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杨若文:陈清贫的“清贫”与“丰厚”

编者按:

陈清贫的人生道路是“自我选优”,方向定好后,路子怎么走?也是自我“量身定做”。先是“认准它”,后是“坚定走”。第一步,闯入新闻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后来跨入文学领域,虽说无暇顾及新闻有点可惜,却为文学铺垫了脚下石,也拓宽了人生路;第二步在文学领域策马驰骋,踩出了辉煌;第三步闯入网络教育园圃,培植了一大批文学新苗,将“清贫”的名字留给自己,将文化的“丰厚”带给他人。   

《华文月刊》2021年10月号重点推出了陈清贫作品6篇:纪实3,散文、文评、小说各1,涉及文学4个门类。我没有歇气地将其读完,再细瞄了3个彩页与封面的33幅照片,初识这位陈先生了。陈清贫推出了诸多读者欣喜的作品,也获得了层次很高的不少奖项,这就是成果辉煌硬邦邦的见证。如果仅拿奖项展示陈清贫,太落俗套了。咱就摊开他的作品,摆摆他的做派,拿实实在在的东西说话。是瘦驴还是奔马,结论由读者去下;他的路通向的是低洼还是高山,也由读者认定。

一、名曰“清贫”,文化层面一点儿也不清贫

●新闻精品相继推出。在新闻生涯中,陈清贫感受最深的,“是选材与角度”。新闻成功最关键的这两条,是多少著名记者、编辑用一生的磨练析理出的宝贵经验,竟被年轻轻的陈清贫早早悟出并紧紧捏在了手中。

——选材精细。选材中抡斧运斤,娴熟自如。《无臂少年和他的“守护神”》,原先的内容着重表现身残志不残,此类新闻报道在全国各类媒体屡见不鲜,最易雷同,即使下再大工夫也极难出彩。有个细节价值非浅,被陈清贫敏锐地发觉并迅及捕捉在手:残疾者有个自小的好友,无日无月地照顾自己,后来残疾人考上大学而长期付出心血的健康者落了榜,形影不离的两位好友从此就要天隔一方。他考上的那所大学得知详情后就将这个照顾他的这位同伴儿也录取了,理由是,“我们怎么能狠心把你们俩分开呢?”给残疾人的“守护神”一个深造的良机, 又给他继续“守护”提供了方便。估计这位被照顾录取的好友,成绩差不了多少,在录取原则的上下波动范围,也不排除那所大学看中这位“落榜者”的人品修养而“破了格”的。显然,这一细节携带了闪亮的新闻点,能在展现身残志不残时,还可彰显善心、友谊,也能体现录取中的人文关怀。这篇的出彩,得益于题材本身的新意满满。陈清贫还不满足于材料本身携带的新意,而是又在材料上再度出新了,他在《知音》当编辑期间,捕获了这么一条材料:“一对恩爱夫妻生了个可爱的儿子,八年后孩子突然生病急需父母输血。然而血型测试,却意外地爆出了个谁也预想不到的秘密:原来,女人九年前曾遭表哥强奸,孩子是他表哥的!真相大白后,女人羞愧难当,随后离家出走,而男人一气之下,很快将儿子送给了妻子的表哥……”但是,“妻子的表哥却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混混,没有钱时居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给卖掉了!那男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后来就筹集了一笔钱,走遍了大江南北,千辛万苦地将那个孩子找到,并重金重新赎了回来,然后将他抚养成人……”这段材料中,“那男人”是蒙上“被人耍了”的羞辱来对并非亲子的儿子施以父爱的,这正是能够从“父爱”这一老话题中“再度出新”的新闻点。陈清贫从中拎出了这一新闻点来谋篇,才在《知音》杂志“父爱”话题已经雷同的情况之下,姿态翻新地露了玉面。此篇标题《穿越耻辱之河的父爱》如此明确地将“穿越耻辱”镶嵌其内,正是新闻清晰性与文学朦胧性在标题中的相异之处,而这样的“镶嵌”,又大大地强化了新闻的光亮。键盘敲到此处,吾人嘴里迸出两字:“好稿!”情不自禁,不赞不行!这篇发文后,孩子他妈看到了,拿着杂志哭着回到丈夫身边。新闻价值超越新闻文本,产生了受众的行为反应,这是多少高层次获奖作品都未曾达到的“溢出效应”,陈清贫这一篇竟达到了!他接着趁热打铁,一个续篇又出自笔下。吾人不喜唱赞歌,在此竖起大拇指大赞一番。难道不该吗?其后的《父亲啊,你真爱的踪迹已经西去》也是“材料上再度出新”的又一新果。新闻作品、文学作品的材料选取如同做家具、缝服饰一样,优质木材、上等布料是牌子明亮必不可少的前提。《水浒传》中鲁智深要郑屠户切三种各重十斤的肉,肥肉上一丁点儿瘦肉不沾,瘦肉上一丁点儿肥肉不带,寸金软骨上干干净净不见半点肉星。这样的材料,就显显地表达了鲁智深故意找茬挑事儿的意图,将这位好汉为金家父女报仇的“主动性”巧巧地凸显了出来;那年普京总统任职期满卸职接替俄罗斯新总理之前,身旁的新闻记者将灯光下映在墙上的普京影子拍摄下来而为世界著称,因这一材料是隐含着“普京虽下台而影响仍在”的深意。陈清贫在选材上的锐利目光、写作上的厚实功底不会与生俱来,是虚心吸纳的诸多文学名著与新闻名作的无量营养累积起的。他用经历在验证着哲理:有吸纳,才有厚实;有精细,方出精品。  

