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药也有圆运动

中医老苗说

从圆运动角度浅析中药药性及应用

作者/ 赵璐阳 林日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摘要】 从圆运动角度分析理解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来源,加深中医学对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认识,并思考其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用药精髓,扩宽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的应用范围,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

清末民国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是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圆运动理论于彭子益时期发展完善。彭子益提出的圆运动理论认为,中医学乃人身与宇宙共同整个气质运化学。人秉阴阳圆运动之大气而生,大气中阴阳五行是圆运动着的,人身也有阴阳五行,亦是圆运动着的。人之五行,土居中,木火金水居四维。中土之气旋转于中央,木火金水之气升降于四维。中气当中有四维之气,四维当中又有中气。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运动圆是中医之生理,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运动不圆是中医之病理,轴不旋转,致轮不升降,或轮不升降,致轴不旋转。运动不圆,用药或针灸等以恢复其圆是中医之医理。 1 圆运动与药性四气产生的关系 四气者,寒热温凉也。人居天地之交,不偏不倚,故中气平和。药物所居之地,大气或有偏寒,或有偏热,或有偏温,或有偏凉,故药物生长则会受大气影响而自带偏性,因此产生寒热温凉之性。而药性的寒热温凉与大气的温度变化常呈相反关系,陕北大气偏寒,盛产附子之大热以应之;四川大气偏热,盛产黄连之大寒以应之;江苏大气偏温,盛产薄荷之凉以应之;甘肃大气偏凉,盛产当归之温以应之。 2 圆运动与药性五味产生的关系 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一者言药物之真实滋味,一者言药物所含之功能。具体而言,酸,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之意。苦,能泻,能燥,能坚,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之意。甘,能补,能和,能缓,即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意。辛,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之意。咸,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之意。 从药物之真实滋味角度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因此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中部独特的地域环境产生了独特的滋味倾向。如东方福建乌梅之酸,南方浙江黄连之苦,中央河南茯苓之甘,西方西藏红花之辛,北方辽宁海螵蛸之咸。 要理解五味功能的来源,可以从大气圆运动与药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从大气圆运动角度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秋为过度之时,主运化。春属木,风气偏盛;夏属火,火气偏盛;夏秋之间属土,湿气偏盛;秋属金,燥气偏盛;冬属水,寒气偏盛。每个季节各有其变化特点,而药物为应对气候的变化,则会自然产生相应的功能来应对,以求得生存延续。 春季乃木气得令,木气偏盛,木气偏盛则生风气,而为应对风气之疏泄动摇,药物酸味之能收能敛,则可克制偏盛之风气,取其春日升发之气,破土而出。 夏季乃火气得令,火分君火、相火,君火偏盛则为热,相火偏盛则为暑,暑热偏盛则炎热蟠灼,而为应对火气之灼热,药物苦味之能泻,能燥,能坚,则可克制偏盛之火气,取其夏日之温热阳气,生长壮大。 夏秋之间乃湿气得令,湿气偏盛,乃火气尚未降人地面之下,火在水上则生湿,湿盛则沉重粘滞,药物甘味之能补、能和、能缓,甘归于中气,阚璇升降,则有助将大气施加自身的湿气运化,不为湿扰,而取大气温煦之阳气与湿润之水气加于自身,以酝酿精华,至秋日成果。 秋季乃金气得令,燥气偏盛,燥气偏盛则生金气,天空金气弥漫,肃杀万物,药物辛味之能散能行,以抵挡大气向下肃杀之力,以安度秋燥,而成硕果。 冬季乃水气得令,水气偏盛,水气偏盛则寒,寒而能藏,万物凝结,药物咸味之能下,能软,可应对大气寒气封藏凝结之力,则种子可安度寒冬,以待春日发芽。 3 圆运动与药性升降浮沉产生的关系 大气气候的变化形成了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而与此同时也对药物的作用方向产生了影响。寒与凉,皆性向下,因寒凉皆属于阴,阴性本下也,由于寒凉的程度差别,向下的能力亦有大小之分,寒较凉温度更低,故凉性降,寒性沉。热与温,皆性向上,因温热皆属于阳,阳本性上也,由于温热的程度差别,向上的能力亦有大小之分,热较温温度更高,温性升,热性浮。因药物有寒热温凉之性,故可产生升降浮沉之运动,温则升,热则浮,凉则降,寒则沉。如黄茂性温而升,可升发清阳;附子性热而浮,可上助心阳;知母性凉而降,可滋阴降火;代赭石性寒而沉,可重镇降逆。 4 环境圆运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一年中大气的圆运动是变化的,春夏秋冬交替循环,春生风,夏生暑与热,长夏生湿,秋生燥,冬生寒,从而产生了引发人体疾病的病理因素,常人体质壮实,中气充足,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生病,然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则易受到季节变化产生的风热湿燥寒影响,引动本身的气机变化,从而生病,季节病、流行病即可印证此理。