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陈寒柏骂郭德纲:“他不配做我师弟,我认为相声界应该封杀他!”

有一次,陈寒柏怒骂郭德纲:“他不配做我师弟,欺师灭祖的东西,我认为相声界应该封杀他!”郭德纲此时气得发抖!

陈寒柏是半路出家说相声的,1998年更是通过《希望》、《帮忙》、《学歌星》等作品让观众熟知。

后来又拜师侯耀文,有了师傅的帮助,陈寒柏在相声界很快人气大增。

一夜之间,他的人生就发生大转折,收入倍增。而那时候的郭德纲,都还在杨志刚的手底下打杂。

没想到,杨志刚也是不待见郭德纲,杨志刚曾经毫不客气地警告郭德纲的父亲。

“你记住了,郭德纲离开我是死路一条,离开我就得饿死。”

这句话让郭德纲的父亲一直耿耿于怀了多年。

因为杨志刚认为郭德纲捞油水,公司的账单不对,都怪到了他的头上。

经过侦查之后,郭德纲虽免于起诉,但是判他退还3100元。

此事后杨志刚停发了郭德纲的工资,但是工作还要继续,每天让他打扫厕所然后写检查。

内容还不太一样。

郭德纲最终就忍不下去了,两人就闹僵分道扬镳,直接走人后,郭德纲就拜入了侯耀文门下。

陈寒柏直接出来提醒侯耀文:“他已经是杨志刚的徒弟了,到爬门的东西,不能收。”

可是侯耀文不管,还对郭德纲十分照顾。

德云社举步维艰时,侯耀文拿出了五万块的现金帮郭德纲渡过难关,但郭德纲执意不收。

侯耀文生气地把钱扔在桌子上表示:“德云社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郭德纲也没有让侯耀文失望,2005年他就凭借自己的真本事红遍全国。

而陈寒柏就十分吃醋,觉得这个“师弟”就是来抢自己师父的宠爱的,他的事业越来越不好,就越不待见老郭。

但两人的师徒情缘仅仅维持四年就中断了。

因为侯耀文去世了,这师父不在了,同名之间就开始了墙内之争。

陈寒柏怒骂郭德纲:“他不配做我师弟,欺师灭祖的东西,我认为相声界应该封杀他!”

郭德纲此时气得发抖!

侯耀文因病去世不久,郭德纲花了2000万买下了师傅生前所住的豪华别墅。很多人说他:忘恩负义。

陈寒柏认为这个“师弟”的心思不简单,这是师父的豪宅,他居然也买。

而真相是侯耀华搬走了很多侯耀文的遗物,侯耀文的女儿还很小。

于是哥哥侯耀华站出来以侄女尚小,弟弟还有两任妻子为由试图继承弟弟的遗产。

不过侯耀文的女儿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双方各执一词,最后竟对簿公堂,闹得满城风雨。

房子是贷款买的,侯耀文女儿无力偿还贷款,别墅面临被拍卖的境地。

郭德纲出钱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得知真相后大家却纷纷夸赞他。

而郭德纲却说,我摸着自己的良心说,我对得起师父,将来相见我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我不做百家姓的儿子。”

陈寒柏他一共认了六位“义父”,有个“义父”只比他大四岁,叫爹居然也叫得岀口。

陈寒柏认的第一个义父是“相声大师”刘文亨,第二位干爹是常贵田。

第三位干爹是石富宽,也是国家一级演员,陈寒柏仅相差8岁,这个年纪的人,可以说是同辈,可是他居然叫得出口。

再说,当初不待见郭德纲的杨志刚,居然也被他认了“义父”,陈寒柏一时间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因为如此一来,半个相声界都和陈寒柏扯上了关系。他一直都是在呵斥师弟郭德纲,可是郭德纲从来都没有说过他什么。

陈寒柏出名至今,代言了几十款产品,所代言的产品涉及各个领域。

包括农业、饲料、保健品、建材等等广告,可是代言一个就倒闭一个,最后也是没有了演出。

郭德纲没有跟他直面硬钢 ,就是为了不让侯耀文的名誉扫地,毕竟都是同门。

师父不在了,徒弟如果相互干起来了,也让他人笑侯耀文的不是,这样才是郭德纲隐忍的缘由。

看着师弟郭德纲赚得盆满钵满,陈寒柏也是嫉妒,因为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都被师弟给瓜分了,关键是德云社太值钱了。

被问:“德云社要不要上市?”

郭德纲透露,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有人找过他,但是从始至终他都只有一个答案。

郭德纲一脸委屈表示:“我小时候要数学好我就不至于干这行了!”

小编认为,郭德纲还是十分人间清醒的,不上市也好,一面惹来更多的非议,好好赚门票钱也是一大快乐。

而陈寒柏毕竟是师兄,再怎么说也是留点余地吧,对方不仁,自己也不能不讲情义,老郭的肚量还是挺大的。

如今临时工已经成了相声大师,而陈寒柏由于负面消息不断,口碑不断下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也只能发发牢骚了。

倒不如大家和和气气的,如果关系好,说不定还能去德云社演出,他的格局太小了。

大家有何看法?

搜索建议:
热评

 比体制内更好的工作,在寺庙

我愿一生荤素搭配,只求佛门收留。1令人心动的招聘这几天,有两个招聘信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来自茅台。7月4日,贵州茅台在官网发布线上专场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展开)

热评

 合同没约定解除违约金怎么办?

一、 合同没约定解除违约金怎么办?合同没约定解除违约金的,但只要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另一方当事人依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要求违约一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