——角度新奇。《送别》一文的中心内容是大型火灾的捕灭,闪亮处在于角度新颖。面对这类题材,众多记者往往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新闻,抢到手的无非是灭火现场的惊心动魄,展示的是灭火人员的责任担当与英勇无畏,然后迅捷出手,抢得最先发稿,这是多年来的惯常做法。当然不排除精品出自笔下,但角度难免陈旧、俗套,如同正面照一样,古板不亚菩萨。陈清贫受到群众送别救火官兵热烈场面的刺激,感受深深、灵感顿生,便从送别场面的角度切入,新闻精品就光灿灿了。吾人尽管没有读到这篇,仅凭《魔幻星空下,我怎样走上了写稿之路》一文所提到的点点滴滴,就可窥见该文如下闪光之点:一者,从群众对灭火武警官兵的感恩场面,烘托出奋战英勇、最终完胜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上的功不可没,角度翻新,主题鲜明;二者,“上千名”“堵得水泄不通”“往武警官兵胸前戴(花)”“抱着战士马吉民失声痛哭……几十个哭成一片”“如雨般的鲜花、饮料、副食品也紧跟着扔进了(部队离开的)各个车厢”“(送来)两盒西洋参”“夹道的人群一下送出了两里多路……”且不必看《魔幻星空下,我怎样走上了写稿之路》的详述,仅吾人截取的这几个关键词句,当时场面的热烈就扑面而来,武警官兵奋战的蕴意被亮亮地呈现出来。这就在题材上占了先着,新闻内容显得鲜活、丰腴、充实、多彩。比起其他记者直接描写救火中的英勇,孰轻孰重,哪个生动形象?不必赘言,一目了然!而他的投稿的选择,也有看点,如果寄给地市报,估计刊登没有问题,但登是登了,传播效果很可能是蜻蜓点水,大大打了折扣。好家伙,陈清贫敢于瞄准基层记者不敢仰视的国内头号大报,也就大石投海激起了巨浪。这,不是一般的胆识!《人民日报》那位编辑也是慧眼识珠,于数百篇中独独将最优稿拎了出来,陈清贫有千里马巧遇伯乐的幸运!听听大报编辑的内行话吧:“这一篇写出了新意,通篇不提一个字救火,却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我们的子弟兵们救火是如何地英勇……”这正是高手的不凡目光。远扯几句:杜甫《望岳》本来抒发自己远大抱负却不明说,用颂扬泰山气势之磅礴来喻示;曹雪芹《红楼梦》写宝玉被其父狠打致伤后,林黛玉伤心痛哭,却不见她“哭”而只写她“两个眼睛肿得挑儿一般”:《人民摄影报》2003年7月23日刊发的周寅杰拍摄的新闻照片,画面上是一排排标有“救灾”二字的帐篷前,人们闲看一十一二岁男孩翻筋头,不必在解说词中说救灾安置已是妥善结束,却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蕴意。上述几例怎么样?用时髦语形容:棒棒哒!似这样一般人高攀不到的大手笔,在我们陈清贫《送别》中也体现了,您说该赞不该赞?《人民日报》不但用了此稿,而且刊发在第3 版。要知,这一大报的头版是国内外重大新闻的位置,依照阅读习惯,头版浏览后翻过来眼睛注视的就是第3 版,因而第3 版是仅次于头版而重于第2 版的黄金版面,全国头号大报金贵的空间给了《送别》,且拿出近了1/6的阳光版面。该报文字编辑、版面编辑均能如此厚待,足见陈清贫这篇新闻通讯非同一般!角度选取,历来是新闻得以突破的金刚钻,宛如倩女拍照,侧、斜、俯、仰姿势一摆,精气神全出。同一道理,报道角度转换,作品就灵动、有活力,不乏看点。就说会议报道吧,如何突破千篇一律成了新闻界一大难题,新华社资深记者郭玲春就突破了,她的笔下总能给人一个百花均艳的感受,缘于她在角度选取上做足了工夫。陈清贫新闻作品的新奇、出彩,有着郭玲春般的巧变,源于他对角度选取有着清新的认知与娴熟的把握。对此,不用多举,只这两个例子,结论不难得出。

