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向日葵族(一):鬼针草

菊亚科—向日葵族(一):鬼针草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菊亚科

向日葵族

 

向日葵族(学名:Heliantheae)是菊科的第三大族,底下收纳大约190属的已确认的近2500种,多分布于北美洲与南美洲。本族我国产11个属,归化者约有9或10属,栽培者有7-8属。

向日葵族的学名就是古希腊语向日葵的意思。

1.形态特征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叶至少下部对生,全缘,有锯齿或分裂。头状花序有异形小花,辐射状或稀盘状;边缘的小花雌性,结果实,或无性;中央的小花两性,结果实或不育;或头状花序仅有同形两性花,稀雌雄异株。总苞片1至多层,草质,稀干质或膜质。花托有托片,托片离生,稀连合,抱持小花或内旋。雌花花冠舌状,全缘或有2-3齿;两性花花冠管状,上部(檐部)4-5浅裂。花药上端有附片,基部全缘、钝或箭形,有尖或短尾状的耳部。两性花花柱分枝顶端截形或有附片,被乳头状突起或短毛,或不育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常扁压或有棱。冠毛刺状或短膜片状,或无冠毛。

2.刺苞果属

刺苞果属(学名:Acanthospermum)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8种,分布于美洲。其中刺苞菊A. australe (L.) Kuntze 在云南已归化呈野生状态。生于海拔350-1900米平坡及河边沟旁。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被柔毛或糙毛。叶对生,有锯齿或稍尖裂。头状花序小,单生于两叉分枝的顶端或腋生,有短花序梗或近无花序梗,有异形小花,放射状,周围有1层结果实的雌花,中央有不结果实的两性花。总苞钟状;总苞片2层,外层5个,扁平,革质,内层5-6个,基部紧密包裹雌花,开放后膨大,上部包围瘦果。花托小,稍凸,托片膜质,折叠,包围两性花。雌花花冠舌状,舌片小,淡黄色,上端三齿裂;花柱两裂;两性花花冠管状,黄色,上部钟状,有5浅裂片。花药基部截形,全缘。花柱不裂。瘦果长圆形,中部以上宽,藏于扩大变硬的内层总苞片中,外面具倒刺,有时具1-3硬刺。无冠毛。

(2)刺苞果

刺苞果(学名:Acanthospermumaustrale)为菊科刺苞果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原产南美洲,在中国云南分布甚广(自潞西、景东、勐海、普洱、元江至漾濞、普棚)。生于平坡、河边、沟旁及路边;常在幼龄果园、橡胶园及秋收作物(玉米及谷子)田中危害,但发生量小。成为云南南部的一种常见杂草,在果园、橡胶园、苗圃及农田中产生一定危害,入侵自然生态系统后,由于缺乏制约因素,数量不断增加。

3.豚草属

豚草属(学名:Ambrosia)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杂草,适应力极强而且生长旺盛的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的菊目菊科。大多数的豚草属植物是一年生的,但也有多年生的,例如:A. dumosa。有十个品种在索诺兰沙漠生长。本属有数十种,分布于美洲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中国有2个外来的驯化种,都隶属于豚草组。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浅裂,或一至三次羽状细裂。头状花序小,单性,雌雄同株;雄头状花序无花序梗或有短花序梗,在枝端密集成无叶的穗状或总状花序;雌头状花序,无花序梗,在上部叶腋单生或密成团伞状。雄头状花序有多数不育的两性花。总苞宽半球状或碟状;总苞片5-12个,基部结合;花托稍平,托片丝状或几无托片。不育花花冠整齐,有短管部,上部钟状,上端5裂。花药近分离,基部钝,近全缘,上端有披针形具内屈尖端的附片。花柱不裂,顶端膨大成画笔状。雌头状花序有1个无被能育的雌花。总苞有结合的总苞片,闭合,倒卵形或近球形,背面在顶部以下有1层的4-8瘤或刺,顶端紧缩成围裹花柱的嘴部。花冠不存在。花柱2深裂,上端从总苞的嘴部外露。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

(2)豚草

豚草(学名:Ambrosiaartemisiifolia),也叫猪草、“艾叶破布草”、瘤果菊,为菊科猪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生长旺盛的杂草,株高可达一米。每年7-8月份开花,同株但分雌雄花,放出黄色雾状花粉,可引发枯草热、花粉症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和过敏疾病等。每株每年可生7至10万枚种子,随风飘扬,种子具有30-40年的生命力,即使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也能生长。

