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最豪横的锂业富豪,上位了

作者:郭儒逸

他们不像互联网少壮派那样光彩夺目,也不如某些同辈大佬家喻户晓,他们生在五六十年代,坐了多年的冷板凳,现在成了最炙手可热的一群人。

他们是一帮锂业富豪。

 壹

一个月前,一家叫天华超净的上市公司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33亿-36亿元,同比增了10倍左右。

这家公司早在2014年登陆创业板,上市八年,它累计的净利润不及今年上半年的一半。

业绩暴增的密码是一款叫作“氢氧化锂”的产品——这是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火热,今年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销路紧俏,氢氧化锂的市价也在过去一年连翻了数倍。

在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天华超净背后的裴振华荣建芬夫妇,排在第149位,财富为90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裴氏夫妇合计持有天华超净34.5%的股份,分列前两大股东。在苏州,他们成了当地富豪俱乐部中最顶尖的那一小部分。

裴振华。

裴振华生于1959年,他最开始做的并不是锂业生意。1997年,38岁的裴振华下海创办公司,瞄准的是防静电市场。直到上市之前,天华超净的主营业务还是防静电产品和医疗器械,与锂电材料没有丝毫关系。

或许裴振华应该感谢宁德时代的曾毓群。2015年,裴振华与人合伙成立宁波联创,这一年,宁德时代刚成立四年。在同年宁德时代的股改中,宁波联创以约九千万的价格受让宁德时代15%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裴振华也曲线涉足锂电行业。

宁德时代在2018年上市,去年5月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25块的发行价,现在涨到了500多块。宁波联创至今仍是宁德时代的大股东之一,按照目前的总市值,它手里的宁德股票价值超过850亿。一笔九千万的投资,让裴振华成了超级赢家。

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董文华的一首《春天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受到滚滚春潮鼓舞的,还有蒋卫平和李良彬。

他们后来分别创办了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

蒋卫平那年42岁,他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机械厂,后又调入中国农业机械西南公司。1997年,不甘于现状的他决定辞掉铁饭碗从商。

蒋卫平。

蒋卫平成立的公司叫成都天齐实业,开始主要做矿物进出口生意。当时四川遂宁的一家县属锂盐厂正在惨淡经营,此后几年间,因亏损严重一度濒临破产。2004年机缘巧合下,天齐实业全资收购这家锂盐厂,第一次迈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锂行业。

工科出身的蒋卫平对元素周期表兴趣浓厚,他朦胧地意识到锂业的前景会很广阔。原本资不抵债的锂盐国企在他的经营下起死回生,2010年,由其整体变更设立的天齐锂业在深交所上市。蒋卫平的资本羽翼渐丰。

在整个锂行业,最上游的锂矿资源始终是各家所必争。2014年,赌上全部身家的天齐锂业和蒋卫平成功收购了澳洲泰利森(它一度垄断国内90%的锂矿供应)。这是一次典型的蛇吞象式收购,也是一次让蒋卫平经历从弹尽粮绝到最后险胜的激烈商战。最终,天齐锂业战胜了强劲的国外对手,如愿以偿。

  贰

当时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前夜。锂业上下游的从业者们各自跑马圈地,积蓄着子弹。

2018年,天齐锂业又进行了一次关键的海外并购——以40.6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锂矿巨头智利SQM公司23%的股权。但这笔交易天齐锂业只能自筹约7亿美元,银行贷款则高达35亿美元。按照蒋卫平的打算,天齐锂业当时正酝酿赴港上市,成为“A+H”股后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来支付巨额的贷款本息。一切看似完美,负债也并不足虑。

这两次海外大收购正值天齐锂业的扩张期,业绩爆发式增长,“中国锂王”的影子隐约可见。2018年的四川省内富豪排名中,蒋卫平仅次于新希望的刘永好和通威的刘汉元,高居第三位。

而和天齐锂业为业内“一哥”位子缠斗的,正是李良彬的赣锋锂业。

1967年出生的李良彬要比蒋卫平小12岁,1997年,他同样从国企辞职下海,与几人合伙在江西新余市开办了一家金属锂厂,即赣锋锂业的前身。经历了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以及早期的艰难支撑,李良彬的赣锋锂业从基础的金属锂起步,逐渐成为全品类的锂业巨头。2010年,赣锋锂业也叩开深交所大门,并于2018年成为首家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锂业公司。

李良彬。

至于老对手天齐锂业,终于在半个月前登陆港交所,成为今年以来港股最大的一宗IPO。

不久前预披露的业绩数据,可以表明两家锂业巨头的“恐怖”:今年上半年,天齐锂业预计净利润为96亿-116亿元,同比暴增110-134倍。赣锋锂业同比增速要缓和许多,但净利润水平也维持在72亿-90亿。在总市值上,截至7月28日收盘,两家更是分别达到1900亿、1831亿,称霸A股整个锂业板块。