吾人大半生是搞新闻与传播的,评论的新闻记者、编辑有几十个之多,不少还是名冠全国的大腕儿。现将陈清贫请出来,堪可与他们“伯仲”一下的。如果陈清贫能沿着新闻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全国顶尖级级记者、编辑的桂冠还该是谁的?吾人面对陈清贫,既遗憾又心悦:遗憾的是我国失去了一位有才华的新闻高手,心悦的是他有了今日文学的辉煌。

●写作上的跨界一跨再跨。作品由新闻跨进散文、小说、诗歌、纪实、剧本等等文学创作,再由文学创作进跨进文学评论,路子越走越宽。新闻虽说与文学相邻,同归于“文”,却是在文体特性与写作要求上极不相同:前者要求真实,后者在于虚构;前者务必清晰,后者贵在朦胧;前者讲究时效,尤其作为硬新闻的消息,隔上一天,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太婆”了,文学写千年以前也很平常。若在二者之间跨行,没有过硬的素质,很难越得过去。陈清贫跨越了,这种跨越,比起他曾经的从新闻记者到新闻编辑的跨越,不知难了多少,这就叫水平!吾人离开新闻十多年了,至今写起小说,难免带有新闻痕迹,对此体会深深!

《棠梨树下,两小无猜的爱情未果》《米拉山上,半天的爱情用一生去祭奠》,作者将此两篇选给《华文月刊》,编辑又将其一前一后排在一起,可能都有其细致思考,况且,一个“树下”有“下”,一个“山上”有“上”,也是巧合。读者阅读时往往两相对比着品其深味:一是均为纪实文学,这种体裁有求实的一面,又属于文学的一种,介乎于新闻与文学之间。源自生活中实有其事的这两篇在文学的艺术表达中,以真对真,艺术的真承载着生活的真,一起演绎着文学之真。二是内容同为爱情,纯真得能引发读者如吾人心潮涌起。前篇中名叫林的自小就爱上了女孩莤,爱得入醉入痴。长大后的莤对自己心仪的男友一片忠贞,没有因林的示好而意马心猿,婉谢了林的爱情而友情继续,对友情与爱情界限与分寸拿捏得格外到位。后一篇是,成都女医生晓雪在援藏救助路上与接待她的解放军小战士施放相处半日,施放对高原气象业务首屈一指,工作认真、热情、负责,让她看在眼中,敬在心里,渐渐萌生了爱慕。三是情节同中见异:前一篇是林因车祸身亡,身披婚纱的莤推迟婚礼前去祭奠,得知林至死对她痴心一丝未减,体味到他那真情的珍贵万般。在后记中作者追记到莤在心中装进了林的痴情,林的两周年忌日莤赶到林的家乡祭奠又不幸车祸丧身。而后一篇中,施放以身殉职,晓雪“泪飞如雨”中带着“刚刚萌动的青春情感”在对“半天的爱情做着一生的祭奠“。四是写法上各有千秋:前一篇运用倒叙、对比、前呼后应等手法,将爱情与友情的纠结表现得细致入微,后一篇因时间短暂、内容单纯,几乎是单纯条地白描到底,清晰明快,不枝不蔓。两篇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人虽然不在了,纯真的爱情永远长存,且均在标题的表达上借用对比凸显未果的爱情。