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在最差的时代躺平,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主题:想要成事,把工作当最好的修行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327篇文章  

最近又是“金九银十”求职季,后台有不少粉丝留言问叔:

“实在是不想干了,但又没找到合适的下家,再坚持一下还是直接裸辞?”

不得不说,叔第一反应是真牛X!

这年头都“铜九铁十”了,竟然还敢动离职的心思,是家里有矿?还是官二代、富二代?能直接啃老?

就目前这经济环境,别说跳槽了,应届生求职都难。

如果你既非富也非贵,那就听叔一句劝:直接躺平吧!

要知道,在最差的时代,躺平,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1

当代应届生,人均“舔狗”

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是老生常谈,最近几年,难度更是年年刷新。

有网友爆料,今年大厂秋招甚至发生了一些史无前例之事:

先是狼多肉少的困顿局,网易互娱招聘50个岗位,结果却收到了两万份简历。微软光是清华的简历就200多份。

再是超高门槛的艰难局。阿里今年的招聘要求已经提到了硕士,且只要点名的23所高校本硕。

如果你只是本科,不好意思,哪怕是清北也不行。

字节跳动更是点明只要清北复交,其他一律免谈。

最后还有无路可退的白给局。魔方研发12个实习生,最后转正的只有3个,非研发几乎没有岗位。

应届生已经人均“舔狗”,岗位照样是高不可攀。

就连他们赖以生存的校招,今年也只剩一个月,投崩了服务器不说,最后挤破头好不容易投的岗位还被直接取消。

更残酷的是,以上都是近年来号称“好就业热门专业”的计算机类岗位,偏向理工男,都如此艰难。

其他女生居多的文科类专业,乃至偏门、冷门专业,简直细思极恐。

智联发布的《2022春招市场行情》中,热招行业TOP10的竞争指数平均值为17.73,而去年同期仅为9.94。

这意味着,同样的岗位,今年的竞争对手直接扩大2倍。

甚至有网友吐槽:“本科毕业时看不上的公司,研究生毕业后却够不着了!”

企业成功逆袭,实力演绎“今天的我你爱答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可能有朋友要问,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啊?叔只能说,没有尽头。

疫情不结束,经济就翻不了身。

照目前形势来看,新冠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所以未来的就业局势,八成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2

大厂就业难,体制内也悬

大家趋之若鹜的大厂,今年集体“翻车”,没能担起解决就业的重任。

除毕业生确实太多外,经济下行也难辞其咎。

就连中国最有科技含量的华为,今年的企业目标都变成了“活下去”。

要知道,早在2016年,王健林随口定下的小目标都是一个亿。

任正非预判的经济形势是,未来10年,全球经济将会持续衰退,华为不赚钱的部门将会全部被砍。

最大限度削减成本,增加盈利,才是活下去的不二之选。

什么全球化梦想,在生存危机面前都是扯淡。

企业轮番裁员、自顾不暇,直接后果就是岗位少、就业难,但生活总得继续,没工作就只能考公考研。

再看公考大军,近年来可是肉眼可见的暴涨。毕竟这年头,多牛逼的企业都可能面临生存问题,但体制内永远不用发愁。

相关数据显示,华东政法今年的就业率只有20%。

大量的985硕士生跑到县城去考公务员,只要有编制,哪怕是清洁工都愿意做。

名校高材生都下沉底层小县城了,普通打工人自然无路可走。

但中国接近1500个县城,90%的县城财政都无法自给自足,另外10%可以自给自足的靠的也是土地财政,现在县城的房地产市场想必也不用叔多说。

更何况除经济问题外,体制内的稳定也得存疑。

山西河曲某县,因财政危机,8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1954名事业编精简到659个,三分之二直接下岗,还有体制内75个科级干部直接卷铺盖走人。

说好的铁饭碗怎么说没就没?当然是因为缺钱。

经济危机,一切皆有可能,更何况体制内单位也要存活。

地主家的长工也分三六九等,饭不够吃,自然会去人留粥。

3

寒冬来临,躺平才有生机

就业难,考公考研难,连体制内都危机四伏,谁还敢瞎动?

之前叔就说过,这年头企业想活,无论大小,降本增效都是最佳策略,个体生存亦是如此。

把时间、经历都花在刀刃上,降低负债和成本,能不添的东西都先别添。

像跳槽、炒股、买房、创业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更是想都别想。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可以的话尽量还是先找份儿工作苟着,千万别信什么灵活就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群已高达2亿。

而在这2亿的灵活就业人口中,正常缴纳社保的只有4853万人,参保率不到24%。

这就意味着,当代就业形态主流灵活就业人群中,76%的人连基本生存可能都无法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叔说的找份儿工作,是骑驴找马,找到驴群里最适合的那头。

而不是饥不择食,响应国家号召直接进厂。

倒不是看不起工厂,主要是中国的工厂大多都是简单加工,可替代性太高且无上升空间,一旦进去,后期再想转行可就难如登天。

至于在职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苟在目前的岗位上吧。

你可以付费学习,给自己多条后路,但千万别冒险脱产折腾。

听叔一句劝,疫情当前,经济萧条,就别指望着要赚大钱。

毕竟,好时代都没赚到,指望这个时候翻身,更是天方夜谭。

比起逆着经济规律,与大环境抗衡,不如直接躺平。

能够维持现状,不降低生活质量,就已经跑赢80%的人了。

运气够好的话,在别人翻车时稳住,何尝不是另一种人生赢家?

END

最后送上一手新鲜福利:

过去7年,我连续抓住了6次风口,从自媒体、海外保险,到写作课、房产俱乐部、品牌课、视频号等,一次次起盘成功。

这里的核心在于,用优质的内容获取流量,搭建个体商业闭环。 在大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这依然是普通人商业起盘的最好杠杆,也是普通人最大的护城河。

于是,我将自己过去的商业化底层逻辑展现,并挑选了学员里最值得学习、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看头的案例,进行简单拆解。

汇总成这份 《个体商业闭环指南》 (各行各业案例更新中)

希望能帮助职场人、自媒体人、个体创业者、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商业模型。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领取,还能围观朋友圈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