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京房回忆102,北京没有碧桂园,但却有碧桂园的传说

本系列只是回忆,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随笔而已,既不映射现实,也不预测未来。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肯定有记忆出错的地方,欢迎批评,反正我也不改,凑合看个乐呵儿吧。

写了写房山碧桂园,来了指出我错误的。估计是中介,说不懂历史就不要瞎说,人家房山碧桂园当年是经过了广东碧桂园授权的,就是全国知名楼盘。让我删帖并道歉,不许再诋毁人家的名誉。

实在有点儿无厘头,以我这些小文章的阅读量至于反应激烈吗?而且以我这嘴损的程度,别不道歉的时候没人注意,一道歉倒成了爆文了,那是不是更得道歉了?

而且这授权也有点儿不太合情理,当年碧桂园只是在业内有点儿名气,还主要是因为王志纲的“教育地产”策划。反正我当年看了文章后只记住了王志纲,根本没注意是哪个开发商,一个在广东三四线城市的民营房企,跟北京能有什么关系啊?

算了吧,如果我说错了就道歉,对不起人家,也对不起中介耽误您忽悠着卖房了。房山碧桂园就是广东碧桂园,就是中国第一,欧耶。

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广东碧桂园之前在北京是一直没有项目的。因为他们的战略主要都是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不是人家的菜。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轻易不会随便转型,风险大还没必要。

上次说过了,碧桂园也曾经跟房山谈过葡萄酒城的项目,但换了总裁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再没有听说过什么消息。但在房山拿地其实是符合碧桂园战略的,这里虽然是北京,但属于郊区,也就相当于至少是二线城市吧,所以适合碧桂园的郊区大盘模式。

但当年这种协议肯定是框架的,离真正实施还早着呢。大公司对这种框架其实不太重视,一年能签上百个,最终能推动10%就很不错了,基本都是没下文。

2014年的时候,突然看到新闻,碧桂园九龙湾开盘,立足大北京,辐射全北方。当时看了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很少有房企“大北京”的字眼儿,这一般都是调侃用的,不太合适用作正式宣传。但仔细看了看就明白了,确实得用这个词。因为宣传上说是在“北京房山旁边”,实际上却在河北,那就是环京了,可不得说大北京吗。

这几年碧桂园是真的进入北京市场了,但还是之前的战略,主攻郊区市场。通州的和世界,延庆的京源著,这都是北京的项目,只是还不算主流而已。不过这就是人家的打法,从莫斌进入碧桂园之后就定好了的路数。

莫斌是2010年夏天接任碧桂园总裁的,之后就领导着碧桂园开始了突飞猛进的扩张,到今天绝对是中国第一民营房企,彻底挤掉了恒大的位置。

估计很多人疑惑,第一不应该是万科吗?没错,万科确实是中国第一房企,但他们不能算民营,只能说是国有股份制。从一开始就是国企控股的,历经深特发、华润直到现在的深圳地铁,一直都有国资背景。所以王石才在“万宝之争”时喊出:万科不欢迎民营企业控股。

碧桂园则是纯粹的民营了,老板杨国强,包工头发展起来的中国首富,或者说是“首富之父”,还是女首富之父。但就是这个在广东房企中被称为“六叔”的首富却低调之极,在碧桂园上市之前,也就是她女儿杨惠妍成为女首富之前,外界根本就不知道碧桂园已经有如此规模。

尤其是北方,最多只是听说过碧桂园,但根本就不知道老板是谁,也没人在乎。毕竟当年碧桂园的业务都在广东一带,所以在成为首富之后也被称为“华南第一房企”。那会儿我就问同事北京有没有碧桂园的项目?回答是没有,整个北方,只有沈阳有,是当时的沈阳书记陈政高赴广东招商给邀请来的,和恒大同时进入的沈阳。

北京毕竟是一线城市,那会儿已经不太拿房地产当支柱产业了,开发商在北京不再能呼风唤雨,市里领导们也就犯不上去邀请开发普通住宅项目的公司了。当然房山作为区级部门是会招商的,但也没必要太过分地求着,这就是首都的底气。

碧桂园是2007年春天上市的,赶上了最好的时候。猛地在香港一上市,人们才突然发现这家广东房企竟然握有天量的土地,而且最大股东竟然是25岁的小姑娘,大学刚毕业没两年。这就是投胎的学问了,人家25岁就是首富了,而绝大多数人25岁的时候连“首付”还凑不出来呢。

