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川渝限电的思考,成渝地区如何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中孔下泄,为下游补水

一、极端天气下川渝发布限电令

8月14日,四川省发布限电令新规:为确保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决定从8月15日起对四川电网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时间为8月15日至20日,合计6天。

四川此举迅速引发网友的热议。因为众所周知,四川水资源丰富,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和水力发电量双双稳居全国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8947.0万千瓦,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打个形象的比喻,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中有28度来自四川。充沛的电力资源,不仅让四川满足自身所用,而且还能输出到省外,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送出端,年外送量连续五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

既是水电第一大省,目前又正值丰水期,四川为何会走到限电停工停产的境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异常高温、干旱。进入7月以来,四川遭遇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各大流域来水严重偏少,部分主力水电厂已见底,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全省水电发电能力下降5成以上。而四川电力供应的80%来源于水电,因此,水电发电能力的大幅下滑,必然会极大地削弱全省的供电能力。再加上,持续高温会造成降温负荷激增,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如此一来,四川电力保供形势十分严峻也可以理解。

8月16日,紧邻四川的重庆也宣布扩大工业企业限电时间,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24日,长达11天。跟四川一样,重庆保供电形势严峻与持续高温晴热导致用电负荷节节攀升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重庆市35℃以上的高温天气达到了33.2天,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6℃,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六成。截至18日16时,重庆已有30多个区县的最高温超过40℃。预计重庆电网调度口径最高负荷约2600万千瓦,同比增长6.8%。

重庆2025年重大电源和500千伏及以上电网示意图

不仅如此,重庆一次能源匮乏,“贫煤、少水、有气、无油”,为西部唯一能源净输入省份,需要外购电力才能保持紧平衡状态,是典型的受端电网。统计显示,2021年重庆外购电量为299亿度,占比27%。这其中,重庆累计通过计划电和增购电方式购入四川清洁电量196.46亿度,分别占全市总用电量和外购电量的14.6%和65.7%。可以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四川水电入渝对于重庆电力保供的作用,相当明显。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四川水电发电能力的大幅下滑,一定程度上加剧重庆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

二、川渝短期如何填补缺口?

为填补用电缺口,缓解电力供应的局面,川渝两地都行动起来从供给、需求端入手。供给端, 一是深挖潜力增发电。 近日以来,四川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采取大幅消落水库、联合运行顶峰等多种调度措施,确保雅砻江流域已投产水电、风电、光伏电站“能发尽发,多发满发”。重庆则表示,各发电企业要做好发电机组运维保障,持续顶峰出力。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8月16日,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组织跨区跨省余缺互济,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据华龙网报道,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电力供需持续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千方百计增购外电,实现六大区域电网、15个省级电网及15条直流接续支援重庆,首次从东北的辽宁、蒙东电网和南方电网送电入渝。

川观新闻也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对四川已按最大输电通道能力实施了跨省跨区支援,所有电力入川支援通道满载运行。同时,增大水电留川规模,大幅削减四川低谷年度外送计划电力。

不仅如此,8月18日,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发消息称,正紧密协调陕西、甘肃、新疆区域煤炭入川入渝事宜。我们知道,重庆网内发电以火电为主,2021年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7成,火电需要电煤发电,而重庆煤炭全部需要从市外输入。因此,国家能源集团此举有助于重庆火电持续顶峰运行。

近日两江新区社区工作者向辖区商户宣传节电。 陈浩 摄

需求端方面,川渝除了上文提到的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实施生产全停外,还强化节约用电的宣传力度,以及节约用电的责任,营造全社会节约用电良好氛围。比如,8月17日,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来《向全市市民的节约用电倡议书》。结合该倡议书的内容制作的《你节约的每一度电,都是在帮这座城渡过难关》等类似的新闻稿件,在重庆各大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和市机关事务局还联合发布《关于带头做好当前节约用电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各部门带头做好节约用电工作。

事实上,重庆节约用电不是被动之举,更是“双碳”目标之下的长远举措。今年6月,重庆发展改革委印发《重庆市全社会节约用电工作方案》,通过实施9大重点领域节电行动、建立完善5个方面政策措施,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三、川渝携手强化电力保障水平

当然,川渝两地不论是深挖潜力增发电、积极申请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还是针对工业企业限电停产、落实节约用电措施等,尽管很有针对性,对于缓解本轮保供压力有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来看,川渝两地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保障,筑牢国家经济政治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一是加快能源结构优化,提高供应能力。 我们知道,四川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达80%,不过具有季及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不足水电总装机的 40% ,这使得其调节能力不足、丰枯矛盾突出,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近日,《科技日报》援引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观点称,“今年高温天气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这种特征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显著。”这意味着四川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全面提升供电能力来应付极端天气挑战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此,四川一方面表示,推动大邑、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前期,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另一方面,稳步提高火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按照规划,到2025年,四川上述三种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5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0%。此外,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等专家还建议,四川省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以考虑适当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提高调峰能力。

尽管重庆常规水电资源开发殆尽、风光资源有限、火电新增开发空间不足,不过《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是提出,到2025年全市装机容量达到3650万千瓦,比2020年增加1000万千瓦左右。

具体来看,煤电项目:建成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两江燃机二期、永川港桥园区燃机热电联产项目,规划储备燃气发电项目超过600万千瓦。水电项目:建设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水利枢纽、涪江双江航电枢纽。研究论证井口航电枢纽。不过,外界热议多年的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并不在此列。同时,重点建设綦江、丰都、云阳等抽水蓄能电站。总的来看,重庆正在适度降低煤炭发电占比。

北煤入渝通道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还有,重庆还通过拓展区域能源合作、稳定外煤入渝保供渠道,提高其火电安全供应的保障能力。即,在进一步加大与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山西等能源资源大省(区)合作力度的同时,争取推动达州运输枢纽等铁路运输瓶颈扩能改造,大力提升兰渝、襄渝、广元—达州等北煤入渝铁路运力;继续挖掘三峡航道运输潜力。到2025年,确保外煤入渝供应能力不低于5000万吨/年。

二是大力推动外电入川渝。 对于西部唯一能源净输入省份,重庆推动外地入渝的愿望自不必说。上述规划提出,深化疆渝电力合作,扩大藏电入渝规模,推进渝黔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开展“外电入渝”第二通道研究。推进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建设,建成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四川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力争2025年外来电力输送能力达到1500万—1900万千瓦。

而作为水电第一大省的四川,也在本轮极端高温天气中,暴露出的枯水期供电保障能力这一短板要补齐。《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研究规划与西北电网联接第二通道,研究布局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入川接续转送特高压工程。这两大项目都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看得出来,相比于重庆,四川对于推动外电入川并不是很迫切。

三是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 2019年6月渝鄂直流背靠背工程投运后,川渝电网一体化特征愈加明显,四川弃电和重庆缺电的电力资源禀赋差异亟待川渝电力一体化发展。目前通过6回500千伏、6回220千伏及以下交流线路相联,川渝总电力交换能力达到64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随着川渝交流特高压建成投运,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进而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能源高效利用。

日前川渝两地政府在《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方案》基础上,联合印发《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从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方面,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原创,欢迎关注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