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元代瓷器历史发展

元代瓷器的发展虽不及宋代那么引人注目,但也开始表现出新的发展特色。如果说宋代空前发展的制瓷业是南北方瓷业竞相繁荣、官窑与民窑竞相发展的结果的话,那么元代制瓷业的特点就是突出江西景德镇瓷业,使其跃居全国瓷业之首

另外,元代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烧窑方法,即分室龙窑。这种窑依山而建,倾斜度为12-20度之间,长度近60米,宽2—3米,分窑室17间。特点是: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同时烧成,在窑室的前、中、后部不同的窑温下放置不同的产品;适合以柴为燃料,升温快,冷却也快,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元末明初,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葫芦型窑,之后演变为蛋形窑,且延续使用至今。

青花

编辑

元代的青花瓷器处于成熟期,蜚声中外、驰誉艺林。青花瓷的特点是: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莹润但常有积釉,积釉有时如泪痕。

元代青花原料有进口和国产青料两种。经过对两种原料的测试表明:进口料中除含钴外,还含有高铁和低量的锰,以青花色泽浓艳、有铁锈斑和黑褐色斑点为特征,采用影青作面釉,多用于描绘高大器物上多层次的繁密纹样。大部分呈色青翠,有一部分过烧的瓷器青中泛紫,欠烧的则青中带灰。并且,色浓郁而无晕散,白中闪青的底釉衬托着浓艳的蓝色纹饰,显得明亮动人。

而国产的青料中含锰量高、含铁量低。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色匀而无散晕,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国产料所画的青花瓷,大都属小件,纹饰简单、较草率。

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盖内不施釉,器胎轮旋纹粗糙,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口。

元青花纹样特点为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称为“满画”。这是元、明两代特有的绘画技法。一般是纹样勾线后填色留空白,如花、叶、山石、人物衣纹均有这一特征。覆莲瓣之间多互不相连,其中多画卷草或杂宝;莲瓣轮廓通常为一粗一细两根线条,不另填色;云启用粗细线条双勾三层,中间加饰水波荷花、花卉、瓜果和马、鸳鸯、云雁等;菊花多单层花瓣,双层的较少;海水纹精细工致,有鱼鳞状左右背向漩涡,浪花如芽状尖细排列;撇口瓶及碗的里口沿画回纹、卷草纹,其他器物上也常见用回纹、卷草纹作边饰;龙身细长、疏发、蛇尾或火焰状尾、细颈、头较小、单色或双角,龙鳞有斜方格纹或加渲染等,三爪或四爪,不见五爪;风头似鹦鹉,鱼鳞状细羽片,l一5条长羽尾;麒麟画成鹿头、牛蹄、马尾;卷草纹无中心连续波谷线,各个纹样单位分开画,与明初画法有别;人物着色用竖笔上下渲染,在浓笔边线内梁淡色或衣纹留白。除此之外,特征性纹样还有:蕉叶纹中茎满色、莲叶呈规矩的葫芦状、牡丹花叶肥大规整、竹叶尖向上、蝌蚪状云纹、梅花全开的呈五个圆圈、枝干上有刺状小枝等。

釉里红

编辑

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是一树绽开的两支并蒂花。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做呈色剂的,其烧制难度颇高,呈色鲜艳者为少。因为在低温氧化气氛下,铜红釉会烧成绿色或啡褐色,而过高的窑温又会把红烧飞。所以,在罩以透明釉之前绘制蕴含纹,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的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的釉下彩装饰,具有鲜艳、明快、吉祥、喜庆之风韵,是元代景德镇窑的创新之作。

釉里红瓷器有三种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但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所以用细线条描绘图案花纹的釉里红器烧成比较困难。二是釉里红拔白,其方法是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上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以胎釉的本色显现出来。三是釉里红涂绘,即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及釉里红涂绘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飞红的现象。

评估釉里红产品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同一窑口所产的釉里红成品显色稳定、色调一致;二是所绘制的图案线条经烧制后仍然清晰。具备这两点者为佳,反之为劣、废品。

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现存的一件标有"至元戊寅”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红流传至今的珍品。由于釉里红瓷在元晚期才出现,因此其的发展和成熟并不在元代,但其为后世制作釉里红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卵白釉

编辑

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卵白釉的特征是:胎体厚重、胎质坚硬细密、釉层较厚、呈失透状,釉色白中泛青、如鹅蛋白。这种产品也被为“枢府窑器”。“枢府”是元代军事机构枢密院的简称,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

元代烧制白瓷的成功经验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釉下、釉上彩绘瓷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枢府瓷和影青白瓷都是白色胎骨,但前者比后者胎体厚重;枢府瓷釉色肥厚滋润,比青白瓷厚得多,釉面光泽暗弱、不透明;青白瓷的釉青绿色较为明显,是一览无余的透明釉,玻璃质感强。枢府瓷一般圈足较小,足壁较厚,削足整齐,足内不施釉,足底心有乳钉状凸起,俗成鸡心点。枢府瓷还有精细和粗俗之分,精细的枢府瓷往往以印花为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云龙、云凤、云鹤、孔雀、花蝶、缠枝莲等。

