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历史城镇发展的文化经济分析——以平遥古城为例

历史城镇发展的文化经济分析——以平遥古城为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吴承照

摘要∶针对历史城镇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了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策略。历史城镇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人类生活环境多样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平遥古城,要从7个方面提升文化品位,发展文化经济产业∶全面保护文化要素、严格控制文化氛围、合理组织构建文化通道、接待服务设施融合多元文化、再现重要历史场景、开发地方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整合区域文化等。

关键词∶历史城镇;平遥古城;文化经济

与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相比,历史城镇是一种文化资源,这种资源对人类的主要价值是精神生产和精神源地,是人类生活环境多样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严格保护同时历史城镇也是现代人聚居的场所,现代经济与现代生活方式对古城历史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文化经济。

一、古城保护困境与文化经济模式的国际借鉴

古城空间结构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也不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这是客观事实,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直接表现为空间的冲突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协调空间冲突的有效方式是空间分离,另辟新区,发展现代经济;协调生活方式冲突的方式是人口迁移,从旧城迁往新城居住,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导致古城经济的衰落,人气萧条

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是被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了的成功的古城可持续发展模式,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中国江苏周庄。萨尔斯堡城镇人口8000人,年接待游客640万人,平均每位居民需要为400位游客提供服务,每个人都是导游,人均月收入2000美元,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国外对古城的发展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整保持古城原貌,再现昔日历史情景,如美国的威廉斯堡,保持18世纪独立前的城镇布局建筑形式,城郊地区保留着那个世纪的风车、磨场、农舍、麦仓,古城服务人员、导游、马车夫、官府侍从都穿着18世纪的服装,古城的两端外围专门开辟一片商业区,利用旧时建筑,保持风貌协调,内部设施现代化,出售各类旅游用品;法国录柯洛和斯特拉斯堡等,所有传统建筑保持原有风貌,部分房屋设施内部现代化,开设旅馆;二是保持古城特色,展示传统风格,以意大利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为代表,保持历史遗存原貌,也不排斥现代生活的介入。

这二种方式从环境开发角度来看,前者属于分离型开发,本地居民居住与旅游观光地区分离,后者属于融合型开发,居民生活与旅游观光共存,把当地人拥有的优秀文化和产业的诸要素如习俗、产业、土特产品、庙会、祭祀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组合起来,开发出市民表演地区文化传统而且游客能亲身体验的交流场所、设施。从平遥古城的现实来看,其发展模式以第二种比较合适,人口迁移不等于把它变成一座空城,专门发展旅游,只是降低到一个合适的密度,既不影响古城生活气息与活力,又不会给古城带来环境压力。

对于平遥古城来说,既不破坏古城又要发展经济,寻求古城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大众的文化观光旅游和古代生活体验——文化旅游;

(2)面向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修学旅游、知识旅游

(3)面向相关专业的研究、教育、考察和教学实习基地

(4)发展地方工艺品产业;

(5)发展地方土特产加工业和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

(6)发展特色交通运输业∶马车、骡车、人力三轮车,抬轿子等

(7)繁荣古玩市场

为了保持古城的完整与文化的真实性,要尽可能恢复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已经拆迁的遗址、遗迹要立碑说明,主要道路恢复石板路,电线下埋;并逐步全面改善古城基础设施,使古城居民能与一般现代城市一样享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世界遗产要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游客,前途无量。

二、历史环境的文化结构与特色定位

1.文化结构

(1)文化要素∶平遥古城是由众多形态要素组成,包括城墙、民居、寺庙、街坊、店铺、县衙、遗址、河流、山地、农田、黄土地、风味小吃和手工艺品等,黄土地、山地、河流、农田是古城的自然背景,也是环境特色要素,城墙、街坊、民居群、寺庙、店铺、衙门是古城的整体风貌特色,风味小吃、手工艺品、地方特产、民俗活动构成古城生活特色。这三个层次的特色都是视觉上可感受的特色,在这些特色要素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2)要素结构∶对平遥古城特色的进一步认识还可以从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角度。水平结构以南大街为主轴,东文西武,东城隍庙西县治市楼居中央,佛、道、儒、基督教共存。主要商业街成“干”字型,北大街、南大街、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城墙有4个城门,分别与四条大街相连,既是主要的交通干道,又是主要商业街。

