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端午节只吃粽子你就大错特错了,必须要做五件事才能确保一年无热毒!

端午节马上来了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打开它的姿势是

一边啃着粽子,一边剁手618

之前我在五毒月的文章里就提到过

longlongago

古人对端午节并不友好

甚至是有点抗拒的。。。。。。

他们把端午节称为恶日

把农历五月(阳历六月)称为恶月

此时天地火旺至极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开始四处爬行

各种时疫,瘟毒滋生

昨天说的手足口病就算上述之一

其中,他们把端午咒得最凶的

莫过于: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

比如:孟尝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出生

他的父亲田婴就曾打算把他丢弃

但我们祖先的血液里也流淌着

与天斗,与地斗

其乐无穷的智慧

他们对付万恶的端午节

自有一套解锁姿势

比如

端午防毒第一招:洗药澡

《荆楚岁时记》里有写到: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这里的兰不是指兰花

而是佩兰

在中药学里,佩兰辛,平

能化湿醒脾,解暑

而且佩兰有香气

特别适合煎水洗浴

当然,古人洗药澡不仅为了清洁

在火毒四起的五月里

特别容易郁热透发皮肤病

洗药澡是有防病的意思在里面哒

NO2

端午防毒第二招:挂艾草、菖蒲

《荆楚岁时记》里还写到:

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

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个‘禳’读[ráng]

意思是祈祷消除灾殃、去邪除恶

一年中采艾最好的时间

就是端午节的正午

这时候的艾草汲取一年中最足的阳气

成为纯阳之物

这天采的艾草是最最好的

而且存放得越久越好

民间常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古人端午这天都会采点艾草

菖蒲悬挂在门上,能驱蚊辟邪

端午防毒第三招:系五色丝线

这个习俗说白了

就是把五种颜色的丝线合成绳子

系在臂膀

古人认为五色丝线象征五龙

能镇压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

在《风俗通义》里写到: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

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到了清朝时

这种习俗依然盛行

只不过在五色丝线的基础上

又添了了一些小老虎,小香囊之类的玩意

在北方

端午给小儿缠上的五丝线,

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

才能解下来的哦

端午防毒第四招

饮雄黄酒戴雄黄香囊

古人在端午节是要饮雄黄酒的

而雄黄呢,

是一种矿物质

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

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一般用来喝的雄黄酒

只是在白酒或黄酒里

加了一丁点的雄黄

雄黄酒是有毒的

尤其是小儿万万不能喝

所以后来人们就改在端午时

把雄黄酒洒在门窗上

以此来达到驱邪杀虫的目的

那小儿呢?

就用雄黄酒在他们额头上写个“王”字

因为“王”接近老虎额纹

寓意借老虎之威以镇各种毒邪

同时端午时节的香囊里

也一定是会放点雄黄的

毕竟

解五毒是这个日子的标配啊

那吃的要注意什么呢?

《金匮要略》里有云:

五月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

韭菜是辛温之物

端午时节本来就气候湿热,暑气蒸郁

如果你

不是对自己体质寒得很自信

还是敬请绕道

那些韭菜羊肉的辛温发物吧

除此之外

古人在五月还有很多条条框框

比如清人袁景澜曾说过:

五月,修善月斋

端午吃素一天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它还有:不迁居,不婚嫁

甚至新嫁或已嫁之女要躲端午

回娘家度节

总体来说就是要节嗜欲,定心气

全面开启佛系生活方式。。。

也许大家会觉得

古人对端午农历五月

处处小心翼翼禁忌百端

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作了?

其实不然

设想一下,端午前后

南方已进入酷热季节,暑气蒸郁

而此时又恰是农事最繁忙的时节

一边是

烈阳烘烤,暑湿蒸郁

一边是

毒虫繁育,蛇蝎当道,蚊蝇猖獗

在祛暑降温条件落后

医药防疫水平又不高的古代

只能外力不够,内里凑

人人从我做起

一键开启严于律己de防病防毒模式

吃素,节欲,洗澡

搞好个人卫生工作

香囊带好,艾草挂好。。。。

反观如今

医疗水平是越来越发达了

但活法却是

老子怎么高兴怎么来

什么条条框框都扔完了

甚至连最朴实的道理都淡忘了:

健康的身体

80%来自你个人生活习惯,身心管理

医生能帮你的

无非是剩下的20%而已

搜索建议:
热文

 小学写事作文400字

【精华】小学写事作文400字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