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说话减少一半,人际关系成倍改善

“ 努力少说话。”

好文3360字 | 6分钟阅读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D :CEIBS6688)

作者:苏锡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

“情商高,会说话,善沟通”是今天职场中成功管理者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的想法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长期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但如何修炼是一大学问。中欧教授苏锡嘉给到的沟通锦囊是,如果说出去的话掌握不了火候和分寸,不如努力少说话吧。

据说有个大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团建,在互相介绍的环节,各人需要说出自己的性格特征。有个人自我表白是“贪财好色,一身正气”,居然赢得满堂喝彩。

其实想一想也容易理解,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在财色二字上有欲望是常情。一方面坦承自己的欲望,把别人不敢说的说出来,大家都感到痛快。

另一方面,有欲望还要有节制的能力。毕竟我们是生活在文明时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必须要遵守。有欲望也不妨碍人格的健全,欲望节制得当也还是一个高尚的人。

这是会说话的人,他把大家的心理揣摩得很透彻,所以入职后如鱼得水,收获一大波友情。而且,因为如此剑走偏锋,言人所不敢言,那人差不多是团建中唯一事后被所有人牢牢记住的。 这就是会说话的力量。

当然,他应该庆幸,自己周边没有鲁迅所说的“一本《红楼梦》只看出一个‘淫’字”的道学家,他们可以只凭前四个字就断送了你的前程。同样的话,用幽默、出人意表的方式得体地表达出来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这种能力在职场中没有人可以教你,只能靠自己去领悟。

我们说出去的话都希望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平平淡淡的话绝难让人记住。所以, 有效的沟通是需要说一点过头话的,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想一想,如果你说有几本经典的书值得好好读,估计没有人会留下什么印象。换一种说法呢?

民国学人黄侃 (季刚) 说“八部之外皆狗屁”,人人都记住了,而且都想知道是哪八部 (《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 。

类似的,金圣叹批六才子书( 《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 ),六部本来并不怎么相关的著作被捆在了一起,从此倍受文人学士关注。

哲学家叔本华向往一夫多妻制,理由居然是一夫多妻制下妻子众多,做丈夫的不必与妻子的娘家人有密切的关系和深入的交流。“与其有一个丈母娘不如有十个。”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籍》) 一个哲学家对深入的沟通如此恐惧,可见沟通对很多人而言都是痛苦而棘手的。

有本书,书名叫《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其实,这话反过来说可能更确切: 职场上四处碰壁的人大多与说话不当有关。 会说话,就是知道如何得体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是不是得体,自己说了不算,要由听的人来判断。所以,说话就是听、说双方一来一往的沟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管理就是沟通,是有效交流信息。 作为管理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理解、编撰和发出信息,就是沟通。

人类自有分工开始,劳动就是一项需要协调的努力;协调依赖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境界和能力的高下通常就表现为沟通能力的高下。其实,沟通不仅是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人品和修养的集中表现。

沟通之所以痛苦,首先是因为,要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不容易。 用词的斟酌,语气的把握,表情的掌控,时机和场合的选择,任一方面稍有差池就会让充满善意的一番话听起来似乎醋意、恶意、嘲讽意十足。

其次,对方未必如你所愿地接受你的表达。 同样的话,有人欣然接受,有人暴跳如雷。即便是同一个人,这次的欣然接受绝不意味着下次也是如此。

沟通的基础是事实,对事实描述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但什么是客观真实却难有切实可靠的衡量标准。

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可信度常常可疑,可靠性因人、因时而异。如果只是描述略有偏差倒也可以忍受,毕竟基本事实还在,大节不亏。可怕的是有人会扭曲甚至编造事实,以貌似公正的态度误导他人。

即便是说事实,怎么样说还是大有讲究。“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说的是同一个事实:一仗接一仗地打,一场连一场地败。但前者听起来窝囊晦气,不把当事人削职问罪难平众怒;后者则似乎充满励志精神,不加鼓励都觉得有违常情。

因为对同一事实的描述可以有如此之大的差别, 描述者(信息提供者)的亲疏好恶经常决定了舆论走向和处置结果。 信息提供者能正直自律的还好,如果为人圆滑塞责,甚至雁过拔毛、贪得无厌,沟通描述中恐怕再也看不到是非曲直了。

虽然口头上我们都喜欢别人直言相告,其实别人要是真的直言不讳,我们未必能够接受。有鉴于此, 我们自己说话也要尽量避免过于直率,以免使人不快。

东汉光武朝的一代名将马援,征战万里时曾有一封给兄弟和儿子的家书。信中一反他“老当益壮”“马革裹尸还”的豪情,告诫兄子为人处世要“敦厚”“谨敕”,不可轻易说人短长 。

