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父母这样做,孩子才能拥有安全感

父母这样做,孩子才能拥有安全感 03-22 16:38 阅读数:296

孩子心理成长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一元关系阶段、二元关系阶段,也就是共生阶段,还有多元关系阶段。

我们总在反复地强调父母对孩子需要的回应。因为父母的回应不仅是推动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同时还会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今天我们详细地去讲一讲关于孩子安全感建立的过程。

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也在育儿这件事上踩过雷,还是一个惊天大雷!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华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父母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得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尽量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也不要让孩子坐在妈妈的大腿上,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就算孩子哭了,父母也决不能心软,以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在华生的这个观点里,他在告诉父母,不要轻易满足和回应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

这个观点我们现在听起来觉得很雷人,对不对?但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父母们却很拥护这个观点,甚至风靡了整个美国,接着又影响了其他的几个西方国家。要知道华生提出这个观点可不是忽悠外人的,他自己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那效果怎么样呢?现实真的是给了他一个暴击。华生一共有3个孩子,这3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大儿子最严重,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自杀身亡了,二儿子呢,跟华生断绝了联系,过的也非常的不好,浑浑噩噩的;老三是个女儿,严重酗酒,经常有自杀的念头。而且华生给孩子造成的创伤还一代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孙子孙女,也都出现了像酗酒、自杀这样的行为。

可见,华生说不要轻易满足孩子需要的这个观点不可取。包括后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关于依恋领域的研究,也都证明了,华生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个错误,让一代人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因为孩子比较健康的发展过程应该是,孩子能一次次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然后父母一次次地积极地回应,总是这样不断循环着,这个是形成依恋关系的核心,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做“依恋循环”。

这样的循环就像是马车的车轮一样,一直往前转动,朝着目标前进,那这架马车上驼的是什么呢?驼的是孩子对于父母、甚至说是对于整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刚刚我们说了,依恋循环是孩子表达需要,父母回应需要的过程。那作为父母,如果我们想要孩子的依恋循环是良性运转的,那首先你得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哪些需要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你才能更准确地去回应。

那我们可以把孩子的需要分成2个大类,也就是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我分别来讲一讲,先说生理需要。一提到孩子的生理需要,你会想到什么呢?可能很多人会先想到吃。没错,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孩子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保障。

那除了对吃对食物的需要,你还会想到什么呢?其实,孩子还有对抚摸的需要,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爸爸妈妈抚摸,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被安慰的方式,特别是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轻轻地拍一拍,摸一摸孩子,这种安慰的方式就特别有效。

可能有的人听过“皮肤饥渴症”这样一个说法,像皮肤饥渴症的人,他们从小就很少被抚摸,心里面特别的孤独,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需要自己抱一抱自己,给自己一点安慰。

除了我们刚刚说的,对食物和抚摸的需要外,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生理需要,就是运动的需要。我知道在一些家庭里,由于父母是双职工,没有办法一直看着孩子,但是又怕孩子自己在屋里爬来爬去有危险,就把孩子拴在床上。


那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然后保持同一个姿势20分钟以上。估计你就会觉得浑身痒的,难受的不行了,这个就是我们对于活动的需要。

好,说完生理方面的需要,我们再来说说孩子在心理方面的需要,有3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叫做心理滋养的需要,比如说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讲故事,孩子就感受到了被父母关爱,或者说,孩子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觉得特别开心,这些让孩子觉得很幸福很美好的感觉,都是心理上的滋养。

那接着说第二个需要,就是连接的需要,这个也很好理解。我们都害怕孤独,孩子也一样,他需要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包括再大一点儿的时候,他需要去交朋友,跟其他人建立情感上的关系,这个就是对连接的需要。

那最后一个呢,叫做情感流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孩子需要跟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但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每天跟孩子的交流是真不少,但是属于情感上的交流却很少。

大部分的交流都是说教式的,父母总是告诉孩子你得这样,你得那样,要不然就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在学校学了什么,表现好不好等等。其实很少关注孩子的感受,也就是孩子什么时候开心了,什么时候伤心了,为什么会伤心,在伤心的时候,他希望父母怎么做等等。

那关于如何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你可以听一听彬彬帮的另外一门课《父母育儿心理学:孩子成长必知24问》,里面教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说,当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的时候,当孩子被小朋友嘲笑的时候,当孩子比赛输了的时候,等等,在这些情况下,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理、心理需要,那当孩子有了这些需要时候,他就要想办法去表达了。那对于小婴儿,或者比较小的孩子,他没有办法直接说出来他想要什么,只能通过行为的方式去表达。比如说,当一个小婴儿饿了的时候,他会哭会闹;

当他需要父母抱抱亲亲的时候,他可能会挥舞着胳膊,踢着腿,或者用笑啊,卖萌啊这样的方式去表达。

一般来说,一个对于孩子需要比较敏感的妈妈,他可以通过跟孩子的互动,知道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并且满足他。

那平时我们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孩子被满足之后的表现,比如说一个小婴儿吃饱喝足,被妈妈爱抚之后,就会非常香甜的睡着了,全身都放松了。那这个就是从孩子产生需要,到表达需要,再到被父母满足的一个良性循环。那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会带来什么呢?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知道,当我有需要的时候,我能表达这个需要,而且父母会很友好的满足我,我可以信任他们,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基础的信任感。

如果说,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反反复复地出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都是孩子产生了需要,然后他努力地去表达,最后需要被满足了,总是这样反反复复的良性循环,那孩子就会对自己、对环境逐渐产生出稳固的信任感。

孩子会相信自己的有表达需要的能力,有努力追求并且获得回应和爱的能力。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感了。

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倒。

比如说,他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他会觉得也许是我还不够努力,或者说我还没有找到对的方法,但是我相信我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所以,我们说,想要培养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是要从回应孩子的需要做起,给孩子一个良性的依恋循环。

搜索建议:
热文

 哈登又去夜店疯狂,NBA球星去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没错,昨晚的哈登又去夜店嗨皮了!还缺席了今天火箭的训练营!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好要重新起航,为火箭赢得总冠军吗?但一码归一码,因...(展开)

热文

 【歌词】mary mary / ...

作詞:金築卓也作曲:菊池一仁Mary Jane 俺を酔わせる愛しい人よMary Jane この痛みを忘れさせて流行のドレスに体を包んで慣れたその手つきで 触れ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