五是两篇最大的相同点,在于情感、感情均很充盈。文能动人者,情也!两文无论情感反应的激烈,还是感情距离的亲密,都能撞击读者心弦。吾人拜读时明显感到,既有作者援笔时情的融入,也有原材料中情的携带,还有前一篇后记中作者编者读者情的反应。请注意,作者情的融入,文中情的携带,读者情的反应三个方面在两篇中汇聚在了一起,这便是均能让读者动心动容的缘由。

《爹爹与酒》,小说也。这种体裁的关节点在于主题表达与人物塑造。该文的“酒”带动着故事情节,也成了该篇主题表达与人物塑造不可缺少的钥匙一把。主人公是当地人所呼叫的“爹爹”,实指爷爷。该文塑造出的形象是:酒鬼一个!文中的奶奶、父亲和作为孙子的第一人称“我”,也参与故事情节的推进,但主要充当了塑造“爹爹”形象的“工具”。爹爹到哪里酒就随在哪里,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爹爹”的好运、厄运全都来自于酒。归结为一名话,描述了“爹爹”成也于酒、败也于酒的人生奇特与丢命于酒而不悟的结局悲凉。吾人阅读中总在思考:酒到底是“友”还是“敌”?最终认定,对酒定要适度把握,该是此文表达的主题。

陈清贫的文评,瞄的不是个别篇章,而是大块头《水浒》。对这部巨著,学界专家们写的研究文章多如繁星,有见地、有深度的真是不少。在此背景下,陈清贫能伸手到这一领域,反映了他敢于再吃螃蟹的勇于。一些大众类期刊、网络对《水浒》的看法不能说没有见仁见智,然而离谱现象确是不少,其中对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否定就很难让人接受。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宋江和方腊起义,历史上真有其事,《宋史》《三朝北盟汇编》《十朝纲要》等等典籍都有记载,而《东都事略》“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已是具体到主要头领的人数。要说的是,《水浒传》中梁山大多好汉出自虚构。陈清贫在文评《悲情:<水浒>:一部奇特的忠臣传》中谈了自己看法,对70回后半的“征辽国、剿田虎、灭王庆、讨方腊”以及招安,都概括得清晰无误,对宋江、武松、鲁达等人物形象分析得也细致入微,文内牵涉到古代希腊神话、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汉代尊儒以及《红楼梦》等等,表达得也很准确。尽管此文在深度上还有待开掘,也有可赞之处:语言灵动、通俗,很适合当代青年口味,这是引发上百家报刊转载的缘由所在。

多年来,陈清贫自己在行进中学习,在历练中提升,从人生经验的积累、知识智慧的积累,到品格修养的积累,积累起了如今的陈清贫。尽管自己谦虚地取名“清贫”,文化层面一点儿也不清贫!

