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

广西插画师们的创作,食人间烟火、接广西地气,让传统与时尚互通。有着绚丽民族风情的绘本《最后的百鸟衣》,关注南宁市井文化的主题插画《南宁味》、以普通女孩麻妮为创作人物的动漫IP……这些插画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最后的百鸟衣》:传说新编

广西神话传说《百鸟衣》,对于生于广西、长于广西的阿梗(潘丽萍)来说,自然再熟悉不过。2018年,受到出版社的邀请,阿梗参与了绘本《最后的百鸟衣》的创作。改编之后的故事,从环境保护议题切入,突出生态孤岛、人地冲突等新问题,通过一名少年的视角,为老故事赋予了新的内核,让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创作之前,阿梗跟随主创团队前往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那里生活着超过200种鸟类,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阿梗记得,当地的村寨里住着一位老婆婆,每天都会去水渠旁喂鸟。老婆婆仿佛能和鸟儿交谈,是它们的好朋友和守护者。这一幕给了阿梗创作灵感,她就以这位婆婆作为了绘本中主角依娌的原型。

阿梗用水墨画表现《最后的百鸟衣》这个故事。行云流水的线条,迷幻而富有想象力的色彩……绘本中,阿梗将壮阔的喀斯特地貌、绚丽多姿的民俗细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惊艳且回味悠长。

阿梗插画作品《最后的百鸟衣》

阿梗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国风插画盛行,而广西的民族文化,恰恰可以为这类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我们在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也会说到有关本土文化的绘本创作。希望能够让更多人通过插画作品,看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美丽,关注民族文化的情感落点。在她看来,一些蕴含传统文化内核的插画之所以打动人,正是插画师用现代的表达唤醒了观者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基因。《最后的百鸟衣》,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南宁味》:主打市井文化

在插画师太子曰(卢源)的工作室里,《南宁味》系列作品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组2017年创作的系列作品,把南宁的历史与文化、人情与故事通过插画记录下来。因为这部作品,让我被更多家乡人了解,也让我的家乡被更多人知道。

太子曰创作的南宁味插画。

最初曾有很多质疑声,但我一直觉得:南宁文化具备着良好的市场潜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宁人,在太子曰的眼里,南宁文化绝不仅限于中山路,更不是几句南普就能概括的。

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水街、有着历史沉淀的金狮巷、路边人头攒动的米粉摊……参与多年游戏和动画美术设计的太子曰,创作了《碟》《劈酒》《水鱼》《食过早》等独具南宁味的作品,一点一滴地呈现南宁文化。

这套作品发布到现在,一直很受大家喜爱,或许是因为作品里的每个场景、每个角色,都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的日常缩影。人们在这些画面里,或多或少都看到了自己,产生了共鸣。太子曰告诉记者,最近他正忙着创作第二季的《南宁味》。第二季的作品将会继续秉承南宁味一贯的黑色幽默式创作手法,继续主打南宁本土市井文化,将镜头锁定南宁的朝阳广场,用搞笑诙谐而又真实的插图式手法,给大家呈现曾经发生在朝阳广场上的一些老南宁的故事。

麻妮:苏舟和她的不完美小孩

短发齐刘海、红色的腮红、总是穿着宽松的小裙子,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名叫麻妮,是广西插画师苏舟画笔下的卡通人物。

创作‘麻妮’的时候,我全职在家带孩子快两年了,为了让自己重找活力,我拾起画笔创作了‘麻妮’这个形象。在苏舟看来,麻妮就像是每个人的分身,狼狈、懒惰,不那么完美,但在生活里愿意努力尝试,不怕挫折。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在苏舟创作的麻妮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使得麻妮的主题插画作品在画展上一发布,就受到了大众读者的欢迎。上个月,苏舟带着麻妮去到了云南参加艺术活动,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个不完美的小孩。

苏舟和孩子夏天带着麻妮参加艺术活动。

如今,苏舟已经创作了两个以麻妮为主题的故事:《运气不好马戏团》和《不完美的我》。在苏舟的画笔下,麻妮的头发会时不时地炸毛,会甩着手上的呼拉圈,把自己弄倒;会去玩自己喜欢而别人却觉得不可思议的游戏……

很多女孩子在‘麻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很高兴。苏舟希望通过麻妮在生活里一些啼笑皆非的经历,鼓励自己,也鼓励读者: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无时无刻都要尊重自己的內心。

而除了以自己为原型的麻妮之外,苏舟去年还创作了以孩子夏天为原型的卡通形象,通过插画来记录他的成长故事。对于苏舟而言,插画是记录自己生活日常、鼓励自己最好的方式。

搜索建议:传统  传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