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国产医疗剧,请多一点《问心》

互动话题:

你心目中最好的医疗剧是哪一部?

作者|分味

在一众国产剧类型中,「医疗剧」可谓最受争议。

除了时常被指出专业问题外,还面临着叙事潦草、人物表达浅显等问题,导致近几年播出的国产医疗剧,成为观众竞相吐槽的热点影视题材门类。

但是,正在播出的《问心》却让1号看到了国产医疗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整体叙事中,它提供了饱满深刻的话题,同时于专业细节上做到了严谨统一,把「现实话题」与「医者角力」作为突出重点,值得细品。

今天,1号就解读一下,这部既细腻又动人的都市医疗剧《问心》,能否成为国产医疗剧的「风评转折点」。

上篇

人对,故事就对

如果你也是一位「医疗剧」的忠实观众,一定听说过火遍全球的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良医》,又或者曾经被现象级日剧《白色巨塔》深深震撼。

这些收视卓然的外国医疗剧集,有一个共同点——强调主角弧光,突出主角缺点。

但是出于对医生这一特殊身份的尊重,国产医疗剧的主角通常具有较为「普世」的特点:正直、善良、宽厚,当主角拥有绝对优秀的品格,从而缺少对幽暗人性的探索,故事也就变成了对医生的「群像赞歌」,势必会削弱观众对剧集的好奇心和观赏欲,这恰恰是国产医疗剧的最大掣肘。

纵观近些年来的国产医疗剧,从《无限生机》《医者仁心》到《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每一代主角都具备卓越的演技,同时也缺少了一些角色立体剖面。

《医者仁心》中,尤勇、谢君豪、潘虹、陈瑾等实力派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演技方面不必多言,但是稳定的人物塑造,缺少了一些新鲜感,一种正正义凛然但乏味的既视感扑面而来,正如片名所表达的,剧中的人物如同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样崇高、正直、克制。

而《问心》则巧妙地塑造了一个「不和谐」的主角林逸,使整个故事有了生动的开篇。

《问心》讲述的是内敛沉稳的心内科医生周筱风(赵又廷饰),与直率冲动的心外科医生林逸(金世佳饰)搭档救人的故事,然而两人却因医疗理念不同,性格分歧等原因时常不合。

故事一开始,林逸在买菜时遇到了一位胸口疼的老先生,因为还有急事便送到了周筱风的科室,怎料老先生因为觉得做检查费用大以及侥幸心理偷偷离开,却在第二天因为突发急症去世,周林二人于是产生了一系列伦理、医学讨论,甚至爆发争吵。

林逸的性格与做事风格,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医生也可以是鲁莽和愚直的;同时也是对周筱风式「医理为先,但求平稳」的传统医疗现状的抨击。

诸如此类的事件接连上演,比如面临急诊两难选择时,周筱风依然稳扎稳打和家属沟通先做检查后手术,而林逸则主张时间不等人,必须跳过检查直接手术。最终以情况危急为由,林逸实施了紧急手术。

这是一套典型的医疗伦理与事实的博弈,也是一场相当精彩的矛盾对抗。

精彩在于,两个人出于「医生本职」是无错的,医疗剧的看点往往就是在不同的医疗观点下,双方对事实和道义的选择。

同时两人的行为又是危险的,因为作为同事来说,碰到一意孤行的主刀医生很容易产生医疗事故;但是作为病人,碰到果敢有实力的医生又是幸运的。

尽管林逸引发了大量讨论,但1号仍然觉得,他的闯入给本来缺少生气的故事注入了一些新鲜锐利的气质,使多年来被脸谱化的主角光环被消解。

笔者立刻联想到《良医》中偏执的天才医生肖恩,二者都塑造了活生生的人,同时让医务题材重新回到「角色驱动型」的剧集赛道,使得医生这个职业多了一份接地气的「平凡味」,他们会挣扎于自己的困境与障碍,也有自己不适应的区域,但是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当每一个具体的人变得生动,故事才能不中庸、不乏味。

下篇

我们与《白色巨塔》的距离

作为2003年收视神话的日本医疗剧,《白色巨塔》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做出了近乎完美的示范,更成为了当代医疗剧的标杆。

而《问心》的播出,在1号看来,则是最逼近《白色巨塔》的一次尝试。

关于现实与人性的两重解构

《白色巨塔》对后作深刻的影响,便是对于人性的解读,男主财前五郎既是邪恶的反派,又是纯粹的医生,两重身份互为表里,反而催生某种复杂的性格底色。

同样的,《问心》把大量的「人性刻画」与「冷酷现实」相结合,植入不同患者的故事当中,这是它的优势。

有因为花销巨大而抛弃新婚妻子的渣男,在经历漫长昂贵的治疗后,毅然选择离开了曾经海誓山盟的爱人,让人愤慨却又无奈;

有讨论医患矛盾的「困境再现」,矛头直指超负荷工作的护士与态度强硬的病患家属,双方因为一些言语、行为不合而争吵冲突,上升到了民事案件;

有针对老年群体的特殊关照,老年人看病挂号难,老年人养老等问题。

这些情节里,既有和「生理疾病」相关的描述,也有和「社会疾病」勾连的再现,更重要的是故事里的双方,不存在绝对的善恶之分,更像是天秤两端难以平衡的筹码。

《问心》把直白的镜头给了最复杂、最深沉的现实,每一个人的悲欢、每一段故事的选择都情有可原,却又无可奈何。

最高明的故事,就是让生活自己给出答案。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尺度

从《问心》回溯,近十几年来的医疗剧,在「价值塑造」和「社会效应」方面,大多离不开一个圣洁、光明的基调。

然而,这属于影视作品创作中的「理想主义」,却和普罗大众生活体验中的「现实主义」略有出入,这就是两种主义呈现时的「尺度标准」不同。

比如在《问心》中,面对就诊的病人并无问题时,直率的林逸用语言怼回去,退掉挂号费、拒绝开药,这是一种近乎理想中道德高尚的医生形象;然而现实中的医生,却未必能够像影视剧中那样直爽纯粹,这也是观众觉得国产医疗剧容易「失真」的原因。

当观众无法感同身受时,就无法产生深刻的价值判断。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心》虽然加入一些现实主义的尝试,却依然不够「刺痛」,无法令观众为之「颤抖」。

而作为标杆的《白色巨塔》,在描述财前复杂的一生时,既能把他单纯的职业追求描绘的纯净无尘,同时也记录了他龌龊的、充满欲望的肮脏行为。

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讽刺,把理想主义的「明澈」和现实主义的「龃龉」完美平衡,这个「圆形人物」见证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光明与不堪,尺度空前。

虽然《问心》尚未完结,但1号觉得,也许距离《白色巨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国产医疗剧依然难以逃离对特定职业,如教师、医生的正面刻画,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固定腔调」,每每论及都不敢令之染尘;

另一方面,内容的表达依然受限于语境,并不能自如地阐述行业切面,亦是整个影视行业的难以创新的关键点。

但我们仍然期待,这段距离可以越来越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产医疗剧,请多一点《问心》  问心  问心词条  多一点  多一点词条  国产  国产词条  医疗  医疗词条  
热评

 6核心12线程AMD迷你主机也能...

最近迷你主机新品接二连三的发布,零刻品牌下的GTR系列也有新品上架。定位旗舰的型号在性能上自然不差,不过我却选择入手了一台仅有千元出头的SER5 R5-550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