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世上本没有耳鸣,不过是中气不足了,患者却...

世上本没有耳鸣,不过是中气不足了,患者却拿着六味地黄丸不离手,我说:见了耳鸣就补肾,这病要是能治好,猪都能上树。 前段时间,后台有个患者给我留言,说自己耳鸣一年多了,药页眉停过,可就是治不好,是怎么回事。 我问他具体症状,他说:“就是感觉耳朵一直嗡嗡响,而且最近乏得很,我觉的是肾虚了。” 我问他还有什么症状,他过了会儿说:还有经常腹胀,但吃的也不多,便溏。 他说:“大夫,我除了六味地黄丸之外,是不是还得吃点健脾胃的药啊?” 我说:“你一直在吃六味地黄丸?” 他说:“是啊,但效果一直不太好,所以我来就是想找找原因。”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说起耳鸣就像到肾虚。 中医说肾开窍于耳,肾气亏虚,也会引发耳鸣,但不是每个耳鸣病人都是因为肾虚啊。 我们对中医的一些理论不能生搬硬套,理论这种东西向来只是参考,永远不能代替临证的思路。 我跟他说:“见了耳鸣就补肾,你这病要是能治好,猪都能上树了。”立即让他停了药。 我看了他的舌象,舌色淡白,中间有明显的凹陷,少苔。 我当即就明白了,患者问我:“大夫,不看脉象能看的准吗?” 我说:“我这几十年治过的耳鸣,少说也有几千例,你这个问题不大。” 这显然就是中气不足,气血两虚嘛,补就是了。 我便给了他一个方子: 白术,黄芪,茯苓,甘草,党参,当归,白芍,柴胡,白芥子,肉桂。 药用三剂,患者说各症状都有减轻,又服十二剂,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原理是什么呢? 耳是宗脉之所聚,耳脉能不能通畅,要看中气能不能供给得上。如果脾胃不足,中气下陷,那么耳窍失养,就会引发耳鸣或者耳聋。 从患者舌象来看,明显是脾胃中气下陷,气血虚弱,结合症状来看,这样的人要么是年事已高,要么是素来脾胃虚弱,要么是大病初愈气血不充。 患者明显是属于脾胃虚弱,那么病因找到了,这个病就治好了一半。 用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甘草,专门用来健脾益气,作为主药。 当归、白芍,养血补血。补气就得补血,血能载气,气才能帅血,二者缺一不可。 用柴胡升举阳气;白芥子温通理气;将濡养之气直达病所。 稍用点肉桂鼓舞肾阳,令补气血之药更有力道。 很多病之所以反反复复治不好,很可能就是路子走岔了,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也许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就像这位患者,他就是把药店的六味地黄丸吃光了,他这个耳鸣还是治不好,就是因为方向不对。 行医几十年,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患者治不好病可以换个大夫,换个医院,但我们做大夫的不行,没有说治不好这个病人,那我换个病人的。

我只有一条路,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为每一个患者诊治,这才算对得起“医”这个字。

搜索建议:
热博

 GBT 5121.4铜及铜合金碳...

标准名称GBT 5121.4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碳、硫含量的测定标准简介GBT 5121.4规定了三个铜及铜合金碳、硫含量的测定方法,大致如下:方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