坐了多年冷板凳之后,李良彬还一度成了江西首富。

与裴振华类似,和宁德时代绑定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叫徐金富的人。

徐金富是浙江富阳人,在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他以380亿身家位列第531位。而他财富的主要来源,是所执掌的上市公司天赐材料。

徐金富。

天赐材料主营锂电池电解液业务,电解液则是锂电池的四个构成要件之一。去年,天赐材料一半的营收,就来自于最大的客户——宁德时代。

相比公众对天赐材料的陌生,其实徐金富在进军锂业之前,还联合创办过一家更为人熟知的公司,即蓝月亮的前身道明化学。

那是1987年,几名从中科院广州分院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打算一起创业,对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来说,这个决定过于大胆,以至于饱受周围人非议。这几个人中,就有徐金富和罗秋平,后者现任蓝月亮总裁。

徐金富通过出售股权拿到第一桶金,但在随后的另一次创业中几乎全赔了进去。1995年,就在蒋卫平和李良彬还在犹豫跳出体制时,他来到了广州,重新做起日化原材料生意。到2003年,他的新公司天赐材料已在业内站稳了脚跟。

转折发生在2004年,嗅觉敏锐的徐金富决定把业务扩张至锂电池电解液。 他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并且自己从事的日化材料行业与锂业相通,都跳不出精细化工材料的圈子。

 叁

除了生产电解液,徐金富还把产线拓展到六氟磷酸锂,这是生产电解液最关键的原材料。2014年,在锂业浸淫十年的天赐材料,和天华超净先后在深交所敲钟。

过去十年间,有统计显示六氟磷酸锂的价格经历三轮上涨。虽然上半年其价格有所回落,但在整个2021年,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从每吨十几万元涨到了五十多万,涨幅超过400%。考虑到下游旺盛的需求,目前锂电池电解液仍是十足的抢手货,作为业内龙头的天赐材料,正赶上了行业的高点。

对头部锂业公司们来说,2010年的确是它们密集上市的年份之一。 这一年奔向资本市场的,还有一家叫多氟多的河南焦作公司。

多氟多的创始人李世江生于1950年,在这群锂业富豪中算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李世江。

李世江早年在河南当地的化肥厂、石化厂、造纸厂以及冰晶石厂都工作过,直到1996年,多氟多的前身——焦作市国营冰晶石厂濒临破产,李世江受命去挽救危局。情势很快被扭转。2006年,多氟多进入六氟磷酸锂领域,并逐渐成为这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供应商。上市之后,在2016年的新能源行业热潮中,多氟多迎来业绩和股价的巅峰,股价一年间暴涨近8倍,成为火热一时的“大牛”。

今年上半年,多氟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倍。72岁的李世江则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1.42%(截至一季度末),以最新的股价计算,这部分持股价值约42亿。在焦作当地,李世江是不折不扣的头部富豪。

在过去一二十年缓慢的崛起过程中,锂业富豪们当然也经历过周期波动,甚至是经营上极端危险的时刻。 比如天齐锂业拿下智利锂矿巨头股权的收购中,因锂业原材料价格阶段性大跌,身背巨额债务的天齐锂业几乎陷入绝境,2019和2020年合计亏损近80亿。这是被蒋卫平称为“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幸运的是,他们撑到了新一轮的转机。

今年年初的新年致辞中,李良彬也曾告诫赣锋锂业上下,称锂产品的周期性非常明显,有20万元的昨天,也可能有4万元的明天。

锂业富豪们似乎很清醒。他们的财富故事不像房地产黄金年代时的咋咋呼呼,也远不如互联网行业的热闹与大开大合。与一些同龄的商界同行相比,他们低调的太多了,没有惊人语录,没有前呼后拥。就连最悲惨的那些时刻,都没什么人愿意多看上一眼。

这个行业也很难讲究速成。几家头部公司的上市时间,从成立时算起,普遍都超过了十年。这一点和后来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相比,效率上差的太远。没有媒体上耸人的商战,更没有全民直播般的成长史,他们似乎一直处在边缘地带。

现在,这些生于五六十年代的锂业富豪来到了中心。地产商和互联网的老板们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十年前的影子。

锂矿一响,黄金万两。

搜索建议:最豪横的锂业富豪,上位了  
热闻

 【歌词】Mr. Monkey /...

「Mr.Monkey」作詞∶角田崇徳作曲∶角田崇徳歌∶HANGRY & ANGRYそっと 僕らの匂い 混ざり始めたこの部屋の生温い空気が僕たちフタリの温度ずっと...(展开)

热闻

 小学生写大自然的作文400字

【精选】小学生写大自然的作文400字四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