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超95%客户盈利赎回!盈米找到“千人千时千面”的基金智能投顾玩法

点击上图,查看往 期高赞文章合集

你的基金挣钱吗?

买基金两年了,钱是怎么来的我清清楚楚,但钱是怎么没的我稀里糊涂。

对于一个基金常年被绿人士来讲,听说盈米基金的个人投顾服务平台——“且慢”上有超95%的投顾客户实现了盈利赎回时 (统计区间为 公司 成立以来至2021年12月31日) ,我觉得这大概是天方夜谭。

但数据和口碑不会说谎:

·2022年盈米基金已经管理着超过300亿元的投顾服务资产规模

·盈米基金“且慢”的投顾客户超95%以上都实现了盈利赎回

·毕马威3次把领先金融科技50强给到盈米基金

有趣的是,身在金融行业的盈米基金,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家传统的基金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

这样说的底气,大概来自盈米基金把互联网公司常用的“千人千时千面”思维,搞到了基金行业中;并利用大数据为投顾客户、内容和基金产品打上标签,实现基金与基民的“双向奔赴”。

在原来“绿意盎然”的基金宇宙里,基金经理似乎是基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而盈米基金第一次将基金的主场,聚焦到了基民的身上。

在盈米基金的视野中,有些基金公司拼命拉高收益率、强推明星基金经理的行为,解决不了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只有协助基民戒掉追涨杀跌、活钱乱投等错误的投资理念,基金市场才能迎来真正的改观。

喊出“改变中国人买基金方式”口号的盈米基金,究竟有何底气?超95%的投顾客户盈利赎回背后,盈米基金又有哪些“小心机”?

本文将从盈米基金创立的背景说起,剖析盈米基金究竟做对了什么:

·看透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底层逻辑

·「精准标签」和「四笔钱」规划,杜绝基民追涨杀跌

·贯通渠道,实现行业上下游共赢,让行业改变成为现实

01

盈米的赚钱基因:看懂魔幻的基金行业

基金很赚钱,但基民在赔钱。

这听起来自相矛盾的现象,却是基金行业正在上演的魔幻现实。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看透这种魔幻现实背后的矛盾,也就成就了盈米基金能让超95%投顾客户盈利赎回的基因。

中国证券报2021年10月发布的《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中提到,2021年一季度末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收益情况中,46.7%历史持有基金的基民收益率为负;27.81%的基民收益率为0-10%。玩基金玩了个寂寞……

图源:中国证券报《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

而到2021年末,国内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了25.04万亿元,基民数量超7.2亿。

好像大家都在赶着做被割的韭菜? 恐怕是市面上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理财产品,能够承载中国人民火热的投资热情了。

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货币型基金进入了大众视野当中,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投资门槛,打开了普通人对基金的感知。管理余额宝的天弘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也在2017年达17891.46亿元,成为第一个破万亿的基金公司。

2019年,万众瞩目的P2P模式(互联网金融产品,个人对个人的民间小额借贷),终究还是暴雷了。但中国居民的投资热情已经被唤醒,P2P暴雷后,基金就成了这些热钱的下一个目的地。

所以你就看到了这样的魔幻场面: 一边是基民收获普遍惨淡,一边是基金规模和业绩的飞速增长。

但更为魔幻的是,基金市场内已经形成了一种“从来如此”的惯性,大家都只在意眼前的钱,而对基民是否赚钱不甚在意。高速奔跑的环境下,许多业内人士既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也不知道该从何处去改变。

盈米基金的创始人肖雯,算是业内首位意识到“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人,改变基金行业的这种现状,这也是她创立盈米基金的初心。

肖雯的第一个落点,放在了为什么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

①强产品、弱服务的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和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有冲突的。

公募基金公司靠管理费盈利,并不参与业绩分成。 基金规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至于基民能否赚到钱,和基金公司关系并不大。

所以基金行业现行的主流玩法,主要是捧出数个收益率颇高的明星基金经理,并不断推出由其掌舵的基金产品,吸引基民携资涌入,以此扩大资金管理规模。

这就注定基金公司的“产品中心”理念:只要我产品收益率上去了,自然会有人来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基金市场,更像是 一个货物充足,但没有买手的超市,基金产品足够丰富,但缺乏指导基民投资的服务,来帮助基民找到合适的产品。

基金公司和基民间的微弱联系,恐怕就靠着被硬捧起来的明星基金经理来维持。基金经理虽然金融知识多于投资小白,但毕竟也会有失误。这些强捧明星基金经理,更是加剧了基金行业的资源集中度。

②追涨杀跌,投资者的天性

我们都知道,基金、股票赚钱的关键,在于低 买高卖 。一说大家都同意,但大概率做不到。

“我最近买的这只基赚了好多。”群友在微信群里晒收益率的举动,迅速引起了其他人的攀比心,他们争先恐后地开始晒自己的战绩。满屏飘红,心不心动。买它买它买它……你的心里似乎住着一个李佳琦。于是你买了群友们发的同款基金,并期待下次在群里秀一秀自己的股神操作。然后它就绿了——

这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追涨杀跌”,却是大部分基民,或者说投资者的日常操作。

这是2005年到2018年中国上证指数的变化图,下面的竖线表示交易量。 涨的时候,大家买入的热情很高涨;但在跌的时候,买的人却很少。 因为买跌这事它违反普通人的价值判断,谁会去买一只跌了的股票、基金?

