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曹志勇: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加速器”

注册制改革之后,上市不再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但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上市后企业市值不高,那上市的意义就会打折扣;上市后企业经营不好,也会有退市风险。

“企业上市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借助上市后的资本平台,获得企业发展的助力,要想在资本市场获得助力,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思考如何提升企业市值。”盛景网联合伙人、副总裁曹志勇告诉本刊记者,“市值提升的本质始终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业绩是否能够持续快速增长。”

今天,北交所不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数以万计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动荡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谋求更好资本化发展的关键助力。

曹志勇告诉记者,“盛景十多年来一直高度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并通过投资和赋能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从新三板到北交所,专精特新是盛景未来赋能服务的核心领域,同样也是盛景赋能体系全新升级的开端。”

在曹志勇看来,盛景做专精特新赋能服务,更多是顺势而为。“中国要变成制造业强国,就必须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不单只是靠大企业,还要依靠它的配套企业,就是所谓的专精特新企业,这是大势所趋。”

专精特新,一定是技术和创新驱动

今天,资本市场只要提到北交所,想到的就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从产业维度来讲,北交所重点关注的“专精特新”企业,所处行业正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制造强国”“补短板、锻长板”领域,这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精特新是工信部在2011年提出来的,专和精是基础和前提,特和新是目标。曹志勇告诉记者,“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一定需要技术和创新驱动。”

不过,曹志勇也坦言,好的技术并不等于有好的经营结果。专精特新企业必须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战略规划、销售体系和组织建设。

在曹志勇看来,专精特新企业中To B的企业居多,它们大都处于产业中游,面向的都是大客户,首先必须要解决销售问题,尤其是大客户销售。专精特新企业要发展和成长,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也非常重要。

其次,要解决资本问题,如何把技术转化为最终的中长期盈利能力和增长性,在这一过程中,资本运营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企业没有钱就没办法支撑营销体系建设以及研发的再投入。

第三,要解决人才和组织问题,组织架构和人才是实现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整个过程的保障,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内生价值和升值潜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要回到资本化上。企业上市后的股权激励,有利于招揽优秀人才加入。

十五年来,盛景以商业模式和资本运营为主线,围绕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赋能服务,曾推动上千家学员企业挂牌新三板。在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企业中,13家是盛景的学员企业,占比高达16%,基础层、创新层盛景学员企业占比超过11%。这样的成绩无疑是盛景过去对中小企业赋能服务能力的最好验证。

时至今日,盛景定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强赋能体系,打造中国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这是盛景的核心战略定位。

融资,认知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北交所未来的重点服务对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非常关键。但现实是,中小企业往往融资困难,没有太多途径。

曹志勇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比低,更多依赖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这也反应在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拿过市场化投资机构的钱。这样的市场结构存在很大金融风险,银根一旦缩紧,企业资金链就会断掉;一直宽松放贷,坏账率又会很高,就会陷入死循环。”

在曹志勇看来,未来,中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一定会提高,尤其北交所承载了资本市场发行制度改革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使命,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者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会有更大的支持力度。“而且北交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由此,也倒逼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才能获得投资人认可。”

那么,如何让创新企业获得资本助力,快速成长?

首先,认知决定决策。很多创业者对企业发展的认知存在短板。比如,如何估值?用哪个时点的市盈率?用市盈率还是市销率?到底多少倍?“这些重要问题的正确认知对企业成功融资至关重要。”曹志勇表示。

其次,企业提高经营能力或融资能力需要完整的方法论。盛景十多年来研发了“商业模式六式”“战略九宫格”“股权激励五步法”等,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赋能帮助。

最后,北交所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退出通道,特别是提升了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机构的信心和动力。盛景新经济赋能平台连接了数百家一线机构,通过资源的高效整合,可以更高效地服务创新创业者。

上市,不是只能选择北交所

注册制之下,北交所对上市企业财务指标的要求划分为几类,这些设置相对比较科学,让不同类型、不同赛道、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了上市可能。“北交所上市的标准整体沿用新三板精选层标准,不管是对市值的要求,还是对净利润的要求,都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看到上市希望。”曹志勇说道。

换句话说,在制度设计层面具备一定优越性的北交所,势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之相应的,企业资本化发展需求也将进一步爆发。

不过,曹志勇也强调,虽然北交所包容性更强,但是专精特新企业并非只能选择北交所。“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程度加深,上市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好企业的上市机会越来越大,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甚至主板等众多资本市场都非常欢迎专精特新企业。”

“从要求上来看,企业在北交所上市需满足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并进入创新层,相比其他交易所上市流程,时间要求似乎更长,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必如此。”曹志勇告诉记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12个月内,安排得好,可以同步做很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申请证监局辅导备案、撰写招股书、准备募投项目等这些工作申请其他交易所上市同样是需要的,也是要在申报前完成,时间周期大概也要6-12个月才能完成。所以整体看来,时间上相差并不多。而且在新三板挂牌期间,随时可启动其他交易所的申报工作,北交所上市满一年后符合条件还可以转科创板、创业板。

事实上,有不少科创板、创业板企业就是从新三板走出来的企业。“现在有了北交所,上市的确定性更高,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这样的方式做上市前准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上市之后,资本和业务双轮驱动的企业价值提升就将变得尤为重要。”曹志勇告诉记者。

从科创板到创业板的注册制再到北交所,利好消息不断,资本市场的发行改革,给了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机会。曹志勇表示,专精特新其实还是一个又红又专的重要赛道。未来,企业的发展,也要更多从社会责任、政策监管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助力中国的持续发展。

按照赫尔曼·西蒙对隐形冠军的定义,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隐形冠军在产业链的定位上,其实也是居于产业的中游或中上游阶段,这一点跟专精特新是类似的。不同点在于,专精特新更多是一种经营理念和方向,而隐形冠军其实是结果。隐形冠军可能走的也是专精特新的路,但它已经成长起来了。”曹志勇如是说。

在曹志勇看来,专精特新企业想要成为隐形冠军,一定要解决持续成长的问题,这关涉到企业所选的赛道、商业模式、发展战略、销售能力、供应链水平、人才队伍、研发能力等方方面面。

而对于盛景,未来将继续发挥前期积累下来的优势,加大对专精特新赛道的赋能服务和直投,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迎来更好的发展,成长为隐形冠军。

搜索建议:
热评

 2022年5大直播趋势

直播是一种曾经最受游戏玩家和小众内容创作者青睐的交流形式。但是,几年前,我们看到了直播趋势的出现。在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代,它们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对于与你的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