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川调趋势丨21道箴言之二“超越同质化”

2022年8月25日,中国川调发展大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活动中,来自调味品行业的多位大咖,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质,发表了诸多引发行业共鸣的精彩观点。《调料家》专程将这些观点整理成文,以21道箴言,助力川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随着进入调味品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而“同质化”就成为了考验每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制约。对于目前第二大调味品产业集群的川调产业而言,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调料家》创始人 · 杨姣平

“超越同质化不仅是每个调味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超越同质化也将成为整个川调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料家》创始人杨姣平

01

“同质化”是一道系统性难题

广义上来说,“同质化”是指同一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并逐渐趋同的现象。

而在整个川调甚至调味品行业,“同质化”的体现尤为突出。

若单从规模层面来说,川调产区应该是在全国仅次于广东调味品产业集群的第二大产区,随着复合调味品行业的快速放量,川调产区未来市场空间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若从品类上来说,川调产业可谓是品类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油、盐、酱、醋等基础调味料之外,各种调味食材(花椒、辣椒等),川式半固态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豆瓣酱、豆豉、辣酱等)、川式固态复合调味料(如各种香辛调味粉料等),川式酱腌菜(榨菜、泡菜及各类佐餐菜)、腐乳等。

而随着川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川调品类开始走出四川。随之而来的则是原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川调领域,让整个品类陷入“同质化竞争”。

比如在火锅底料领域,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仅以“火锅底料”相关企业(在业、续存)的企业就有上千家。其中,重庆以160家位居全国第一、成都以66家紧随其后,而这两大城市正处于川调产业核心区,也是火锅消费市场的“顶流”,因此,“内卷”程度不言而喻。

而这种“内卷”不仅只体现在企业数量层面。在产品层面,火锅底料经过了散装、半固态袋装再到现在的固态袋装(以全型料为代表)的几个关键节点。一方面,从味型上看,川渝火锅底料主要集中在麻辣味型上,分牛油、清油、菌汤、番茄等几种主打风味;另一方面,从产品形态上看,随着全型料的盛行,各大企业均已涉足该形态的产品,不仅形态相似、包装风格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整个火锅底料成为川调产业的“同质化”重灾区。

除此之外,比如作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酱,能够有权使用“郫县豆瓣”这块金字招牌的企业就超过70家,消费者对各家在制作工艺、制作流程等方面所感知到的差异化并不大。并且从产品用途上来看,整个郫县豆瓣无非针对三个市场,一是食品原料,比如供给到一些方便食品企业、火锅底料加工企业;二是升级到复调产业,比如回锅肉酱、香辣酱等;三是直接以豆瓣形态供给餐饮、家庭消费市场。

从市场层面看,整个川调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体现在上述两大产业,其他领域也亟待摆脱。但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要摆脱同质化竞争,不是单靠某个企业、某个市场、某个环节或者某种营销手段就能解决的,作为一个系统化难题,需要全行业的人集体努力,才能促进产业健康繁荣可持续发展。

02

“超越同质化”不是一句口号

新时代,新征程。

当前,整个调味品行业已经来到了至关重要的发展转折点: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市场转变、消费疲软低迷、行业洗牌加速、落后产能(品牌)清出、新老交替……

作为与消费者餐桌息息相关的刚需产业,亟待谋定而后动。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就是摆脱严重的“同质化”现状,通过洞察消费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产业的发展,技术是关键。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百年品牌都是在技术层面为自己树立了较高的壁垒。但坦率地说,整个调味品的进入门槛并算不上高,而单纯靠讲故事也很难打动现在的消费群体,因此,整个产业需要通过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提高技术水平的手段,来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竞争壁垒。

从产品形态看,一切调味品的呈现形式最终都与消费者使用相关。因此,在包装形态上,除了保障食品安全之外,方便、快捷才是打动消费者的真谛。虽然我们目前也能看到不少企业在这一方面有积极的探索,但目前来看,显然还不够。

从渠道来看,调味品消费无非就是工业、餐饮和家庭三大渠道,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够从容应对三大渠道之间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工业和餐饮渠道最本质的需求就是优质低价,而且对企业的需求也更高,比如稳定的产能供应、恒定的产品品质……而在毛利空间有限的基础上,常规企业又如何保障自身经营和生存空间呢?

从家庭消费端来看,越发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也让大部分调味品企业疲于应对,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新兴品牌依托新的传播路径、营销手段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从而在市场层面快速崛起的关键。

除了我们看到传统渠道,找准场景也是关键。比如虎邦盯住外卖渠道,成为当下辣椒酱行业发展比较迅猛的品牌之一。

从营销手段看,各大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营销理论,但不同品牌之间却存在明显的转化差距。比如海天、李锦记等常年围绕厨师群体在做一些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这也为其在餐饮市场享有充分话语权的关键,因此,营销找对人很关键。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化营销活动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局面的关键,这在一些新兴品牌层面体现得比较具体,比如李子柒的香辣酱、蜀中桃子姐的钵钵鸡……都是收获了社会化传播带来的红利,但我们在反观其产品,真的和传统品牌之间有什么过人之处吗?未必。

近年来,川调也好、调味品也罢,资本带来的助力作用也有目共睹。但是资本是把双刃剑,有人利用资本快速打开市场和局面,也有人为“钱”所困,不知道如何使用资本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大有人在,因此,身处调味品这个黄金赛道,如何正确提速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因此,从行业现状来看,如何从“产业链、包装、产品、销售渠道、营销手段、资本运用”等多个维度来思考,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是我们“超越同质化”的关键所在。

搜索建议:
热博

 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是怎样的

一、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是怎样的被监视居住的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所谓“处所”,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