图源:广发基金

追涨杀跌不是个例,而是人性的通病,这让大部分投资者在客观上高买低卖,亏了钱。

基于对于基金公司和基民双方的洞察,盈米基金也认识到,想要改变基金行业的魔幻现实,只能是基金公司和基民一起做出改变。

盈米基金 的第一落点,放在了基民身上,而它要做的,就是 成为杂乱无章的“基金超市”中的专业买手 ——通过为基民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来帮助基民选择与自身需求契合的基金。

02

基金与基民的“双向奔赴”

基民的诉求从来不是一只好的基金产品,而是一套解决方案。

肖雯在创立盈米基金之前,曾在广发基金任职副总经理,兼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在职期间,肖雯接触到了大量的互联网公司,也见识到「千人千时千面」的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公司对投顾客户需求细致入微的洞察——这与基金行业传统的“产品中心”理念截然不同。

从事基金一线销售十余年的肖雯很快就发现,将单只产品收益率再拉高一个点是徒劳的,赚不到钱的基金对基民毫无价值。

「千人千时千面」的互联网思维 ,就成为盈米基金为基金行业开出的“药方”。盈米基金旗下的2C端产品“且慢”,就成了试验场,去验证互联网思维能否在基金行业走通。

而在这个历程中,盈米基金以「 精准标签」和「四笔钱」规划为基础构筑的「数据中台」 ,以及 用优质内容和数据资源搭建出的「内容中台」——「盈米图书馆」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① 「千人千时千面」 互联网思维引入基金 

没有对投顾客户的精准洞察,何谈千人千面?

当谈到洞察投顾客户时,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当下流行的大数据。比自己更懂自己的,大概只有大数据了。

盈米基金目前以投顾客户的属性、行为等指标为基准,通过标签来真正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然后根据其的风险评级为他们匹配相应的投顾内容和产品。

盈米基金旗下的产品“且慢”,就成为这些标签应用的阵地,去实现基民、推送内容和产品间的匹配。

基民在注册“且慢”开始投资前,盈米基金会借助一套测试题来了解基民的投资风险偏好,并为投顾客户打上标签;“且慢”推送给基民的内容,也被打上了标签,客户的标签,决定了内容推送的结果。

基民在“且慢”开始投资前的问答题

在市场大跌之际,标签为“投资达人”和“小白投资者”所看到的平台推送内容,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能会侧重深层原因剖析;而后者可能更侧重稳定情绪,避免杀跌操作。

在基民需求千人千面的洞察之上,“且慢”为基民提供的是经过了严选的投顾策略。 这种 严选策略糅合了多个基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基金经理的依赖,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鸡蛋不但没被装在一个篮子里,甚至还被分类组合装上不同的货车,这样即使前路颠簸,损失的风险也被降到了最小。

而盈米基金能够实现这套复杂的产品组合,与其自研的基金交易系统不无关系。

基金交易系统,是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硬性要求。不过盈米基金在取得基金销售牌照时,并没有采用业内常用的方法,直接购买IT供应商的系统,而是选择了自研。

在2016年,盈米基金推出了国内首个智能基金组合平台,它采用了基于互联网构建的松耦合架构—— 这套架构更像是积木,可以从不同的基金公司抽出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基金组合方案,做到多只基金集合展示、统一跟踪和一键下单。

正是在此自研系统基础上,盈米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对投顾业务的赋能。

② 「四笔钱」 ,贯穿基民投资全生命周期

不过只对投顾客户进行洞察,还是不太够。

盈米基金敏锐地察觉到,客户不同用途的钱,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时间越短的钱,越厌恶风险;时间越长的钱,越偏好风险。

下个月的房租钱,你往往更希望它躺在余额宝里岁月静好,而不是在股市里颠簸,毕竟交不起房租的后果很严重;但你为小孩上大学攒的钱,因为现在连对象都没着落,所以短期大概率是用不到的,你就会偏好稍高一点的风险,现在跌一些没关系,小孩上大学之前涨回来就行。

在这种洞察的基础上,盈米基金提出了 「四笔钱」框架:活钱(随存随取)、稳钱(投资期限半年以上三年以内)、长钱(投资期限三年以上)和保险保障。

盈米的「四笔钱」规划

盈米基金不但搞懂了投顾客户,还搞懂了他们的钱该如何配置。“且慢”在为基民配置产品时,四笔钱也是重要的参考。长期投资更会重视高回报,而活钱会更注重随存随取的流动性。