二、将文化的“丰厚”带给他人

●前面谈到的跨界,是指写作行内的跨界,而此处又有一个跨越,则是行业之间的跨越:跻身网络领域与教育行列。转换幅度如此之大,让他由轻车熟路步入陌生之地,踩上了崎岖泥泞,少不了披荆斩棘。对此,陈清贫一路走了过来。

——环境刺激下的早熟。陈清贫走过的路,多为S型,也有直角型,或者相反的转向。家庭环境的不正常,对孩子心灵摧残之深难以估量,大多会性格孤僻、行为走偏,对陈清贫却意外地催促了早熟。而早熟,无疑在人生起跑线上占了先机,他写作的起步来自父母吵架的刺激。正当同龄顽童抓蟋蟀、掏雀蛋兴趣浓浓, 11岁懵懂中的他就拿出了平生第1 篇文稿《记我的父亲母亲》,“泪流满面”,也伴随着心酸。不久,他的《悲哉,八里桥血战》在正式刊物上露了脸,这是对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影评。牛刀小试,就一炮响响的了。“初次”的成与不成,在“丢弃”与“继续”的决择中举足轻重,往往决定着年轻人的命运。初试的成功,不只给了陈清贫继续前走的勇气,还为以后投身写作厘定了方向。高考落榜的刺激,他未气馁,选择了另一条路:入伍。

——军营磨练过的顽强。身在军营,有了难得的磨练平台,日常的强化训练,追捕任务的风险罩头,诸如灭火这样的临时受命等等,一是磨练了意志、胆识、气魄、体质;二是提升了责任担当、奋斗精神;三是冶炼了思维,对认定方向、选择道路不无进益。1991年,在一次追捕中陈清贫从高处摔下昏迷不醒、生死难料。喜出望外的是,“大难不死”在他一生三次中又上演了一次,至于其他的地位高低呀,收入的多少呀,统统都小意思了,因为命留下来乃赚了大头!只要命在,奋斗的本钱就在!喜出望外又接连而至:“由瘫痪状态中走出一个健康来,”当然也由窝在病床上的“万念俱灭,到身体恢复后的‘意志和信念’的‘越来越坚强’。”这是180度的大转弯儿,一点儿弧度都不带,新的步子又从此地迈起。军营还让他丰富了阅历,积累了写作素材,那次带领战士黄孝河排污,让他的报道闯进了省广播电台。他大量的军事报道和文学作品的频频面世,正是军营磨练的硕果。人生不能假设,在此假设一下:没有军营的磨练,陈清贫恐怕不是今天的陈清贫!

——邂逅伯乐后的幸运。一次征文稿的登门奉送,遇见了《知音》的雷总编,这位总编目睹稿件,拍着桌子惊叫,火眼金睛般地识得对面的年轻人乃是骏马一匹。因有这次邂逅,陈清贫转业后进入这一杂志之门,风过山口似地顺利。当时的《知音》常有妙文横空而出,发行量节节飙升猛超百万份,其名声之高、影响之大,一如蛟弄江水般地让人仰视。《知音》这一平台对于陈清贫的成长优势多多:其一,有伯乐的理解、支持,周身又全是强强汇聚的采编高手,这样的优质环境,能够形成炉中炭的互烘互热,对自己德才素质的提升,是个难得的氛围。其二,此刊采、编、排、印、售一条龙齐备,文字编写、拍摄绘画,门类齐全,而文字又覆盖新闻、文学、随笔诸多体裁,牵涉到文、史、哲、政、经、法、逻辑、心理多个学科领域,是个不挂校牌的“综合大学”。耳濡目染,无意中就能学到很多,况且陈清贫在此刊近30年了,学习时间之久,数倍于本、硕、博、博士后的连读。上面涉及的好几个新闻精品,除发于《人民日报》的以外,包括本文没有专评的而刊于《华文月刊》上的《魔幻星空下,我怎样走上写稿之路》,全都出于《知音》在职期间或在《知音》“毕业”之后。显然,《知音》擎起了这位有才华的记者与有影响的作家。

