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余额宝已晒了利润构成 银行呢?

(导读)事实上,余额宝和其它“宝”根本无法对银行构成任何威胁。它们至多是迫使银行提高短期资金成本。但是,银行的转嫁能力巨大。而且,即使银行无法转嫁,也没有关系,也许更好。

近半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热度持续飙升,但争议声也从未中断。近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评论员钮文新撰文称,余额宝干扰了利率市场和银行的流动性,拉高了实体企业的借贷成本,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主张取缔余额宝。2天后,钮文新在个人回应中,将“炮轰”范围扩大至和余额宝相类似的商业模式。

“余额宝们”对银行存款成本的提高影响有多大?钮文新认为:“假定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平均收益6%,利润240亿元,余额宝和货币基金大约要吞掉80亿元(4000亿元的2%),其他余额宝客户分享160亿元。”钮文新指出,余额宝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银行提高利率,否则将面临存款流失、流动性紧张加剧的风险,而一旦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将导致物价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余额宝的行为与“吸血鬼”无异。

面对上述指责,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表示,余额宝背后对接的是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其管理费率为0.3%,托管费率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三者相加只有0.63%。至于不能创造价值,是金融蛀虫与吸血鬼的论断是否成立,这个还得从头说起。“说余额宝是‘吸血鬼’,真是天大的冤枉。”

围绕双方争论的焦点--余额宝对存款成本的影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经调查采访发现,银行活期存款的快速下降这一现象在几年前就已存在,并非出现在余额宝们迅速发展之后。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给出的数据,2010年底,非金融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占银行总存款比例超过50%,到2013年底,其占比已经下降到接近40%。这意味着,3年时间,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过去三年活期存款平均每年下降规模约2万亿元。

另据中信建投证券相关报告的测算,余额宝规模达到1万亿元,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只提高2.5%,对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冲击有限。

新华网文章称,监管数据显示,我国新增的相当规模的银行贷款并未实际流向用款企业,而是绝大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少数的大中型企业、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 市场以及银行间市场。实业经济、特别是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依然高企。可见,金融没有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源,并不是余额宝们的出现,而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本身的问题。

文章同时指出,规模高达36万亿的影子银行对拉高实业经济的成本,远比规模不到一万亿的余额宝们要厉害得多。

《经济参考报》撰文称,移动互联网时代,头顶“互联网金融”光环的余额宝们如一群鲶鱼,搅动了少有波澜的金融业,其改变不合理的融资制度效果正在初显,使金融业的竞争更加剧烈。如果银行利率市场化,余额宝们的套利空间也就消失了,但这需要银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能力。

与此同时,对于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网络舆论也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新浪财经的投票调查显示,超过3万人持反对意见,占总调查人数的90%;在凤凰财经的投票活动中,3.5万人认为余额宝不会危害中国经济,占比88.7%。有网友称,“余额宝已经晒了利润构成,金融机构们敢不敢也晒一晒?”

《证券日报》文章认为,尽管互联网金融提高了现实中资金运行的效率,但将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余额宝们视为理财“神器”的做法并不可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指出,余额宝们代表着产品创新,但其迅速发展背后蕴含着风险,如没有流动性、存贷比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管理,此外,余额宝们也缺乏风险抵押、风险安排等方面的举措,这些都是投资人需要充分预估的。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