在抗日战争期间,豚草的种子随着日本军队的马饲料传播到中国和亚洲大陆,已经开始泛滥,由于其极强的生命力,可以遮盖和压抑土生植物,造成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农业减产,消耗土地中的水分和营养,花粉造成空气污染,是一种有害植物。目前在中国东部,从东北到江南都发现豚草的入侵。尚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清除,但可以引入其天敌豚草卷蛾和广聚萤叶甲来抑制豚草的扩散。有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豚草会产生更多的种子,因此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暖化,豚草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2003年1月10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第一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2003环发11号)中列有豚草。

原产北美洲,在中国长江流域已驯化野生成为路旁杂草。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4.鬼针草属

鬼针草属(学名:Bidens)也称鬼针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23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有些种的叶深裂,裂片具齿,边花长;另一些种的叶披针形,不分裂,边花短或无。盘花均为黄色。瘦果顶端有2-4条倒刺,常借此附着动物毛皮上或人衣服上传播。

属名Bidens源于拉丁语bis(双倍的)和dens(齿)的合成词,指属内植物瘦果具二齿。

(1)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通常有纵条纹。叶对生或有时在茎上部互生,很少三枚轮生,全缘或具齿牙、缺刻,或一至三回三出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生茎、枝端或多数排成不规则的伞房状圆锥花序丛。

总苞钟状或近半球形;苞片通常1-2层,基部常合生,外层草质,短或伸长为叶状,内层通常膜质,具透明或黄色的边缘;托片狭,近扁平,干膜质。花杂性,外围一层为舌状花,或无舌状花而全为筒状花,舌状花中性,稀为雌性,通常白色或黄色,稀为红色,舌片全缘或有齿;盘花筒状,两性,可育,冠檐壶状,整齐,4-5裂。花药基部钝或近箭形;花柱分枝扁,顶端有三角形锐尖或渐尖的附器,被细硬毛。瘦果扁平或具四棱,倒卵状椭圆形、楔形或条形,顶端截形或渐狭,无明显的喙,有芒刺2-4枚,其上有倒刺状刚毛。

果体褐色或黑色,光滑或有刚毛。

(2)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山坡、山谷、溪边、草丛及路旁均可生,喜温暖潮湿环境。生于水边湿地、沟渠及浅水滩,亦生于路边荒野,常发生在稻田边,是常见杂草。

本属约230余种,广布于全球热带及温带地区,尤以美洲种类最为丰富。我国有9种,2变种,几遍布全国各地,多为荒野杂草。有数种供药用,为民间常用草药。

(3)主要价值

本属一些植物全草入药,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肝炎、泌尿系感染、肺结核盗汗、闭经,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亦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4)鬼针草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近年发现,该药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此药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临床则多用作降压。用鬼针草降血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5)狼杷草

狼杷草(学名:Bidenstripartita)别称鬼刺、鬼针,是菊科鬼针草属的植物。广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大洋洲东南部亦有少量分布。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狼杷草适应性强,山坡、山谷、溪边、草丛及路旁均有野生。喜温暖潮湿环境,以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壤土为好。

在温带地区,于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开始抽茎,7-8月开花,8-9月结实,在亚热带地区,4月下旬以后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开花,9-10月结果并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后枯死,其生育期为150-195天,狼杷草的种子扎殖能力较强,一株正常发育的植株可产种子数百至数千粒,瘦果千粒重约3.82克。种子体大而轻,具倒钩刺,成熟后极易脱落,能借风力、水流向外传播。也能借粘附在动物和人体上进行传播。

药用:狼杷草的全草入药,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肝炎、泌尿系感染、肺结核盗汗、闭经,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

饲用:狼杷草在开花前,枝叶柔嫩多汁,无毛。但因稍有异味,畜禽多避而不食,经切碎、蒸煮后,猪喜食,鹅、鸭、鸡也采食,青干草或霜打后的枯草,可饲喂牛,羊、马,骆驼。加工成干草粉,可做配合饲料的原料。狼杷草的营养成分在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其籽实含有较高的粗脂肪和丰富的粗蛋白质,无毒可作精饲料利用。

(6)婆婆针

婆婆针,一年生草本。菊科,鬼针草属。产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生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广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及非洲东部。模式标本采自美国东部。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7)金盏银盘

金盏银盘(学名:Bidensbiternata),或称鬼针舅,是菊科鬼针草属的植物。喜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产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等地。生于路边、村旁及荒地中。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