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爷不戴N95口罩被带下公交车,我看到了疫情下的荒唐一面

公元2022年8月29日,辽宁大连发生了一件事:一个老大爷在乘坐公交车时,因为只佩戴了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没有佩戴N95口罩,引发了全车人的众怒,最后被当地警方带下了公交车。

疫情已经三年了,戴口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大爷戴着口罩坐公交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还是被带下去了?

根源在于当地8月29日凌晨时发布的一则通告,通告称乘客需要规范佩戴N95或以上级别口罩,有发烧或咳嗽等症状,禁止乘坐公共交通。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因为实在令人想哭又想笑!

想哭是因为难过,为大爷的遭遇感到难过。他一大把年纪,平时肯定也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29号凌晨发布的通告很大概率上他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当天那天他和平常一样戴着医用外科口罩坐上公交。

就算平时经常关注新闻,00:53分发布通知,你让大家去哪弄N95口罩?难不成自己在家生产吗?

不曾想,在车上却要面对全车人的指责。指责就算了,还要被说缺德。我想不明白他怎么就缺德了?别的口罩难道不是口罩吗?可以要求大爷下车,但真的没必要说他缺德!更没必要报警把他带下车,搞得就像大爷是犯了什么罪一样?他是没戴口罩吗?还是已经确诊了?

想笑是因为,有些现象真的太令人费解了。明明是当天凌晨才发布的消息,就算大家都看到这个消息,谁又能保证每个人在短时间内都能弄到N95口罩呢?

更何况这种大面积抢购的情况下,肯定有人是弄不到N95口罩的。网上一位匿名的当地网友就说出了类似的遭遇:

更令我想笑的,是这些人与其指责大爷,与其说他缺德,与其大费周章闹出这么大动静,为什么就不能送他一个N95口罩吗?至于让他被赶下车带走吗?

不禁想起同一时间里的另一个新闻,河北某地发布通告称,对于不配合流调的涉疫人员,不仅列入当地的失信记录黑名单,且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不得参军、不得入党、不得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我只知道荒唐,但没想到这么荒唐。对于这件事,胡锡进是这样评价的:谁搞出群众激烈反对的过度防疫措施,谁就是在扰乱动态清零。

深以为然。本来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控制疫情。现在变成了类似于“株连九族”,想想都觉得后背发凉。

回到这个N95口罩的问题上来,可能很多人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必要必须佩戴N95口罩?

我从专业角度来回答是:可以,但没必要!

因为真正面对病毒时,N95口罩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安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这是人民日报社旗下《健康时报》于今年8月27日发布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8月12日浙江省外航班输入性疫情情况。

当时,一架飞机上3名阳性感染者传染了36名同航班人员,此次毒株为BA.2.76。

对于这次传播,浙江温州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曾士典给出了一些答案:在这次阳性感染者中,有儿童佩戴了N95口罩,但仍感染。可以推测的是小孩子脸型较小,佩戴N95口罩反而很难与脸型贴合,不够密闭。

那公交车上有没有小孩子乘坐呢?当然有!看着上面的前车之鉴,这就意味着一昧要求所有人佩戴N95口罩,是不明智的。

脸型不贴合可能还不够说服力,那我们再专业点分析。根据《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儿童防护口罩要求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均不高于 45 Pa;儿童卫生口罩要求通气阻力不高于 30 Pa。

而N95口罩的通气阻力一般是在300Pa左右,这就意味着高于适合儿童的通气阻力10倍之多。

孩子本身就好动,现在气温还没有完全降下来,这就导致小朋友在佩戴相关口罩后很容易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窒息。

你以为这是危言耸听?不好意思还真不是。

2020年4月30日,长沙一名14岁初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因佩戴N95口罩,呼吸不畅引发猝死。

对于这类现象,《人民日报》在2020年5月8日的报道中称:N95口罩明显增加呼吸阻力,所以哪怕是医护人员佩戴,也要严格遵守4小时工作时限要求。

更何况,医护人员平时除了做手术等,很多时候也不是必须要求戴N95口罩。所以现在,就连做个公交车都被要求必须佩戴N95口罩,你说荒诞不荒诞?

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地N95口罩滞销了,还是背后存在某些关系...

搜索建议:
热文

 防静电瓷砖表面发黄怎么办

陶瓷防静电地板铺设后用一段时间会出现表面发黄的现象,地板发黄特别影响美观度,甚至会影响正常使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陶瓷防静电地板发黄呢?如何清理掉呢?接下来,电...(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