他还以当时的两位名人为例,一个(龙述)“敦厚周慎”,从不轻易发表意见;另一个(杜保)敢言敢行,豪侠好义,不失赤诚血性。让世人意外的是,马援居然要家人仿效龙述,尽管他内心敬重的是杜保。一代名将,面对世俗,也不得不降格屈从,让家人谨小慎微。可见,有勇气当面说真话是不容易的。

其实,遇事究竟是率性坦诚还是曲意回护,性格使然的成分居多,后天未必能装得出来。

陆逊和卢毓都是魏晋时的名人,一个是名将,一个是尚书。一天,卢毓的孙子卢志在大庭广众之下问陆逊的孙子陆机:陆逊是你什么人?如此连名带姓问一位先人,按当时的规矩很是失礼。陆机回答得也不客气:和卢毓是你什么人一样。

出得门来,陆机的弟弟陆云抱怨说:何必这样,他或许是真的不知道。陆机昂然答道:我祖父名播海内,宁有不知?兄弟俩性格的不同跃然纸上。东晋名相谢安就凭此事判定了两陆的优劣。但兄弟两人在谢安眼里究竟孰优孰劣,史书并无记载,留给后人去猜想。

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陆云应该更容易生存,更如鱼得水。但要说成就事业,开疆拓土,陆机必然更胜一筹。后来,文武双全的陆机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却因不识进退,最后命丧谗言,连弟弟和儿子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以我的观察,职场中许多人的辛勤努力,常常在不经意中被自己不必要、不得体的几句话给抵消掉了,真是可惜。我对同学的忠告通常非常简单:努力少说话。在企业里观察一下你就不难发现, 有些人只要把自己要讲的话减少一半,他们的人际关系就可以成倍地改善。

少说话其实不是我的主意,中外名人类似的忠告多不胜数。莎士比亚就提倡“努力倾听,谨慎说话” (Give every man thine ear, but few thy voice) ;孔子则赞成“讷于言而敏于行”。

古训云:“ 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 。”所谓“闭心”就是万事不再挂念,肚子里只剩下闲云野鹤,显然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闭门”意味着拒绝与人交往,宅到极点,自绝于社会,当然不能提倡。剩下的就是“闭口”了。完全闭口谁也做不到,少说一点, 话出口前自己先掂量一下应该还做得到吧?

避免说不恰当的话,首先要力戒的是容易引起别人反感或误会的话。什么话最好少说?我觉得应当奉行 “当面不说自己好话,背后不说别人坏话” 的原则。

前者是自吹自擂,风度尽失;后者是背后诋毁,暗播仇怨。两者都会引起别人讨厌甚至憎恨。当面说人好话怎么样?如果说者真心诚意,发自肺腑,听者一定如沐春风,心怀感激。但如果说者心口不一,敷衍虚伪,听者难免疑窦丛生,怀疑你背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言行。因为,按常理推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

信息有我知、我不知和人知、人不知四种可能,组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乔哈里资讯窗 (Johari Window) :

别人

知道

公开区(The Open Arena)

企业或组织中你知我知的信息

盲区(The Blind Spot)

别人知道关于我的信息,但我自己并不清楚

别人

不知道

隐藏区(The Hidden Facade)

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封闭区(The Closed Area)

双方都不了解的全新领域

我知道

我不知道

有效沟通说白了就是扩大公开区,缩减封闭区,坦然接受盲区,善加利用隐藏区。

在当今职场,“情商高,会说话,擅沟通”是成功管理者的必备素养。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的想法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更是长期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岗位看成是一个信息交流点,把自己的身份看成是一个信息交流员。

写了一大篇,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不可救 药 的低效沟通者。

- End -

快来说说, 你觉得怎样才算是会说话 ?

•   欢迎在下方留言处告诉我们,留言点赞数过20的同学 (统计周期为7天,同一账号只可领取一次) ,商评君将送上 腾讯视频会员月卡 一张~~

- 商评日课 -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在看”

搜索建议:
热文

 被朋友骗了钱没有借条怎么办?

一、被朋友骗了钱没有借条怎么办?被朋友骗了钱没有借条可以起诉、也可以报警。(一)起诉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来说,没有借条很难证明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展开)

热文

 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物有谁?

1、爱丽丝·金斯利:演员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已经19岁的爱丽丝受困于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妇女们的浅见,于是跟着兔子一起跌进兔子洞,爱丽丝又一次遇到了童年的朋友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