物介绍

张苏泉 原金三角毒王坤沙之参谋长,1930年生辽宁省庄河人。(张参谋长说话的海蛎子味更使东北人倍感亲切)

生平经历

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第20期。

据四川广元籍作家邓贤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九章《理想之光》第52至第53段记载:张苏泉生于1927年。(因为,公元1982年元月21日,满星叠,掸邦联合革命军总参谋长张苏泉过生日,时年五十五岁。民间称“小花甲”。但是张苏泉并不张扬,也不大肆操办,只是按照中国人习惯,亲朋好友和老部下老战友聚一聚,摆几桌酒菜,热闹一番,凑个人气。然而,公元1982年元月21日八点半左右,数十辆轧轧行进的装甲车和坦克,以及大批戴钢盔的黑色士兵出现在满星叠四周山头上。一场由国际社会和政府联合发起对金三角最大的贩毒集团进行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围剿。战斗精心安排在张苏泉过生日之际,为的是将大毒枭们一网打尽。张苏泉的生日酒席当然没能吃得成。

1949年撤到台湾。

国民革命军于1958年成立特战第一总队(专门执行[七分敌后抗暴]任务)张苏泉为特战总队中的一名军官,顺便讲一下国民革命军的特战总队是隶属于国防部的特殊单位,由作战次长室统筹组成,名义上虽然是属于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管辖,但是实际上是归当时的国防部长蒋经国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首任司令为易瑾中将,(其后任首任国防部会议特种作战部队指挥部中将指挥官,于1996年1月1日病逝,享年85岁。易瑾中将就是曾参加过淞沪和南京保卫战的著名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3团的一名营长。)第1特战总队队长为夏超将军。

1959年,第1特战总队队长夏超奉蒋经国指示率全队1200人增援滇缅孤军,搭乘C-46运输机途经泰国抵达孟帕寮机场,张苏泉随之来到金三角。由于缅甸政府的抗议和美国的压力大部分第1特战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经国之“国”及CIA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中撤退回台,但张苏泉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缅甸。

据张苏泉说是志愿留下的,不过台湾军方30年一直开饷给其在台的亲人,1989年满60岁退役时还授予上校军衔。从这方面来看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从1961至1963年的则一段时间里张苏泉曾任原残军副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吕维英所组建的“110特种部队”(其实就是雇佣军)的参谋长。但老挝政治势力变幻不定,这支雇佣兵部队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吕维英独自去了泰国,张苏泉便成为了这支残破不堪小队伍的首领。

1963年他结识坤沙,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经验的张苏泉很快便成为坤沙军的参谋长,为坤沙训练军队,指挥战斗,战胜了缅泰政府军的数十次围剿。

据四川广元籍作家邓贤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章《末路英雄》记载:张苏泉曾经是坤沙的上司。他们在1963年之前就认识多年。那时,坤沙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在缅甸北部招募的部队。张苏泉作为黄埔嫡系学历的军官被派遣到缅甸北部时,军衔和职务都比坤沙高,而且张苏泉还以上司的身份率领坤沙战斗。至于后来,国民党军受国际压力撤离中南半岛,坤沙则组建了自己的民族武装。(另外,军长吕维英拉起来的一支队伍,后来称“110特种部队”,团长是张苏泉,参谋长梁中英。等到1963年,“110特种部队”在一处没有地名的河谷遭遇另一支人数更多的当地武装包围,突然有人高喊张苏泉的名字,不是用陌生的缅语或者掸语,而是道地的汉语。那支队伍的领袖不是别人,正是他从前的部下坤沙。

1969年坤沙被政府军诱捕,张苏泉为救坤沙绑架了两名援缅的苏联医生,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透露人质的处境,引起国际舆论对前苏联人道主义政策的指责。前苏联遂与缅甸政府交涉,迫于国际社会舆论缅甸改监禁为软禁坤沙。

1976年在张苏泉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下,坤沙从仰光逃脱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

坤沙出狱后,采纳张苏泉建议,将掸邦联合革命军总部秘密迁往金三角南部满星叠。

坤沙在满星叠住了十几年,把这座深山野谷变成世界著名的毒品王国的心脏。他在这里控制了大部分金三角地区,队伍多达三万余人,甚至还有先进的美制防空导弹。张苏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泰缅边区左冲右突,最终使这支掸邦武装在九十年代发展成为缅甸国内最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装,在国际国内造成广泛的影响。

