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

第9课 藏象——六腑、奇恒之府

六腑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將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

六腑,在古代,腑写作“府”,“府”是中空的,是盛放物品之处,有出有入。

六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说明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受纳、腐熟、消化、传化,处于连续不断的虚实交替之中。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七冲门:消化道的七个关隘ai。

《难经·四十四难》:从饮食物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胃之上口:为贲(ben)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会:为阑门。

下极:为魄门。

位置: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相表里。

形态:中空的囊状器官。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灵枢本神》:“胆者中精之府”。

“中精之腑”

胆汁(“精汁”)

胆汁:色黄绿,味极苦,由肝之精气所化生,以助消化饮食物。

1.贮藏和排泄胆汁

生理:胆汁的化生和排泄受肝主疏泄功能调节。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

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

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

病理:肝失疏泄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厌食、腹胀、腹泻

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发为黄疸(身面目、小便皆黄)。

(阳黄,面色像橘子色——茵陈蒿汤,去肝胆湿热;阴黄,面如烟灰熏色——茵陈五苓散)。三月茵陈四月蒿,茵陈可以做汤、裹面油炸、加面粉蒸。茼蒿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滞留——日久易形成砂石。(吃肉多的人)

(结石小的话,可以排出来,结石大的话可以碎石再排出来,若结石大而形状异常,则只能手术)

2.主决断,调节情志

生理: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调节情志。

病理:胆虚痰扰:口苦,呕逆,心烦不寐,惊悸不宁。

(温胆汤,君药为生姜)

胆既为六腑之一: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之腑之一。

胆又属奇恒之腑之一: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府之一。

(因为胆藏精气又传化物)

位置:位于膈下,上连食道,其连接处称为“贲门”;下通小肠,其连接处称为“幽门”,是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胃腔称胃脘,分为上脘、中脘、下脘三部。

胃与脾相表里。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之本也。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论》)。

1.主受纳、腐熟水谷

概念:

受纳:接受和容纳饮食物。

腐熟:胃中阳气对饮食物的蒸化作用,形成食糜(水谷精微的前身)。是指胃的初步消化作用。

胃气:泛指脾胃的运化功能。

病理:

胃阳虚:完谷不化,纳呆、胃脘疼痛等。

2.主通降,以降为和

概念: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后,欲及时下降于小肠,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降浊是受纳的前提。

病理:

胃失和降:纳呆,口臭,脘腹胀满疼痛,便秘。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酸腐,呃逆(打嗝)。

(脾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腹胀,胃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呕吐)

3.胃的生理特性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易成燥热,津液受损。(脾为阴土)黄元御

据此,古人治胃病,创“养胃阴”法, 治疗胃病以甘凉柔润或甘寒生津的药物为主。(多汁的,荸荠、藕片、芋头、麦冬、生地、沙参、玉竹)

方剂:一贯煎、沙参麦冬汤

胃气:

⑴ 脾胃的运化功能;

⑵ 脾胃运化产生的气血;

⑶ 胃的功能;

⑷ 正气。

胃气主要反映于:

脉象(从容、流利、和缓);

舌苔(有根);

面色(红润光泽);

抗病能力;

可判断疾病的预后。

保胃气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

咽干舌燥,口干口渴,纳食减少,或虚痞不食,或全无食欲,口淡乏味,咽食不利,呕吐,或干呕呃逆,胃脘隐痛,嘈杂不舒,大便干结,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光红,或干红少津有裂纹,脉弦细而数,或细数无力等症。

人以胃气为本:

胃病忌吃“生冷硬”,可以多吃小米粥。

九大难消化食物

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巧克力、柑橘汁、

土豆泥、生洋葱、冰激凌、西兰花和卷心菜、豆类。

胃病的“三分治七分养”

胃病五养

1.保暖护养: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2.饮食调养: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粘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忌嘴保养: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4.平心静养:

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5.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有氧运动,不要剧烈运动

小肠

1、主受盛与化物

概念:

受盛:盛受胃下降来的饮食物。

化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生理体现于:

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的盛器;

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2.主泌别清浊

概念:

泌别是指区别;

清浊是指饮食物的精微和糟粕。

生理:

将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精微经脾运化输布全身,糟粕下降于大肠。

吸收大量水液与尿液相关。小肠主液。

病理:

泌别清浊异常:便溏,小便短少。

利尿可治疗腹泻——“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大肠

居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处为阑门,下口接肛门,其上中部绕行于腹部之左右,先升后降,古称:“回肠”,下部管腔扩大,下行至魄门,古称:“广肠”。

(回肠——结肠上段,盲肠;广肠——乙状结肠、直肠)

1.主传导排泄糟粕

大肠主传导糟粕,排泄粪便。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2.大肠主津

大肠能吸收部分津液。

病理:

大肠液亏:便秘。

大肠湿热: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

大肠实热:便秘,腹痛拒按。

大肠虚寒:腹泻。

传化糟粕,主津。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传化糟粕与以下四者均有关系:

A.肺气的肃降;

B.胃气的降浊;

C.脾气的运化;

D.肾的气化和固摄。

肛门:直肠末端,是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最后关口,因其借肺气下达而行使排便之作用,故又称“魄门”(另,魄通粕)

膀胱,又叫尿脬pao。

生理:

膀胱的功能为贮尿和排尿,与肾直接相关。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为“水腑”。

病理:

肾失气化,膀胱不利:小便不利,癃闭。

肾失气化,膀胱不约:遗尿,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三金片)

三焦

胸腑腔。

分布于胸腑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称孤府。

有名而无形:《难经》

三焦:

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下焦: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

油膜三焦说——清代唐容川认为“三焦古作瞧,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

《难经》哲学体系:命门——三焦——原气

认为命门是一个火脏,像小马达一样,不断转动产生的能量,就是原气,在三焦的通道里运行。所以在难经里,三焦是主化传导火的脏器。

《黄帝内经》认为三焦是一个水脏,阴阳学派

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均以三焦为场所。

元气是以三焦为通道运行全身。

“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难经·六十六难》

2. 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疏通;

渎,沟渠;

决渎,疏通水道。

三焦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水液代谢是以三焦为通道正常地升降出入。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病理:三焦气化不利,水道不畅:痰饮,水肿。

上焦:上焦如雾。开发,宣化,若雾露之溉。

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

中焦:中焦如沤。中焦脾胃的消化功能。

治疗原则:“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温病条辨》

下焦:下焦如渎。排泄糟粕和尿液。

治疗原则:“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温病条辨》

治上焦用花、叶之类轻的药,治下焦的病需要下沉,要用矿石类、树根类的,治中焦的病要讲究平衡,要用树枝、树皮类处于中间段的和果实类的药。

三焦部位划分及其功能特点

部 位 划 分

生 理

特 点

生 理 功 能

上焦

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上肢

上 焦

如 雾

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包括心 肺 输 布气 血的功能。

中焦

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

中 焦

如 沤

消化并输布水谷精微以化生血液。包括脾胃肝胆等脏腑消化饮食物的功能。

下焦

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

下 焦

如 渎

排泄糟粕和尿液。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等脏腑生成和排泄二便的作用。

奇恒之腑

<素问·五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

奇恒之府——脑

“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

“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脑为元神之府”李时珍.

1. 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

2. 脑主感觉。

3. 脑主肢体运动。(西医的小脑)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五脏精气充盛——充养——肾精——充盈化髓——脑为髓海

五神藏:

心藏脉,脉舍神,在志为喜

肝藏血,血舍魂,在志为怒

肺藏气,气舍魄,在志为悲和忧

脾藏营,营舍意,在志为思

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和惊

女子胞:

又称胞宫,子宫,子脏。位于小腹部,膀胱之后。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排泄月经

2. 孕育胎儿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肾中精气的作用

生理:

青春期:肾气盛,天癸至,月经来潮,具备生殖力。

老年期:肾气衰,天癸竭,绝经,失去生殖力。

病理:

育龄期:月经迟发,经少,闭经,不孕等。

2. 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女子胞月经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故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

3. 冲任二脉的作用

生理:

青春期:冲任二脉气血充盛,月经来潮,具备生殖力。

老年期:冲任二脉气血虚衰,绝经,失去生殖力。

病理:

育龄期:冲任失调,经孕失常。

一源三歧:冲任督都起于胞中。

肝藏血——冲任——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行血——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其病理为:经、带、胎、产。(妇人)

(小儿:麻、痘、惊、疳)

搜索建议: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热博

 “炸弹气旋”袭击美国加州

当地时间2023年1月4日,美国旧金山,被强风掀翻的加油站顶篷。当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炸弹气旋”侵袭,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风和暴雨。“炸弹气旋”即发生在中高纬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