就在杨惠妍以700亿资产成为中国首富之后,网上讨论的不是碧桂园的业务,而是这女首富结婚了没有?不知道有多少屌丝意淫着娶到白富美啊,这一下子就是少奋斗十八代祖宗了。但没过几天就新消息传来,人家早就嫁人了。

这下子很多网友们死了心,但很快又开始另一场争论。因为杨惠妍的老公竟然出身普通,还是个北方的哈尔滨人!这就让很多人不服气了,都是人,凭什么他就能娶到首富啊?没什么原因,就因为人家是学霸呗,清华学子,留学英国,也不怎么的就和杨惠妍结婚了。可以说这不算门当户对,但男有才,女有财,也是正常现象吧。

碧桂园上市之后成为了真正的全国知名房企,但也没有立刻就进行全国扩张。因为第二年就是2008,美国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全球经济,碧桂园的股票也暴跌,杨惠妍的资产从最高峰的1300多亿,进而缩水到300多,蒸发了千亿以上。

据说这是有史以来财富缩水最严重的首富,网络上一片欢腾。开始我也挺幸灾乐祸的,但后来想了想,就算人家再缩水几百亿也落不到我脑袋上,跟我的首付啥关系都没有。

莫斌也是个传奇人物,出身于中建五局,从最基层做起,40岁就已经是央企司局级的总经理了。中建八个局,一二局在北京,三局武汉,四局广州,六局天津,七局郑州,八局上海。莫斌所在的五局在长沙,所以他是湖南人。

传说杨老板之所以费尽心机也要把莫斌给挖过来,是通过2008年的一件事了解到了他的能力,那就是轰动全国的“南京剁手事件”。

事情起因并不复杂,就是最普通的工程费问题。简单说就是中建五局的总包工程,在南京,然后层层分包到了最基层。包工头找了各种工程队干活。到年底的时候该计算工程款了,包工头就跟工程队的扯起了皮。那边说干了价值100万的活儿,但这边只承认80万。或者是工程队说年底了必须一次性结清,包工头却说我没钱得分期付款明年再说。

这种事儿在工地上非常的常见,随时随地都在争吵打架。很多时候是根本说不清楚的,哪方不讲理耍赖的时候都有,或者干脆是两方都在耍赖,那就得看谁横了。总包方对这种事儿是根本不管的,闹到总公司都没用,见得太多太多了,也管不过来。

一般来说就两种解决方案,打架或者仲裁。但既然能通过打架解决就谁都不愿意仲裁,都觉得会偏向对方。真打起来哪方获胜的时候都有,看自己的本事了。

五局南京事件可以说是包工头获胜了,太横了,但也闯下了大祸,直接砍掉了讨薪农民工的一只手。本来打场架弄个头破血流都无所谓,工地上常有,但砍手这就太恶劣了,轰动了全国建筑界。

我当时所在的公司也和中建有关系,名义上的董事长就是中建的最高领导。当时听到这件事之后也惊呆了,立刻通知全国的几百个工地,不许再出一点儿事儿,否则家法伺候。

莫斌既然是当时五局的总经理,那就必须亲自解决了。过程我忘了,估计就是交出凶手,赔礼道歉+经济赔偿什么的。然后再进行内部整顿,撤职开除几个负责人,举一反三严查到底等等。

五局后来受到的行政处罚也很严重,甚至直接被从南京的准入名单上清除,不许再进入南京揽工程。但据说是莫斌在事件中做得非常好,从安抚农民工到与当地政府沟通,都显示出了超高的领导力,因此被杨老板所青睐,不惜代价也要挖过来。

但我对这事儿不是太相信,因为南京那个工程不是碧桂园的,而是恒大的。那要发现人才也是许家印的事儿啊,怎么会被杨老板所发现呢?搞不懂。

不管这些吧,反正自从莫斌被挖到了碧桂园当总裁,业绩就一飞冲天的上涨,从2010年的300多亿,一路干到了现在的6000亿。本来这业绩跟恒大、融创是差不太多的,谁是第一民营房企还真说不清。但现在那两个难兄难弟不是都出事儿了吗,那就只剩下碧桂园扛大旗了,成为老大也是当之无愧。

前几年碧桂园的CFO离职了,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写了一本书叫《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名字挺俗,如果是我就起名叫《我和首富不可描述的1000日》。

传说这本书在即将出版的时候被碧桂园给及时阻截了,用的什么手段不知道。反正说是内容涉及了碧桂园的各种细节,包括战略、股权、架构、财务等等。甚至传说这本书的盗版能卖几千块钱,被各家房产公司和高管们疯抢。

我没看过这本书,并不是不相信内容,而是不相信学习的结果。

任何一家企业或个人的成功,必定有其经验。但这经验却未必适合其他人,更不适合所有人,否则就都成功了。万科的内部资料在网上有的是,阿里腾讯京东的更好找,学习得多了,有成功的吗?