1996年因掸族人的排汉运动(掸邦的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导致内部分裂迫使坤沙和张苏泉向缅甸政府投诚。随坤沙投降缅甸政府后,张苏泉在仰光向政府承包了一间电影院,隔壁经营一间可容纳数百人的中式餐厅,餐厅旁空地上搭建茅屋而居,

张苏泉(辽宁庄河人)于2011年6月3日在仰光去世,享年84岁。

纵观坤沙的兴衰张苏泉的功劳最大,那么这位精明强悍的张苏泉先生,既非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看不出与坤沙有任何渊源,却突然之间冒出,而且全无条件的全力辅佐坤沙,百般效忠,它的身份如何,

由于金三角是国民党重要的棋子,也是收集大陆内地情报最佳的管道,而拥有庞大马帮势力的坤沙则是确保这个管道得以畅通的力量,因此国民党政府曾于1969年委托坤沙担任「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众多资料显示国民党在拉拢和利用坤沙,可以说张苏泉既帮了坤沙也完成了国民党所交给的任务。

他和坤沙结识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61年,国民党残军第二次撤退台湾时,他留了下来,作为雇佣军在当地扎根,在一次溃败时结识了坤沙,并投身其中。

在坤沙被政府监禁后,张苏泉一方面积极武装力量,同时积极营救坤沙。

为了向缅政府施加压力以解救坤沙,张苏泉派出特工小组,于1973年4月16日缅甸“泼水节”期间,在掸邦首府东枝绑架了两名苏联医生贝柯密斯基和维诺格达道夫。

然而,苏联人反应并没有张苏泉预期的那样强烈。缅甸政府采取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对张苏泉进行军事打击,但也未能救出人质。

双方僵持到了1974年。

张苏泉搞的两个人质“粘”在了手上,后来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请动了当时的泰国陆军参谋长江萨·差玛南(70年代后曾任泰国总理)居中斡旋,并且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外界宣布自己手中掌握的苏联人质。在国际舆论的关注下,事情最后总算有了结果。

1974年5月,江萨上将亲自乘坐直升飞机至张苏泉在泰国边境的据点,接走了已经关押一年有余的两个苏联人,交给了苏联驻曼谷大使馆。

缅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于1974年9月7日释放了坤沙。

坤沙被释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准离开。后来,又迁徙到了瓦城。

1976年2月7日,在“参谋长”一次精心策划安排下,一辆美式吉普车,载着经过化装的坤沙及张苏泉的特别行动小组驶出了瓦城。

7年后,坤沙又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

不久,坤沙采取了张苏泉的建议,将人马拉到当时泰国军警无法顾及的北部边境地区。当时,泰国边境地区由于有泰共的小股武装活动,所以坤沙在与泰国有关方面达成反共防共的协议后,坤沙部的驻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掸族革命军”,当时约近4000人,指挥部设在了一个叫满星叠的小镇。

这是一个距离缅甸边境不到8公里的村子,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在离满星叠不远的其它七八个寨子,也同时驻扎着坤沙的其它的部队。满星叠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1978年,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一直处于友好关系的泰柬两国,有了共同的危机感。由于“民柬”于1979年退入山林,政权由越南与韩桑林控制,对泰国就更加不利。于是,泰国军方关注的重点是与柬埔寨接壤的东部边境,对于北部地区,企图利用国民党三、五军与坤沙部来保土安民,防止外患。这给坤沙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

他迅速发展了起来。

据联合国资料统计,1949年金三角鸦片生产只有三十七吨,到六十年代末期,金三角鸦片产量剧增至一千吨,至九十年代,鸦片生产已经创纪录地超过二千五百吨,海洛因产量达二百五十吨之多,占世界鸦片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坤沙集团每年走私海洛因就占世界海洛因的百分之六十。

搜索建议:张苏泉  张苏泉词条  
热评

 印章收藏是个技术活,不懂别碰!

识篆字 养底气历代印章所用的文字基本上以小篆为标准,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后有秦篆、汉篆、缪篆、鸟虫篆等,都能在小篆里找到联系,因此小篆是鉴赏者首先应该了解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