垂直结构是由形态、活动、信仰、观念4个层次组成,各类物质景观是古城的表象,各类活动如商业、宗教、民俗活动是古城的内容,信仰与观念是古城结构的基础,是古城文化的深层结构,形态层主要由视觉特色要素组成,包括城墙、民居、街坊、寺庙、店铺等;活动层包括军事、宗教、民俗等,信仰主要是宗教信仰,观念是植根于国民心理中的传统文化观念。

从要素与结构的分析可知,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结构。

2.文化价值与特色定位

(1)历史文化价值∶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历来为北方重镇,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以来,平遥古城格局和城镇面积基本未变。保存了完整的城墙、民宅、街巷、店铺、庙宇等古建筑,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形,是这一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发源地。双林寺是“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保存有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建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中提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镇在明清时期的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样的结论是平遥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和最高总结,突出了其文化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特色,是唯一性、独特性和最杰出的范例。

(2)古城的美学价值∶在广阔黄土地上,耸立着城墙完整的古城,首先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美感,站在城墙上,环绕四周,古城内成片古民居的韵律美,城外整齐的白杨树与绿油油的农田体现了黄土地的自然美;走进古城,明清街的古朴典雅与淳朴民风,体现一种生活美,城市布局、街巷空间、民居装饰都到了极致的境界,再也找不到如此完整的范例。

(3)古城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选址的科学性、形式独特的城墙防御的科学性、锢窑式合院住居的科学性以及酿酒、雕塑科学性方面。

(4)特色定位∶从单个要素来看,除了城墙和街坊以外,明清时期的民居、店铺、寺庙、街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特色不突出,具有旅游替代性,但从各要素的整个组合来看,在全国又是独一无二的。平遥古城的特色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完整的古城墙、街坊(坊里制)、金融中心、整体的古城格局和风貌以及古城的风土人情。

古老的城墙首先给人一种神秘感,墙外的神秘与墙内真实感,会给游客一种强烈的文化感受,进而逐步了解明清时期北方城镇居民的生活特点与文化成就。

在这样古老的黄土地上,诞生于近代的中国金融中心,同样给人一种追本求源的神秘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要完整地了解其形成过程,必须从历史和区域背景角度加以解说。

完整的历史遗产对国际游客很有吸引力,"过去的中国”、“重新发现中国”等宣传主题将会极大地促进海外市场的开发。尽管目前国内旅游以生态与度假为热点,但平遥古城周边的超山等自然风景区海拔均在2000米左右,山地、河流、湖泊等具有很大的生态旅游价值,以古城为依托,可以提高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旅游发展与文化提升

历史城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其突出优势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要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旅游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必须从真实性、参与性、动态性、高雅性、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文化提升,全面的历史文化环境是一种背景,真正激发旅游兴趣的是这些历史环境中的“亮点”——精品。

现在平遥的知名度远不如丽江、周庄,从旅游人数和收入来看都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是平遥认不善于宣传,不能正确地推销自己,在策划与营销上舍不得投资,这是其一,第二没有形成突出的旅游产品和品牌,第三旅游服务设施显得落后,要大力改变才能上一个台阶,目前的状况与世界遗产很不相称,但平遥人已有满足感了。

1.宣传主题鲜明,突出文化特色

开拓旅游市场的一把钥匙就是特色鲜明的宣传主题,如西安突出隋唐古都,北京突出故宫长城,周庄突出中国第一江南水乡,苏州突出其古典园林。文化特色的提炼取决于所在的层面,大至国家,中至区域,小至地方,就平遥来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代表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过去的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国”、“汉文化的缩影”等宣传主题将会极大地促进海外市场的开发;从区域层面来看,以“明清时期的北方城市”、“半干旱地带汉文化”“晋中民居文化与民俗风情”为宣传主题等来开发国内市场。

