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简介(备受争议的李鸿章)

201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李鸿章卖国还用质疑吗》的文章。

文中不仅有力的驳斥了许多网友的洗白套路,进一步坐实李鸿章卖国贼身份的作用,还净化了当时备受地摊文影响的历史爱好者们的思想,影响颇为巨大。

然而,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会把李鸿章列为有争议的人物,甚至说他是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李鸿章自1862年率领淮军赴沪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后出任江苏巡抚。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要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不仅统率着大清的陆军和海军、负责渤海湾的防务,还掌握着清政府的外交和外贸等权力;

同时,他又举办了许多近代企事业,成为洋务派的核心人物,最终达到他仕途的巅峰,在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的同时,也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青睐。因此,当我们谈论近代史的时候,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李鸿章的。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一个极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以他多年来大权在握,涉足多个领域时所做出的成绩为参考。

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一直是朝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但他长期以来对侵略者的妥协退让以致误国,却并非偶然性的失误,而是不断犯错,且不知悔改。

例如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认定新疆不可能从外国侵略势力霸占下收复,极力反对左宗棠西征,结果后来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打了李鸿章的脸。

而这种对列强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深蒂固的投降主义思想。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到上海与外国侵略武装携手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亲自体验到了西方武器的先进,这让他紧随其师曾国藩投身于洋务运动之中。

但对李鸿章来说,搞洋务不是把洋大人赶出国门,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是谋求和平。

这一点,他曾在多份奏章中反复强调,称当前筹晌、练兵、制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和局。

这种投降主义作风在中法战争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战争开始前,他一边说法国海陆军武器比我们更为先进,操演熟练,远非我军所能及,还说就算当时打赢了,也未必能一直赢,一处守住了,未必每一处都能守住。

你听听这都是人话吗?更可气的是,李鸿章的观点在朝中并不受欢迎,大部分官员还是认为可以一战的。这样看来,此贼的言行就更加可恶了。

1883年4月,当法军北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的时候,李鸿章根本没心思抗敌,只想一心求和。

当时,朝廷命他前往广州处理中法之事宜,并命他调淮军增援,李鸿章却说这样做明显是向法军挑衅,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这一年年末,法军正式向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爆发,朝廷本想调滇、桂、粤三省兵力进行反攻,李鸿章又以担心这样打只会白白损伤精锐,不如在原地驻守为由进行阻拦,结果导致法军长驱直入。

可即便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一再抗旨不遵,导致清军陷入不利,可最终清军还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一战奠定胜局。

而在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再次跳了出来,恶心了一把清廷:在李鸿章的主持下,清廷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一屈辱条约,致使越南被法国吞并,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人尽皆知的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在此战中的表现,相比之前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变本加厉。

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又一次摆出一副千万别打,打了中国必败的脸色,在满朝文武中大肆散布失败主义的空气,不断强调要避战求和,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拉拢西方列强进行干涉。

可在当时,日本想要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是人尽皆知的,根本不会因为你李鸿章喊几声饶命就放过你。

结果,在李鸿章的软磨硬泡下,清军贻误战机,直到大战将至,才开始匆忙排兵布阵。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遭日联合舰队截击,清军只能仓皇应战。

就在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李鸿章却采取了保船制敌的消极策略,直接放弃了制海权,使日舰得以横行无忌,配合陆军成功登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结果北洋舰队被困于威海,在日军海陆两军的夹击下全军覆没,日本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

到了1895年谈判的时候,他先是在前往日本前,向朝廷暗示了日本这次要价必然会狮子大开口,让朝廷有个心理准备;之后在面对伊藤博文的时候,他更是极力谄媚。

说自己在去年的时候已经非常努力的劝朝廷不要开战了,可今天说什么也晚了。随后又说生番(指野蛮人)杀害日商,跟我没关系,希望日方千万不要生气,引起两国更大的矛盾(但实际是日本率先挑衅)。

李鸿章作为一国之代表,如此颠倒黑白,是非不分,靠非议本国政府来取悦侵略者,实在是令人唾弃。

一年后,李鸿章受邀到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但这场加冕典礼,实际上是俄国人为清廷设下的一个圈套。俄国表面上以中俄两国共同防御日本为理由,想跟中国签订密约。

实际上,他们是想以非武力的形式侵占清帝国的领土。

在谈判过程中,俄国成功利用了李鸿章贪财的特点,许诺赠予他三百万卢布,最终使密约按俄方要求顺利签字。而在《中俄密约》达成的第二天,俄财政金融方面的负责人在沙皇的批准下,拨出三百万卢布设立李鸿章基金,并决定分三批付给李鸿章。

收了俄国钱的李鸿章回国之后,立刻催促清政府与俄华道胜银行签订了合同,把中东铁路的修筑权、经营权以及沿线采矿权等卖给了沙俄。

1897年12月,沙俄乘德国占领胶洲湾之际,悍然出兵强占旅顺、大连,并提出租借要求。与此同时,他们又拨款一百五十万卢布,用其中的一百万分别贿赂总理衙门的李鸿章与张荫桓。结果两人欣然接受,李鸿章更是表示竭力相助。

关于李鸿章与俄国人的这层特殊关系,1898年12月《北华日报》的社论是这样描述的:李鸿章是巴甫洛夫(俄国大使)棋盘上的一颗主要棋子。在中国的外国人几乎都能看出他是被俄国收买的工具……

如果说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还只是贪财(宰相合肥天下瘦)、贪权,满脑子投降主义。那么在甲午战争之后,说他卖国求荣就没有什么不妥了。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在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的确与其他洋务重臣一样,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厂,对中国的近代工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可李搞洋务的水平,着实是不敢恭维。

例如曾国藩创办的比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早四年的安庆军械所,里面没有一台西方设备,没有一个外国工人,全靠中国工匠仿制。而李鸿章却只知道买买买,技术进步没看到多少,钱倒是有不少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对比张之洞,李鸿章就更惨了。

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就是张之洞在军工方面的代表作,汉阳造步枪直到抗美援朝时都还在使用;而李鸿章办的兵工厂,制造的炮弹在甲午海战中经常出现哑弹的情况,害死了无数清军将士。

这样一个人,称得上是大清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吗?说裱糊匠都是抬举他了。

所以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李鸿章被西方吹捧为东方俾斯麦,列强们一谈判就爱找他,真的是因为他英明睿智、能力出众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参考文献:

《由误国至卖国—李鸿章的思想行为发展轨迹》刘铁军

《李鸿章卖国还用质疑吗?》彭秋归

《涉外成功不等于外交成功——李鸿章早期涉外外交活动诌议》雷颐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陈勇 王大明

搜索建议: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词条  
热文

 40万买个手机号 你干吗?

“前几天,我在58同城上看到有人卖手机号,尾号8888,我很喜欢,和卖家谈妥了价格是一万三,但我交了2000元订金后,他就一直没有跟我当面交易。他的手机号能打通...(展开)

热文

 想赚钱就不能节俭你认同吗

不认同,赚钱和节俭并不矛盾,也有人说不会花钱的不会赚钱,因它缺乏动力,钱多多用点,钱少少用点,而有人说会花钱的就会赚钱,因为他有动力驱使,必须赚钱才有钱花啊,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