——得益于悟性的灵动。才华加汗水就是成功,这是辉煌人士特有的人生公式。这两样让陈清贫献给世人上述诸多名篇的同时,还酿造了《写稿赚钱18技》《雅玛星空》《追逐星星的孩子》等六本文化厚礼。悟性,三分来自生理上的独具,七分源于后天的磨练。它在人们受到客观刺激后产生,并经感触、到感受,再升华为感悟即悟性。汗水易洒,悟性难得!一般人止步于感受,聪慧者越过感受,才能达到感悟,这就叫才华。具体到我们的陈清贫,受到父母吵架的刺激后想到写稿,面对灭火想到从“送别”,当别人仅有感触还没有感受的时候,陈清贫已有感悟并演化为文字稿了;当别人还在熟视无睹时,陈清贫就悟到又一条新路:闯进网络、闯进教育,创办陈清贫文学写作培训网校。从起步到如今已有五个网络写作培训群,几千人群里在线学习。网校独苗一枝矗立14余载,肌体布满神州大地,触角伸出国门。

——浓密真诚的情的投入。他本人既是网校创建人,又是主讲师,一身而二任。对事业的痴情一片,对学员们情的关怀,让他事业成功,也让他友遍天下。对此不需多说,只要看看《南都视界》12月6日的视频,就一切有解了。视频内容是2016年陈清贫50岁生日庆典,来自全国以及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的代表220之多,其中不少人排着队向陈老师献花,挨个儿与陈老师拥抱。师生之情的浓密与彼此心理距离的趋向于零,让观看者如吾人也为之动心。大凡怀着崇敬、怀着亲切去聆听教诲,效果就会达到最佳,这一哲理,在陈清贫文学网校也得到了验证。14年间,孕育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名,省级作家协会会员900名,市县级作协会员1600余名,还有活跃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络的写手上千名;网校积极组织了线下活动,遍及国内几乎所有省会城市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不丹、迪拜、阿布扎比、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进行了文化交流。惊奇吧?够您感叹一番的呀,这就不难看出这一网校是怎样的了!

陈清贫将“清贫”的名字留给自己,将文化的“丰厚”带给他人。对此,吾人对他的人生经历、创作经历、创业经历,进行了上述的简单梳理。本意不是缘于陈清贫个人,而是缘于它属于社会财富,不能不梳理的。不仅梳理陈清贫个人何以成功,而且在条件成熟时还应梳理出他带动的诸多人士何以成功。

原载于《华文月刊》2022年2月号

作者简介:杨若文,本名杨军,196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前为武警工程大学教授(编审)。出版著作十多部,其中两部被部分大学选为教材。发于《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杂志《今传媒》《西部学刊》等的学术论文150余篇,内容涉及到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多个学科,其中在古代汉语、报刊现状与报刊批评、古典小说等方面研究的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十多年前提出并论证的新闻情感信息传播,如今已成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热闹话题。还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与《宫灯》,发表过少量散文与短篇小说,现为文学期刊《华文月刊》“华文观察”专栏作者。

整理发布丨何媒矩阵

责编丨何金德

搜索建议:
热评

 AI产业该走向何方?1024开发...

透过一场科技盛会,看到智能中国的万家灯火。人类正在跑步进入人工智能时代。1955年四位计算机科学家第一次正式提出“AI”概念后,AI发展的速度就开始加速。200...(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