2.再现重要历史场景

名人、名事、名物、名居、名画、名街,对于提升历史文化环境的品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最具吸引游客的地方,对于与此相关的场所均应保留,能恢复的尽力恢复,不能恢复的要保留空间,立碑说明,有条件的地方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昔日历史情景。拍电影是文化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乔家大院继“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拍摄后带来了一次旅游热潮,1996年乔家大院游览人数23万,1998年上升到28万。

3.开发地方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这两类商品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结晶体,融历史、文化、观赏、纪念与实用为一体,是流动的文化,是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发展文化购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对策

1.文化要素全面保护

历史文化要素是历史城镇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论是集中分布还是分散分布,均应严格保护。不论一级、二级、三级甚至无级(待批),这些要素共同编织一幅美妙无穷的历史画卷,它们都是历史乐章的音符,每一个要素都给人一种联想、一种信息。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为这些历史文化要素保留生存空间。

2.文化氛围严格控制

对文化要素的保护,不单纯是保护要素本身,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要素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平遥古城,城墙内的文化氛围主要是由3797处四合院构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民居的翻新改建,城墙外的文化氛围是由护城河、环城绿带构成,必须严格控制现代建筑与城墙之间的距离;从国内外类似经验来看,至少要预留100米宽的绿带,建设成为融水圈、文化圈和绿圈于一体的古城文化氛围控制带。

3.合理布局内外道路交通,合理组织构建文化通道

伴随旅游业的发展,现代人流、车流对历史环境的冲击是巨大的,有限的环境容量与巨大的客流量形成日益突出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之一就是改善交通,加速对流,不走回头路,人车分离,形成步行游览系统。对流的形成是自然的,而不是强制性的,这就要求对流路线是环状的文化通道,以文化为动力促进对流的形成。平遥古城旅游对流路线以城墙与城内主要旅游点、环城绿带形成多层次的环状旅游路线。可以借助马车、骡车、人力三轮车、轿子等交通工具来提升文化通道的特色。

文化通道另一种形式就是视觉通道,平遥古城的视觉通道规划主要是要求铁路线与城墙之间的地带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发展,保护火车与城墙之间的视觉联系。

4.接待服务设施融合多元文化

接待服务设施要融建筑文化、服务文化、餐饮文化、娱乐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历史环境区的服务建筑形态同样要服从整体风貌保护的要求,但其内部设施却可以现代化;服饰与服务过程是传统的,但微笑是现代的,餐椅、餐具、餐桌与餐饮制作、原料、风味是传统的、地方的,但餐饮的人是现代的。旅游者在文化观光游览之余,还要参加各类娱乐活动,除了地方性、传统性、民俗文化活动以外,现代娱乐文化仍不可缺少。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在冲突与磨合过程度中走向融合。

5.整治文化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这里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噪声环境、卫生环境和视觉环境,这些方面直接影响文化本身的形象与旅游吸引力。平遥古城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环境卫生差,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景观乱等直接影响其旅游形象,悠久的历史文化需要高雅的环境来映衬。

6.区域文化的整合

旅游发展仅凭一个点很难形成气候,必须借助区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形成多日游路线,组合成各类旅游产品,吸引各类游客;晋中地区平遥是世界文化遗产,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处国家森林公园(榆次乌金、寿阳方山、左权龙泉山),二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介休绵山、灵石山)、数座文化大院,这些资源的整合将形成特色非常突出的文化旅游区,与北边的大同旅游区、南部的运城旅游区、毗邻的太原旅游区形成更大的区域整合,构成山西最重要的旅游区和旅游路线。旅游发展是文化整合的动力机制,通过整体宣传、旅游道路交通畅通、旅游路线,旅游服务联网等来实现文化整合的旅游优势。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搜索建议:
热闻

 《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数...

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小的时候努力是为了能够上一个好的学校,长大之后努力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所以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工作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