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初中语文,考场作文要动人深刻,不妨从加强心理描写开始

这样的一个题目,是对大家留言的回答。因为,要想让考场作文写得动人深刻,当然不止心理描写一个方法。 强化文章效果,提升考试分数,从加强心理描写开始,却是一个不错的入门路径。

关于心理描写

什么叫做心理描写呢? 它是写人物的一种基本的方法。 写给孩子和家长们的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去做概念的诠释。 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告诉大家怎么用。

一些不错的考场作文或者文学作品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里面有的人物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直接描述,这就是心理描写。 人物心理活动的层面往往是丰富的,所以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也是很丰富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心理描写的内容,还有人物的感觉记忆想象等等,都可以被作者写到笔下。

心理描写的优势

心理描写是属于人物描写的。大家也都知道人物描写可以很丰富,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平时做阅读题,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大家也都清楚,举凡语言动作神态往往也都展现人物的心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是这些呢,都比不上直接的心理描写来得那么痛快淋漓,直截了当。 比如作文《瞬间》的开头,就是这个按样子的:

林洁的心跳得好快,老师一提出问题,她便迅速想出了答案,而且认为这个答案是对的。她自信,对自己的想法很满意,她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默念着,如果倒着说,她也能应付自如的。

这一段,就是对人物心理直接的揭示。 大家可以看到,字数确实不多,却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很想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形象。 如此来看,人物刻画中,心理描写具有特殊的意义。

心理描写的分类

那么心理描写的方法,都有哪些呢?有以下几种∶

全知全能的心理剖析

写作者是叙述者,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这样的心理描写中,往往扮演着“无所不知”的角色。 比如,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是这样描述德·瑞那夫人对于男主人公于连之爱的∶

对于她来说,她不能不看他,看他又不能不脸红,一直红到眼角。假如有一分钟不看他,这一分钟她便没有了生命。她觉得自己在战栗,并且觉得越努力要掩饰她的狼狈,反而越觉得增加了她的战栗。于连仅仅抬起眼睛来看了她一次。起初,德·瑞那夫人很钦佩他如此谨慎;后来看见这唯一的凝视不再来了,她心里又感到辛酸了。"

这样的一段心理描写,就是司汤达客观的,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来展现女主人公复杂而细腻的情感的。 还可以再举我们作文中的例子。

机会,机会——老师向这个方向走来了。她好激动,脸开始变红了。老师一向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刻苦、听话却不大灵活的小姑娘,似乎缺少发散思维,太死板。不!不!我不是那样的。记得初中老师每次提问,总是最先叫我,还曾对我说:你的思维真棒,我从来未见过初中学生有这样敏捷而广泛的思维。可现在,老师不了解我。她心里想着,拳头握得紧紧的,手心捏出了汗。老师朝她这边走过来了。她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儿。机会,机会!抓住!她欠了欠身,向老师投去了期待的目光。也许老师会叫我,也许从这以后,老师就会改变对我的看法,也许这就是我命运的分水岭。唰——两道目光直射了过去,什么也没遇上!我的目光什么也没遇上!

这样的一段文字,从手法上看大家都能发现,小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的方式写活了人物。 在具体的写作技术上,我们更可以发现,原来在心理描写的过程当中作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一种无所不知的角度,对于全场的掌控,自然而然的会写出酣畅淋漓的效果。 具体的语言标志。有"他想……""他觉得……""他暗自决定……等等的语言标志。这些词,都表示是在直接描写和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真情流露的内心独白

人物的心理有时候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现,这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人物语言描写的独特的形式。 这样的写法归根结底展现的还是人物的心理,其所揭示的,还是人物内心的隐秘的活动。 刚才讲的心理剖析,其中作者扮演这“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角色,其实是内心独白也是,其实不过是让读者站到了前台说话。人都有自言自语的时候,所以文学作品或者我们的作文当中,让人物对自己说话,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比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安娜看见两个男孩拦住一个冰激凌小贩之后的心理描写:

"我们都愿意要甘美可口的东西。如果没有糖果,那么就要不干净的冰激凌!吉蒂也一样,得不到渥伦斯基,就要列文。而她嫉妒我,俯视我。我们都是互相仇视的。吉蒂恨我,我恨吉蒂!这倒是事实。……"她想着忽然笑起来,但是马上又回想起来她现在没有可以谈笑的人了。"况且,又没有什么有趣的赏心乐事。一切都是可恨的。晚祷钟声响了,那个商人多么虔诚地画着十字,好像唯恐失掉什么似的!这些教堂,这些钟声,这些欺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无非是用来掩饰我们彼此之间的仇视……"

这一大段的文字,都是安娜的内心独白。 这段所表现的内容是安娜在遭到渥伦斯基的遗弃、吉蒂的轻蔑及上流社会的压力后,产生的极度怨愤和绝望的心理。 在这一段话当中,写出了安娜在精神恍惚中把冰激凌、吉蒂、晚祷的钟声、画十字的商人等毫不相干的事情联想在一起,又归结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仇恨和虚伪。《安娜·卡列尼娜》这部有些难读的名著中,作者就用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安娜自杀之前的心理状态。 作文的例子,也是有的。我经常喜欢举的一个例子: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这一个有趣的文字不是语言描写,而独白的形式展现的心理。 大家不妨学着一试。

瑰丽奇特的幻觉梦境和意识流

写梦境的文章是最常见的。 如《凡卡》片段: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句子出现了“梦里看见”标志性的词语,写了凡卡在梦里看见的事物,这种心理描写就叫做梦境、幻觉法。 通过幻觉、梦境、意识流等特殊形式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通过小女孩先后五次擦亮火柴后出现美的幻境,表现了她对温饱的渴求,对亲情的渴望。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烤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又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

以上文字的幻觉描写,很好刻画出小女孩天真、单纯和对温饱渴求的心理。 至于说作文,我手边没有现成的例子。 但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考试之前紧张的复习中,一位同学太累了,就伏在课桌上睡着了。他的梦境该是怎样的呢?

总结

今天我们的这一篇文章主要是讲的心理描写,一共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讲解。主要不是叫大家学会心理描写的概念,而是让大家学会如何去运用心理描写。 本文的内容,你领会了吗?

更多阅读: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