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针灸大师承淡安,“澄江学派”创始人,一生致力于针灸绝学的复兴

承淡安,生于1899年,卒于1957年,是江苏江阴人,他的原名曾先后为启桐、秋梧、澹盦。

他从青年时期起就立志以针灸来救世济民,从此数十年如一日的传播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和针灸教育家。他从民国一直教授针灸学到新中国成立,其开创的“澄江针灸学派”是具有科学学派性质的学派,对中医学界的影响巨大,被赞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

承淡安出生在江阴市东乡镇的一个中医世家里,他的祖父在当地颇有名气,擅治小儿病和麻痘,而他的父亲在外科、种痘、针灸和儿科方面都有所长。因为他的父亲医德高尚,经常给穷苦百姓看病,而不计较诊费,所以他家的经济并不宽裕。

承淡安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到了16岁高小毕业后就任助教工作,后又在振华小学任教员,这几年的求学和从教工作为他今后从事中医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在承淡安19岁时听从父亲意愿跟随瞿简庄先生学习中医内外科,利用三年时间熟读了《灵素类纂》、《伤寒》、《金匮》、《温热经纬》、《汤头歌诀》和《本草神农经》,于是慢慢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

民国初期,22岁的承淡安参加了汪泽主办的中西医函授班,第二年又到了上海西医周星一处进行实习,期间学习了西药的注射和应用方法,这让他对西医的兴趣渐浓,慢慢对中医有了偏见。

重新认识中医,学习中医的转折点发生在承淡安24岁时,22岁时他从上海回到家乡随父亲行医,此间患上了腰痛和失眠症,一连吃了几个月的中西药都不见效,最后被治好还是依靠父亲的针灸。

这次得病到被针灸治好,一下让他转变了对针灸的看法,他从此抛弃对中医的偏见,从零开始学习针灸医学。

针灸在当时只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手艺,没有被人承认。他就从《针灸大成》开始学起,一边行医,一边读书,又将原名承启桐改为现名承淡安。

针灸学成后,他在26岁时开诊看病。并且用平生积蓄建教学楼,扩充学校,没有想到学校还未竣工,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从此他踏上了在流亡中艰苦办学的道路。

他流亡过程中,他一边为病人看病,一边带徒授业,在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抗战八年中,他硬是培养出近千名针灸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针灸事业,这让承淡安深受鼓舞,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针灸事业,并应邀应聘为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即现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他负责编写了《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

该书主要是介绍一些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疗效可观的针灸方法,采用一病一故事的讲解方式,在相应病例旁都配有腧穴插图加以讲解,让想学针灸的人很容易理解看懂。

《承淡安 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这本书非常适合中医从医者及爱好者参考、学习。

并且他还改革了针刺器具,他正式规范了针刺工具的标准,明确了毫针制作的外形、材质和规格,由他提出的毫针制作要求现在已经成为了针刺工具的行业标准。

承淡安先生虽然已经仙逝,但是他培养了大批针灸精英,让针灸学能够为我们的健康继续发光发热,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医学子愿意学习针灸,运用针灸,让这部分中医精粹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搜索建议:
热评

 跟师蔡长福先生心得笔记2-杨柳

六经大纲去找病,不要脱纲把病寻;三阳大纲是热病,错用热药苦病人;阳明本性是热病,三阳开泰要记清;鬼门打开算解表,二便自调算太平;第一大纲葛根证,三阳能解皮肤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