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个人知识管理:“第二大脑”的优势

未来指引SEL

科技以指数型增长改变这个世界,奇点临近。 奇点教育以未来指引现在的思路来看待未来教育。 SEL:Singularity Education Labaratory 奇点教育实验室

“我们塑造我们的工具,然后,我们的工具塑造我们。” 约翰·库金(John Culkin)(1967)

迎战未来的三大素养,可以帮我们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聊一聊,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个办法——“第二大脑”,我们将讨论“第二大脑”的好处,以及为什么现在是建立“第二大脑”的最佳时期?

优势:第二大脑

记忆扩存:建立个人信息池

将知识储存在头脑以外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看看我们手中的书本,就是古人将自己的智慧记录在纸张之中,现在我们有了比纸张更好的工具,数字笔记系统,我们既可以保留传统纸质笔记的优势,又兼具了数字化的优势,可以方便我们对笔记中的信息进行复制、查找、存储和再利用。

图片来自《回忆》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大爆炸的时代,前人几千年积攒的智慧,都成为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每天接触到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片段化的信息,也有需要我们记录的信息。现在的学习者,已经不是单单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还有很多专业化的网站,内容可能是文字形式的,也可能是图片形式的,或视频形式的。这些不同形式、不同渠道接触到的信息,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善个人知识系统。

笔者的第二大脑自媒体网站库

例如在我的第二大脑中,还可以保留我遇见的“图片下载网站”,将这些网站进行汇总,等我需要用到某种类型的图片的时候,就可以很快速且方便的找到。在我的第二大脑中,我还收集了前人的一些“模型”,形成我的个人“思维工具库”,在做事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可温习一遍,不需要在茫茫信息海洋中重新查找。

笔者的第二大脑思维工具库

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我们的时间也有限,现在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资源。

记忆的研究,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课题,好的记忆一直被推崇,“记住”一直是学习的难点。

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拥有一个好记忆,即使一个好记忆,也无法承载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所有内容。第二大脑可以成为我们记忆的外部存储设备,只保留我们引起我们认同和共鸣的信息,并随时随地捕捉我们的灵感,逐渐成为我们的一个外部集中式的数字内容存储库。

这样的私房信息库里,这样的第二大脑中,储存的都是我们第一大脑筛选过的信息和知识。我们的第一大脑,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注意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图片来着《小林清美》

知识管理:进行思维训练

信息经过筛选储存的第二大脑中,我们就可以对个人信息池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将其变成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例如我将有创意性的影片,储存在我的第二大脑中,并定期对这些影片信息进行管理。将这些我认为有创意的影片对比分析,总结出好创意的共同特性,每个小的影片信息,就在我的第二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知识。

一旦开始将有价值的信息收集在一个集中的地方,我们就能发现一些新的模式和联系,让信息与信息之间形成连接,这会帮助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当然管理不是我们的目的,提高效率才是我们的目的,创造性表达才是我们的目的。

图片来自Nature

我们的个人信息池,经过每个人特有的认知管理之后,将生成学习者特有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个知识体系之下,不断增加新的信息与知识。第二大脑体积越庞大,管理越清晰,越能帮助我们完成信息到知识,知识到智慧的认知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逻辑能力、创造能力、总结能力等思维都得到了锻炼。

信息经过筛选储存在第二大脑中,我们就可以对个人信息池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将其变成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时代变了,在人机结合的世界里,第二大脑是新一代知识工作者能够将创造力成为可靠的洞察力引擎,将人类的最佳素质与机器素质相结合的引擎。

穿越时间:提高生产力

在未来脑力工作将会成为主流,一些体力劳动或简单的事务性劳动,都会由人工智能完成,第二大脑不仅帮我们储存信息、管理信息,将信息随处“转移”,更能帮我们随时间进行“转移”,为未来的我们提供价值。

图片来自Tilburg University Cognitive Science

我们自身的大脑,很擅长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解性记忆,就需要我们对这个知识进行深度的认知,有人统计过某学科的专家能记住这个学科10万知识块以上的信息,这个“记住”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他很好的将这些知识进行了连接,形成了他自己的专业知识网。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个很擅长某一领域的人,他在遇到这个领域的一个新知识,可以很快地记住。第二大脑就是希望我们借助科技的力量和系统的方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块放入个人知识网络之中,即使没有专家的知识连接能力,日积月累依旧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二大脑在提高生产力方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知道任何一次输出,都需要有内容的支持,有一些甚至需要单独查找资料,重新构思,以一种新的角度来阐述某一问题。第二大脑让我们在日常之中逐渐积累一个项目所需要的内容,这就像一个需要消耗巨大精力的输出项目,变成了日常学习的小块儿,第二大脑中已经存储了相应的内容,只要拿来用即可。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一直被大家推崇。卢曼使用这套方法,积累了 90000 个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60 本书和其他大量出版物,超高的知识生产力和效率让它的【方法论】变得非常珍贵,鲁曼的卡片盒就是他的第二大脑。

图片来自苹果广告

技术成熟:数字笔记/知识管理/生产力

当前的数字笔记技术已经成熟,使用数字笔记也已经融入日常。很多数字笔记的设计者也是很好的知识管理者,设计的很多项功能都可以为“第二大脑”提供技术支持。

虽然使用数字笔记存储信息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知识管理、提高生产力依旧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会因为认知的差异造成“信息差”,上个时代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差就是风口。相比明天,今天就是建立第二大脑的最佳时间,现在的社会发展,新事物每天都会出现,终身学习以及不是少数人对自己的“要求”,更成为了所有人“必需品”。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