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稻盛和夫:做事业的人,要努力实践这5条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稻盛和夫

本文精选了稻盛和夫著作《企业成长战略》《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六项精进》(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希望本文能对您的人生事业有所启迪。

一、开拓事业的前提,是要具备善的意识

当我们具备善的意识时,正好与“所有生命,祈愿你们好自为之”这一善的意识不谋而合。此时,一切都会顺畅,事业成功,不断发展。相反,如果逆意识而动,结果必然失败。

如果这么思考的话,企业没落和衰亡的原因也可以得到解释。比如,企业为什么破产?就是因为企业在顺利发展时“没做过什么好事”“没做过为社会为世人奉献的事”“企业发展以后,不再认真努力了”等。也就是说,没落和衰亡是违反了意识而得到的报应,如此而已。

近年来,一些过去曾受到高度评价的企业倒闭了,倒闭前企业的惨状被暴露出来,那些曾经名扬天下、受人尊敬的著名经营者,随之在顷刻间威望扫地,坠入痛苦的深渊。其中,既有经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才从发展转入衰退的企业,也有最近迅速蹿红,仅仅经过几年高速成长又瞬间坠落的“风险型企业”。无论哪种企业,都是在功成名遂之后就轻易地分崩离析了。

西尔弗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大家都不相信‘因果报应的法则’吧!因为做好事就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有坏的结果不能及时而鲜明地呈现,所以大家都不相信。确实,在短时间内,这样对应的结果往往显现不出来,但是从10年、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因果一定会对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差。“因果报应的法则”正确无疑!

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想的事情,在几年或几十年后的结果还不能确定,但结果一定会出现。现在我们所产生的结果成为原因,将来一定会作为现象呈现。到那时再惊慌、再悲伤,悔之晚矣。我希望大家务必把这一条铭记在心,天天思善行善。

二、开拓事业,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何谓事业家?能把看起来人人会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便是事业家。这听起来似乎像禅学一般玄乎,但其道理的确真实不虚。事业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许多企业家在白手起家时,做的都是毫不起眼、稀松平常的生意。

如今,“新兴企业”这个词被广泛使用,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投资,不少人可能会想:“如今不少新兴企业可谓占尽风头,它们要么拥有优秀的技术,要么拥有特征鲜明的业务,成了投资界的宠儿。与之相比,我的公司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都不出彩,究竟该如何生存呢?”的确,假如在创业之初便具备人无我有的技术,开拓前无古人的领域,那自然能够获得非常大的优势。但在我看来,与这样的成功者相比,那些在稀松平常的普通行业创业成功的人更值得尊敬,也更具有榜样作用。

有的经营者是白手起家,有的则是子承父业。但纵观如今的中小家族企业,将近一半的年轻人似乎都不愿意接班。有的行业和生意在我这代人看来颇有前景,但在年轻人眼中并非如此。因此不少年轻人不愿继承企业,宁愿大学毕业后在大公司当个白领。但有时造化弄人,比如父亲年老体衰,病情日益严重,于是他们只得听从召唤,在将近40岁时辞去工作,子承父业,成了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在我接触的人中,有不少属于这种情况。

传统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往往比较平凡,既没有高科技,也没有新话题,因此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愿意子承父业,但迫于各种现实原因,譬如刚才提到的父亲年迈,或者自己是家中长子,于是极为不情愿地被“赶鸭子上架”。像这样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班人,由于对自己公司的生意并不看好,因此不会对自己的企业和事业产生自豪感,于是导致公司业绩低迷。要想让继承来的企业发展壮大,首先要转变消极的心态,要打心底认为“这样的事业太棒了”“父亲交给我的生意太棒了”“我对这份事业感到骄傲”。换言之,唯有心境转变,企业才会转变。

事业之路并非铺满红毯的华丽天桥,而是始于足下的崎岖路途。许多令人羡慕的事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平凡事业的不断积累。总之,所谓事业家,就是能把看起来人人会做的简单事情变成事业的人。

三、开拓事业,要有水滴石穿的坚强意志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启示,我每次都会把这样的心得记在本子上,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公司内外的人们作解释。

我将自己思考的有关经营的原理原则称为“哲学”。其中有“重视独创性”、“成为开拓者”等许多提倡积极果断地向新事物发起挑战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为实现新目标的方法,我又提出“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及“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反复钻研创新”等原则。

再进一步,要在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不断实现经营高目标,我又提出经营者必须具备像格斗士那样“燃烧的斗魂”和洞穿岩石般“坚强的意志”。

除此之外,我还谈到了经营者必须掌握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手法,包括要精通实用的企业会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会计的体制等等。

但是,作为经营者,我认为这些经营思想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归根结蒂还在于经营者必须具备慎重坚实的经营态度,必须构筑绝对安全的经营基盘。

回顾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我强烈而深切地感觉到,正是有了正确的经营态度和思想,才有了我们企业的今天。而为了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近来我强烈地感觉到,还有一条也极其重要。

这就是经营者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社区等等,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和谐相处。必须以关爱之心、利他之心经营企业。

四、开拓事业,要做好储备以应对不可预测的危机

凡是优秀的企业,都会把萧条看做再次成长的机会,把萧条当做一种考验,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京瓷自创办以来,我就用这种思想经营企业。

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储备”。企业储备了多少现金,能够承受多长、多重的萧条的打击,在萧条中有无实力抓住新的机会,重要的就是有无足够的“储备”。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却不喜欢我的经营思想,因为我储备了大量的现金和存款。

但是,企业过于“瘦身”就无力承受危机,没有储备也无法抓往再发展的机会。要把萧条、把危机变成机会,就必须在平时不断增加储备,经营企业应该脚踏实地。我从制造、销售电子零部件起步,一开始就置身于所谓“实物经济”领域。

然而对于电子商务领域,我虽然预测到它的发展前景,但因为缺乏知识,就没有这方面的缘分。

企业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不能发展也不能生存,经营企业不能自以为是。

五、开拓事业,要从更高层次和境界出发

许多中小微型企业既缺乏技术实力,又只会生产单一产品,但由于害怕自己的公司倒闭,在这种危机感和饥饿感的驱使下,再加上努力钻研和探索,通过不断研发技术和产品,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这便是中小微型企业成长为骨干企业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呢?

设定目标是关键,假如单纯把欲望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那么就会把目标转化为一系列数字,一旦目标达成,危机感和饥饿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满情绪,于是企业便无法进一步成长,只能停留在骨干企业的层次上徘徊不前。

换言之,如果企业家只把满足私欲和赚取金钱作为奋斗目标,那么其规模和格局只能止步于骨干企业。若想从骨干企业跃升至大企业,就必须转变观念,即不再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基于自身的欲望,而是从更高层次和境界出发。

我曾经做过题为“谦虚不骄,更加努力”的演讲,也一直坚持慎独,告诫自己切勿骄傲自满。该思想的原点是“不可将个人才能私有化”,正因为我一直认为人不可将自己的才能私有化,所以才能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纵观自然界,可谓充满了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物和人类同生同栖在这颗星球上。尤其在人类社会,既有能力出众者,也有能力平平者,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人。假如人人都具备领导才能,人人都是企业家,那么谁来具体执行?谁来落实计划?谁来负责劳动呢?这样一来,社会必然会失去平衡。社会成立的条件是分工合作,有的人管理企业,有的人认真工作,有的人提供服务,这种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见,为了让社会和谐运转,拥有领导才能的企业家亦是不可或缺的,有需求就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有的人生来就具备管理企业的才能。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