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三任董事长被查!陷入中静、杉杉股权之争的徽商银行何时脱困?

作者 | 李海霞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2013年11月12日,对于徽商银行(3698.HK)和时任董事长李宏鸣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徽商银行在港交所正式挂牌,成为港股中首家上市城商行。

彼时,李宏鸣担任董事长刚4个月,徽商银行便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安徽银行的业绩也如李宏鸣所言,此举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信心。

2017年12月,“掌舵”徽商银行4年之久的李宏鸣离任,重返安徽国资企业任职。5年后,2022年11月4日,安徽纪检监察网发布了李宏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调查的通报。

而在此之前,徽商银行已有两任董事长落马。

离职5年后被查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担任徽商银行第三任董事长的4年,是李宏鸣职业生涯中与金融业走得最近的一段。

值得注意的是,李宏鸣是徽商银行第三位被查的董事长。

首任董事长戴荷娣 (2005-2008年任徽商银行董事长), 退休8年后被立案调查,2022年被判有期徒刑12年。

第四任董事长吴学民,2010年在徽商银行担任行长,2017年11月任董事长。2021年4月,与徽商银行现任董事长严琛职务对调,转任安徽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安徽信用担保”)董事长。一年后, 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吴学民被带走调查。

前不久, 徽商银行合肥分行行长何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接受调查。在此之前, 2021年担任徽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徽银理财董事长的夏敏被带走 。

何涛和夏敏均为徽商银行的老将,自1997年徽商银行(彼时名为“合肥城市合作银行”)注册后首批徽商银行人,从基层,一路到高管职位,伴随徽商银行走过二十多个年头。

股权纷争未了局

来源:徽商银行中期报

李宏鸣任职徽商银行期间,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静系”(指中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相关企业团体,包括中静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静新华”)等多家公司)股权纷争颇受资本市场关注。

徽商银行股东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信用担保等的中央、安徽国资方;通过中静新华、Wealth Honest、Golden Harbour Investments Management Limited、中静新华资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的“中静系”;通过杉杉控股有限公司、杉杉集团有限公司等持股的“杉杉系”。

今年6月底,安徽信用担保通过控股公司安徽担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7.85亿元竞得安徽省恒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徽商银行1.8亿股权,占徽商银行总股本的1.3%。若该笔交易转让成功, 安徽信用担保持有徽商银行股份从5.98%增至7.28% 。

“中静系”与“杉杉系”之间的股权纠纷被外界视为“大型连续剧”。

回溯至2006年,彼时, “中静系”与“杉杉系” 还是盟友,双方 共同持股的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 (下称“中静四海”),通过 参与增资扩股及受让徽商银行1.41亿股权。

自2007年起,通过从二级市场购买、增资受让等方式,“中静系”不断增持徽商银行,到2013年时, “中静系”合计持股16.26%,成为徽商银行第一大股东。

成为最大股东后, 在回归A股、分红、利润分配等事项中,“中静系”与徽商银行冲突不断。 为了套现回笼资金,“中静系”开始寻求接盘方。

2019年8月,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签订框架协议,约定杉杉控股受让中静新华直接加间接持有的徽商银行全部股权,其中包括中静四海51.65%股权,交易总价达121.5亿元。

只是后续交易并不顺遂。不到一年,昔日合作伙伴对簿公堂: 中静新华和杉杉控股双方互指对方违约 ,杉杉控股要求中静新华继续向其转让股权,而中静新华以杉杉控股未按时支付 完 款项为由,要求杉杉控股返还中静四海的51.65%股权。截至目前,该纠纷尚未判决,股权转让亦未完成交割。

官司尚未有结论时,中静系不断物色新买家。2021年7月,中静新华拟将持有的19.7亿股徽商银行股份悉数出售给东建国际(0329.HK),双方签署了意向书。之后,东建国际称此为意向收购,可能不会实现。最终,这项转让不了了之。

2021年11月, 中静新华 转而 向正威国际集团 (下称“正威集团”) 出售所持的徽商银行股份 ,交易作价160亿元。正威集团实控人是安徽首富王文银。截至目前,该股权转让尚未有新的进展。

股东纠纷对徽商银行有何影响?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北京商报》表示, 这并不利于徽商银行经营目标的稳定和执行,如果股东拉锯战持续,影响倾向于消极,对徽商银行回归A股之路又徒增了变数。

净利润恢复增长,资产质量提升

徽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是全国首家由城商行、城市信用社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城商行。截至2022年6月末,徽商银行有21家分行及472个对外营业机构。

来源:腾讯图库

近年来,徽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不断增长。2018年实现1.05万亿元,跨入万亿城商行之列。此后逐年递增,到2022年三季度末达到1.58万亿元。

徽商银行营收亦持续增长。 2019-2021年,徽商银行实现营收311亿元、322亿元、355亿元,同比增长15.61%、3.63%、9.98% 。

净利润方面,2019-2021年,徽商银行实现净利润98亿元、95亿元、114亿元,同比增长12.25%、-2.54%、19.7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年,徽商银行接手原包商银行在北京、深圳、成都、宁波四家分行的相关业务。当时,徽商银行承接的包商银行的负债总额为983.82亿元。

接手包商银行扩展业务的另一面,徽商银行业绩上也承受不小的压力。 这一年,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98%的历年最高值,拨备覆盖率也达历史最低值,为181.9%。

不过,业绩在2021年有所好转: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78%,拨备覆盖率上升至239.74%,可见,资产质量向好发展。

除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外,2021年,徽商银行还推动创新转型,重点推进对公转型、零售转型、金融科技、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此外,积极推出推广信e贷、保e贷、云押贷、快e贷、徽享贷等在线产品,2021年累计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了271.2亿元。

徽商银行前三季度业绩同样保持稳健增长。对此该行将主要原因归纳为:聚焦主业、坚持存款立行、培育竞争优势、拓宽资本来源。

金融市场起起伏伏,可贵一个“稳”字。严琛说,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未来,徽商银行的发展是否如其所言呢?你看好徽商银行吗? 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搜索建议:
热评

 《幸福到万家》:200万,让王庆...

王庆来原本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虽然窝囊,但好在老实肯干,不抽不赌。可是,进了城,他那些引以为傲的优点全都消失殆尽,他个性中虚荣、消极的那一面逐渐展露出来。刚开...(展开)

热评

 市场份额从20%跌至0.5% 谁...

在过去白酒最火爆的两年,江小白却在“寒冬”里苦苦煎熬。江小白高光时刻似乎停留在了2019年,自此后江小白开始走向下坡路,销量暴跌、亏损裁员、内斗、IPO搁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