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海南人 三伏天来了!“冬病夏治”好时机别错过了!

商报全媒体讯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潮的时候。但好好把握三伏天,这也是治病好时间。一般来说,三伏贴在三伏之内(6月21日至8月15日)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每伏的贴敷时间相隔7天到10天即可保证药效得到充分吸收,以“三伏天”当天贴/灸最佳。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中医院等医院已开展“三伏贴”敷贴预约工作,有需要的市民朋友可以自行前往医院了解。

什么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最旺之时,此时将辛温中药做成药贴,直接贴敷于特定穴位,刺激穴位,利用中医经络理论以达到振奋阳气、散寒祛湿、通经活络和通调气血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慢性病的恢复和预防疾病,也就是“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适应病症

冬病夏治的适宜病种是中医辨证属阳虚(脾肾阳虚)、气虚(肺脾肾气虚)、虚寒者。

具体疾病为: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病症属脾胃虚寒症、脾胃虚弱症者。

5.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喉源性咳嗽、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神经性耳鸣等。

6.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7.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银屑病、白癜风、寒冷性多形红斑等。

8.妇产科疾病:痛经、盆腔炎、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产后身痛;产后脾胃虚寒、手脚冰凉、腹痛、关节痛等。

9.男科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

10.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恢复期、眩晕、头痛、颈椎病、睡眠障碍等。

1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伴呼吸系统疾病等。

12.老年慢性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眩晕,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失眠,怕冷,易感冒,双下肢水肿等。

13.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三伏贴贴敷的时间

夏至:6月21日 (周二)

初伏:7月6日 (周三)

中伏:7月16日 (周六)

中伏加强:7月26日 (周二)

末伏:8月15日 (周一)

注:贴敷的时间应遵照医嘱

贴敷注意事项

1.穴位贴药后要防止挤压,少活动,以免流汗致药物脱落。

2.贴药时间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为1-2小时,患者感觉贴药穴位局部有轻微灼烧感为宜。若贴药后灼热难耐,应提前去除药物。贴药后反应不重者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甚至起水泡,此为“天灸”的正常反应,外涂万花油、烧伤膏、绿药膏即可,也可来医院用药处理。

3.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禁食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

4.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均为难治疾病,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且易复发。因此病员要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实践证明,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疗效高。

5.儿童患者建议观察30分钟,由医护人员揭除贴药后方可离院。

搜索建议:
热博

 为什么职场里要学会残忍?

花煜寒/文“残忍”这样的字眼会让你联想起什么?不近人情、自私自利、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职场里生存有着太多的不容易,有时我们必须去学会“残忍”才能留在职场里拼杀。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