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傲慢与偏见》想要说明什么?

若只考虑写作背景,《傲慢与偏见》描绘的是英国中产阶级的画卷,但是深入看下去,你会发现,简.奥斯丁不仅用一己之力填补了英国文学史的空白,更用自己的一生悄无声息的傲慢,回应着整个时代对女性的偏见。

01

在英国,是否有一位女性能与英国女王平起平坐,有着不输伊丽莎白的影响力,广受英国人爱戴?

打开英国人钱包就知道,存在这样的女性。

在新版的十元英镑上,她“挤走”了达尔文,被印在上面。

这位女性,叫做简.奥斯丁。

02

汉普郡郊区,一个牧师家庭迎来了他们家第6个新生命,简.奥斯丁出生于此。

父亲乔治.奥斯丁出身贫寒,自幼失去双亲,靠自身努力考取奖学金在牛津完成了学业,最终成为了牧师。

虽然德高望重,但生活算不上富裕,体面的工作并不能维持日益加重的生活的开支,他除去本职工作之外,必须靠经营农场,招收学生来增加收入。

03

在那个时代,知识与智慧虽然重要,但对女性来说是最无用的东西。

她们需要掌握的,是时代定义下的“淑女”必须学会的技能:音乐,女红,绘画,舞蹈,同时要气质独特,仪表万千......

但这位开明的父亲让自己的女儿一起参与课程,甚至允许她翻阅自己厚厚的藏书——这是乡绅家庭唯一有的奢侈品。

简.奥斯汀在童年便看了大量历史剧,戏剧,哥特式小说,感伤派小说,甚至充满性与诱惑的书籍也一一过目。

这位全家最小的女儿对人类之本性有着最敏锐的洞察,幼年的她便早早提出这样的疑问:

“难道女人只需打扮漂亮,成为男人温顺的陪衬?”

04

奥斯丁所处的时代,英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到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不仅如此,与之相配的社会分工体系,法律制度,道德伦理,商业模式也日渐成熟,一个日不落帝国正稳步走向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此时的文化内涵却与之相反,市面充斥的书籍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以范尼.伯尼为代表的感伤派小说,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言情小说,就讲讲风流韵事,伯爵和贵妇的爱恨情仇,感时溅泪,恨别惊心;

另一类,则是以拉德克里夫人为代表的哥特式小说,充满怪力乱神,闹鬼的古堡,复仇的幽魂。

此时的英国文学处在一个苍白无力的过渡阶段,似乎没有一部能拿出手的世界级作品。

出人意料的是,简.奥斯丁,单枪匹马,用一己之力,填补了这段英国文学史的空白。

05

在当时的环境中,“独立女性”是不存在的概念,女人有工作是一件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婚姻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关乎女人生计,几乎是关乎女人生存的头等大事。《傲慢与偏见》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本书中讲述了4段婚姻,第一段是基于经济基础的婚姻,柯林斯将要继承一大笔财产因而孤傲自大,浅薄又自视甚高,对上流阶层无比谄媚,对下又极端自负,他认为婚姻是对女性的奖赏。

他与夏洛特顺利结婚,毫无阻碍,这两人之间没有爱情。夏洛特27岁,仅仅认为年纪大了就该结婚,该考虑今后的物质保障,便答应求婚,纵使婚后两人形同陌人,她也无所谓。她顺应时代的一切标准,也是时代下的牺牲品。

第二段婚姻,起与情欲和冲动。莉迪亚年纪最小,是个轻浮的女孩,当地每有军团驻扎,她便在一场场舞会中和英俊的军官周旋,她被仪表堂堂,谈吐优雅的威克姆迷住,两人私奔。

私奔在当时是令人蒙羞的举动,是一件辱没门庭的行为,严重到以致家族中其他成员无法成婚,书中男主角达西在关键时刻左右奔走,挽回了局面,才让此事结束。

另外两段,可以看出,是简.奥斯丁赞成的婚姻,是基于爱情,品格,物质基础多方位考量下的结合。

这两段婚姻起于达西的傲慢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偏见,这对的冤家最终放下了彼此的傲慢和偏见,喜结连理。

06

这样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简.奥斯丁通过成熟的笔法,精准的描写,和巧妙的情节穿插,让一场场舞会,一次次闲谈,和一出出冲突充满了戏剧性.

避免了时下流水账一样的故事套本,同时,小说技法的娴熟能让故事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期间人物很自然的走向他们既定的命运。

07

简见证了太多的婚姻,敏锐的她早就注意到,自己处在一个把婚姻视为交易的时代,只要有钱,女性可以远渡重洋,和一个从未相识的人结婚,女性像是被雇佣一样,以婚姻这张劳动合同来维持生计。

简也参加了种种社交舞会,其中不乏追求者,她也陷入过几场无疾而终的爱情,尽管简在笔下创造了一场又一场美满的故事,她却终身未嫁。

奥斯丁时时进入世事,感受爱情,又时时保持冷静,与爱情抽离。她的作品,就是她心爱的子女。

08

1811年,她以“一位女士”作为笔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感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成为伦敦人人都会谈论的书,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太好,绝不是女性写的。

之后的《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相继问世,这些作品不仅给她带来了声望,还给她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她以自己的经历回答了年幼时就提出的疑问:

“难道女人只需打扮漂亮,成为男人温顺的陪衬?”

简.奥斯丁的回答是:“不,绝不是。”

09

39岁,简.奥斯丁患病,她一边和疾病抗争,一边坚持写作——这时的她已经无力拿起钢笔,41岁,简.奥斯丁离世,姐姐卡戴珊为其整理遗稿,出版了最后两部《洛桑觉寺》和《劝导》。

她的墓碑,静静安放在温切斯特教堂,上面写着她的品行和温柔的性格,但家人并没有公开她作家的身份,这在当时是不体面的,不被时代允许的。

然而简.奥斯丁就这样,以悄无声息的傲慢,回应着整个时代对女性的偏见。

10

看书时,有一个非常可笑的细节,伊丽莎白的母亲嫁女心切,每个来镇上驻扎的男性她都视为未来的女婿,书中所有啼笑皆非的荒唐蠢事都应她而起。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当代仍然有母亲像老鸠一样四处张罗相亲,完全不顾女儿感受,而所谓对象,有些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仅仅是有根杰宝的男性。

天啊,多么荒唐,在21世纪依然有人的思想和200年前别无二致。

搜索建议:《傲慢与偏见》想要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