在「精准标签」和「四笔钱」规划之下,盈米基金能够清晰地洞察到,基民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然而这还只是能影响基民的投资行为的开始。

将这些数据标签与内容产出结合,才是“量体裁衣”,改变基民投资心理的开始。

③「盈米图书馆」,用内容产出覆盖数据标签

盈米基金自主孵化出了“喵点睛”“喵招财”“82年的选基厂”等金融领域的KOL,他们基于盈米基金独特的“互联网+金融”视角,产出投资教学的相关知识。

同时,盈米基金也在整合内部的各项优质内容和数据资源后,将之沉淀为宝贵的数据资产,为 投顾服务打造了一个 「 内容中台 」 —— 「 盈米图书馆 」 , 来为投顾的前台业务提供决策 支持和资源供给。

在数据中台与内容中台的配合之下,基本斩断了基民们追涨杀跌思想的存在空间。

当网上又开始密集地推送明星基金经理的爆款产品时,你的钱已经在盈米基金的「四笔钱」规划下,通过严选策略,避免买在高位的大冤种行为;而面对市场波动,你割肉止损和继续持有中犹豫不决时,“且慢”又会根据标签,来为你匹配相应的投资建议内容,避免杀跌行为的出现。

可以说,在拥有 “且慢” 后,你就不再是“散客”,而是拥有了一个专业的投顾团队,他们依托自己的专业金融知识,结合你的风险偏好,用「四笔钱」来为你做资产分散投资,并用持续不断的内容输出,协助你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截至2022年7月1日,盈米基金的投顾服务资产规模已经超300亿元,来自基民的投票已经证明:精准标签和「四笔钱」——这些来自互联网的「千人千时千面」概念,已经在 “且慢” 身上取得了成功。

而这些经过 “且慢” 证实,可以走通的路径,盈米基金并没有将其“私藏”,而是向广大资管机构、投顾团队开放。

03

打通行业上下游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基金行业想要摆脱“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魔幻现实,只能是基金公司和基民一起做出改变。

“且慢” 的成功,已经证实了「千人千时千面」互联网思维,能在不损失基民、基金公司任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双方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让利益的天枰趋于平衡。

在 “且慢” 之外,盈米基金还开拓了啟明、蜂鸟两个业务,号称要“改变中国人买基金方式”的底气,正是由这三个业务支撑起来的。

啟明,专注于为优秀投顾团队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采用S2b2c模式,为优秀团队提供投顾基础设施和投顾工具赋能平台等完整的支撑体系,以便投顾能够专注于客户开拓和客户管理。

蜂鸟,则为专业资管机构提供服务,是一种2B服务,蜂鸟依托于盈米基金的经验,为专业资管机构提供投顾、投研、交易、运营等服务的⼀站式的场外基金解决方案,推动他们的数字化转型。

在三个业务的合力下,盈米基金实现了行业上下游共赢的局面——盈米基金不止帮超95%的投顾客户实现了盈利赎回,还联动了基金公司和金融领域的KOL,帮助他们完成互联网的转型。

在这种共赢的氛围下,基金行业的上下游自然也就有了改变的动力。

基金行业魔幻现实的改变,并非朝夕间就能完成,但盈米基金推出的三个业务,已在基金投顾领域形成了飞轮效应,获得了资本的认同——盈米基金已经获得广发信德等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

总结

余额宝扰动“基金”这池春水之后,盈米基金成为第一批探索金融数字化,以及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思维转变的从业者。

2022年7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2022Q2

盈米基金以527亿的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1018亿元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位列独立三方销售机构第4名。

在“互联网+金融”的命题下,盈米基金作出的每一项改变,都有数字化的身影——数据中台支撑起对于投顾客户的洞察,自研基金交易系统为核心业务能力的创新上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引领基金代销行业从单支基金排行榜式的超市销售, 逐步转变为更加关注投资者收益的解决方案模式,内容中台打通了渠道拓展的链路。

一言以蔽之, 基民需要的不是一只基金产品,而是一套解决方案。 盈米基金的一切突破,都是在为这句话做诠释。

而盈米基金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众多传统行业向数字化、互联网化转型的缩影。 在这个历程中,用户是永恒不变的核心,数字化工具是驱动用户体验提升的关键。

「弯弓品牌私域12课」系弯弓研究院首发线上课程,专门为品牌企业私域打造,旨在帮助企业从数字化转型入手,建立企业私域 全局观及落地纲要。 从私域战略布局到私域技术引用、用户运营等一一深度剖析 ,帮助企业私域/用户部门全面提升用户运营能力,打造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点击图片扫码加弯弓研究院私域12课班主任企业微信,可获取企业私域基础咨询服务(免费)。

「品牌案例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rTech观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为公众号「私域流量观察」原创,转发、 合作 请加弯弓研究员:

点击 在看  ,

分享你的思考  ↓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