4

青白瓷

编辑

景德镇青白釉瓷器的生产盛于宋代,而元代继续烧造。

元代青白瓷的生产中心仍在江西景德镇,江西其他地区及福建、广东也都有生产,故有“江河川广器尚青白”之说。其胎釉特征与宋代有所不同: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胎土中氧化铝的含

量增加,烧成温度更高、胎质更白,器物很少变形。釉为石灰碱釉,即在釉料中掺入适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碱金属钾和钠,同时降低氧化钙的含量。由于釉的黏度提高,不易流淌,烧成后釉面失透,光泽柔和,釉色比宋代略白,但不如宋代影青的玉质感强烈。

器物造型除碗、盘、瓶、炉、罐、枕外,还新出现了扁型执壶、葫芦形执壶、多棱壶、笔架山、动物形砚滴等。造型特点是厚重加厚,显得釉层较薄。

元代青白瓷比较注重装饰,普遍采用印花、刻花、划花技法,其中

以刻印串珠纹最有特色,此外还有褐色彩斑装饰。

5

蓝釉

编辑

在做好的瓷坏上满施含钴釉料,经高温焙烧呈现蓝色,娇艳光润,是元代景德镇镇窑的创新之作。通常蓝釉与描金花或白花纹样相配装饰,鲜艳悦目。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蓝釉白龙纹盘扬州博物馆收藏的蓝釉白龙纹梅瓶,都是不可多得的精美之器。

6

发展和形成

编辑

瓷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元代瓷器尤为繁盛,在元代,忽必烈率大军覆灭了汉族在南方的赵宋政权,进而控制了整个中国,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对峙的分裂局面。由此,国内市场统一,商品经济繁荣,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此时,元政府对于有一定技能的工匠较为重视,免除官匠的其他一切差役,且准其职业世袭,客观上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元政府对瓷器的生产也极为重视,税收中就列有“瓷课”一项,把瓷器的税收作为政府的一项财政收入。

元代瓷器的发展虽不及宋代那么引人注目,但也开始表现出新的发展特色。如果说宋代空前发展的制瓷业是南北方瓷业竞相繁荣、官窑与民窑竞相发展的结果的话,那么元代制瓷业的特点就是突出江西景德镇瓷业,使其跃居全国瓷业之首。元代后期,由于海上交通发达,政府比较重视对外贸易,包括制瓷业在内的手工业生产发展很快。这一时期的瓷器外销数量、质量均较宋的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外,元代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烧窑方法,即分室龙窑。这种窑依山而建,倾斜度为12-20度之间,长度近60米,宽2—3米,分窑室17间。特点是:装窑容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同时烧成,在窑室的前、中、后部不同的窑温下放置不同的产品;适合以柴为燃料,升温快,冷却也快,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元末明初,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葫芦型窑,之后演变为蛋形窑,且延续使用至今。[1]

元代瓷器有哪些特点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时间短暂,陶瓷生产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元代瓷器的存世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现有的出土和传世器物看,元代瓷器的工艺有以下主要特点:

1最明显的是底足不上釉,露胎

2器物底足呈乳钉状突起,有旋纹

3器物圈足修胎草率,较粗糙,大多是圈足内斜削。

4釉层中的气泡,没有元代以前的瓷器那样疏朗,显得比较密集,也能看见气泡中的大小不同层次。

5底足都是圈足,少饼足和玉璧足。

6底部圈足明显看见粘砂。

7器物集釉和开片处,用一百陪的显微镜观察,可看见很多的窑灰渣。

8大多器物都是接胎,器物里面拉坯的指印痕和接胎留下的凸出痕迹明。

9器物釉层中,棕眼,缩釉,橘皮纹明显

搜索建议:元代瓷器历史发展  元代瓷器历史发展词条  
热博

 请问大家遇到过哪些骗子公司?

1、没有网址,或者是名不副实的网址,这样的公司我们都不能了解,那怎么去为他工作。2、介绍很短,大多以本公司正处于急速成长阶段,特需要大批英才,同样是没有网址,没...(展开)

热博

 【歌词】泪光闪闪源来有你 / 歌...

流星雨交织的银色天幕就像你离开时如此的仓促闪亮的蓝月光倒影水舞和暖的风吹皱想你的心湖如果有你还在我身边该多好就不会含泪的微笑只有你知我心最想给谁拥抱当我寂寞当我...(展开)

热博

 梁启超儿子 梁启超第10个孩子

十子一览表浏览整理梁启超家书的时候,常常为他的处世的智慧所折服,也为他与儿女之间的温情互动所感动。但是当读到1926年9月27日的那封家书时,我是深深的震惊和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