如夏秋季节更替之时,哮病患者即易发作,哮病多因于痰,而中医常讲脾为生痰之源,因此痰的产生常有中气不足的原因,中气作为调节人体圆运动的枢纽,一旦亏虚,则人体的圆运动难以维持,则更加难以耐受大气季节的变化而发病。具体而言,一年又可细分为二十四节气,节从取象比类角度可理解为竹节,竹体是光滑易过的,竹节是阻塞难通的,因此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对人体都是一个难过的卡点,因此时乃大气圆运动变化较为剧烈,稍有疏忽,即易病也。 5 人体圆运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人体本身因存在天地之间,亦会形成如同大气圆运动相似的人体圆运动。人体肺与大肠属金,应大气的燥气;肾与膀胱属水,应大气的寒气;肝与胆属木,应大气的风气;心与小肠属火,应大气的火气;心包与三焦属相火,应大气的暑气;脾与胃属土,应大气的湿气;人体之圆运动亦如大气圆运动一般,木火土金水循环运行,是融合不分,只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人体自身的圆运动分离,而偏见相应之气,具体而言木气偏见则病风,火气偏见则病热,相火之气偏见则病暑,土气偏见则病湿,金气偏见则病燥,水气偏见则病寒。无论内因、外因或其他因素,最终都是导致人体圆运动失衡而病。如过食过饱,脾胃难以运化,则中气壅塞受阻而发生胀满,脾气不升而发生泄泻,胃气不降而发生呕吐。因此如过食过饱,可导致人体脾胃之气的圆运动升降失调而出现不适。 6 圆运动的用药指导 6.1 指导节气变化的用药原则 初之气,即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之时,大气中风气偏盛,平日体内风气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加用酸味药,收敛风气,如乌梅、白芍之类。二之气,即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之时,大气中火气偏盛,平日体内火气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加用苦味药,清泄火气,如黄连、黄芬之类。三之气,即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之时,大气中相火偏盛,平日体内相火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加用苦味药,清泄相火,如龙胆草、黄柏之类。四之气,即大暑、立秋、处暑、自露之时,大气中湿气偏盛,平日体内湿气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加用甘味药,补土除湿,如茯苓、白术之类。五之气,即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之时,大气中燥气偏盛,平日体内燥气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加用辛味药,通散燥结,如薄荷、批把叶之类。六之气,即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之时,大气中寒气偏盛,平日体内寒气偏盛之人易受引动,此时可用咸味药,恢复肾气,如龟板、鳖甲之类。 6.2 指导药物分类及应用的简洁化 人体得病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内圆运动的失常,而木火土金水又是构成人体圆运动的重要要素,木升,火浮,金降,水沉,中土调和升降浮沉,正常人的运动是融合不分的,病则各气偏见而病,因此可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而产生之药物作用从圆运动角度将归类为火气药、土气药、金气药、木气药、水气药,以纠正偏见的火气、土气、金气、木气、水气。从而简化药物分类,更加准确的对应病机,便于临床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火气有二,一为君火,一为相火,亦需细分。 具体而言,大凡具有清热作用者为火气药,清心火者为清君火药,如竹叶、桅子等;清肝胆火气为相火药,如龙胆草、夏枯草等;大凡具有祛湿、补土、利水、消食化积者为土气药,如白术、茯苓、泽泻、麦芽、六神曲等。大凡具有降气平喘、止咳化痰、清肺润肺作用者,为金气药,如苦杏仁、百部、麦冬、沙参等;大凡具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作用者,味酸补木气,止疏泄者,为木气药,如桂枝、川芍、乌梅等;大凡具有补肾涩精、温寒水,散坚结者,属水气药,如熟地黄、海螵蛸、附子等。 而将药物归类为火气药、土气药、金气药、木气药、水气药,可以更加契合天人一体圆运动的变化,以便更加简洁明了的指导药物应用。 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彭子益先生建立的圆运动思想出发,对理解中药药性及作用来源做出了新的解释,对于理解中药药性及其作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有助于更好理解用药精髓,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值得认真学习并借鉴。但是药物万千,各有特点,在把握药物功效的应用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物特殊作用的分析,仍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更好地描述药物药性及作用。

搜索建议:中药也有圆运动  中药也有圆运动词条  
热闻

 万圣节的作文400字

【精选】万圣节的作文400字集合八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展开)

热闻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所需条件

一、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所需条件1、拟办退休人员为原全民所有制、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且养老保险关系在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2、拟办退休人员原在全民所有制、县以上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