学习兵法当然是应该的,但非得说看了一本书能怎样,那就扯淡了,纯属成功学的忽悠。如果这本书真的受追捧,那只能说明房地产行业是真的很浮躁,都想一夜暴富,而不是根据自身特点摸索经验。

甭说看书的了,就是写书的又怎样?这本书的作家是CFO吴建斌,和碧桂园的另一个总裁朱荣斌一起带队转到了阳光城集团,号称要再打造一个碧桂园。好几年过去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前些日子还暴雷了。

所以别太迷信什么武功秘籍什么的,这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放之于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宇宙所存在的就是各种的随机,单目标系统可以简单地复制,而复制的多目标系统,那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就算是碧桂园自己的高周转模式也是风波不断,新生事物永远在磨合之中。

最早实行高周转的是孙宏斌的顺驰,没赶上好时候,在2007年的曙光之前折戟沉沙了。“多快好省”从来都是相互矛盾的,多了就不可能好,好了就不可能省,快了则一定出问题。开始所有放弃都追捧研究碧桂园的“45678模式”,也就是8个月之内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周转,且现金流为正再投资。

那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就太难太难了,萝卜快了不洗泥,老祖宗的话比写的还准。

2018年是楼市艰难的一年,也是碧桂园饱受质疑的一年,六安、杭州、上海等地事故频发,死难者的生命再一次提醒了房企,不注重安全是真的会死人的,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不是不信,而是钱的诱惑太大,资本的推动力太强了。甭说别人的生命了,资本家为了赚钱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甚至能出售绞死自己的绳子。

当然,毕竟中国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奉行“死一个是灾难,死十个是数字,再多了就是行业标准”的潜规则。所以碧桂园在事故发生后不仅是鞠躬道歉,也确实踩了刹车,同时准备用机器人来代替活人。

就在2018年7月,顺德碧桂园的博智林公司成立,专门研发建筑业智能机械,据说到现在已经是全国第一,很多工种都已经被机器替代。这也说不清是好事坏事儿,之前是还有搬砖的工作,只不过是拿命换钱。以后倒很可能是安全了,但挣钱的岗位都没了。

甭管怎样吧,反正现在的碧桂园活得还不错,在别的民企纷纷爆雷的时候,杨氏家族准备了巨额资金正在忙着捡尸体。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永远是发财的最暴利手段。

不过还是那句话,任何一家企业或一个企业家都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你可以说碧桂园疯狂、无情,为了牟利不择手段。但是,碧桂园也是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别的捐款什么的不说,在其庞大的教育集团中,有一所“国华纪念学校”却是完全公益性质的。国华是杨老板大哥的名字,杨国华。

这是全国第一家纯慈善非盈利性质的寒门子弟高中,接收全国学习优秀且家庭贫困的学生,一切免费,只为国家培养人才,让寒门的优秀子弟有出头之日。这所学校没什么太大名气,但在前几年我去参观的时候,已经培养出了上千名的博硕人才,居功至伟。

所以如果简单的说资本家只是为了利益也说不过去,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也是再论的。大多数正常人的境界是会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而提高,并非越有钱越无良。

其实人类的境界是越有钱越务实的。但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有两种状态,或是极端务实,只关注今天的晚饭在哪里。或是极端务虚,关心的都是宇宙苍生,至少也是国际政治和社会民生。有了点儿钱到了中产的时候,那就开始关心孩子教育和养老什么的了。再有钱的时候或许一步步的向捐助慈善提升,越来越具体的行动。直到最后不再满口大词儿的放嘴炮儿,闷头儿做点儿实事也不在乎外界的赞美诋毁了。

碧桂园早就不是华南第一房企了,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房企。

杨老板的理想也从吃饱饭、穿上鞋提升到了回馈社会的高度。只不过现在又到了房地产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碧桂园这种以三四线为主的房企是否能成功,还得看天时地利与人和吧。

仅供参考。

搜索建议:
热博

 【歌词】梦想家 金志文 / 歌手...

金志文励志专辑《梦想家》将梦想和俗世真情定为主题,虽没有石破天惊的实验,却是诚意之作。金志文 - 梦想家不要说我逞强不要说我荒唐我的梦很闪亮你追不上不踩别人肩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