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动物界全系列】唇足纲—蜈蚣目(上):少棘蜈蚣

唇足纲—蜈蚣目(上):少棘蜈蚣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多足亚门

唇足纲

整形亚纲

蜈蚣

 

蜈蚣目(学名:Scolopendromorpha)为唇足纲的一个目。

蜈蚣目物种又称“热带蜈蚣”(tropicalcentipedes),身体分为21至23节(Scolopendropsis duplicata是例外,有39或43节),以及同样对数的脚。它们的触角分节数达17以上。

蜈蚣目包含蜈蚣科(Scolopendridae)、盲蜈蚣科(Cryptopidae)、棘盲蜈蚣科(Scolopocryptopidae)、单眼蜈蚣科(Mimopidae)以及Plutoniumidae等五个科。几乎所有蜈蚣科物种的头部两侧都各有4只单眼单眼蜈蚣科只含单眼蜈蚣属(Mimops)一属,其头部两侧各只有1只单眼,而其他三科的蜈蚣都没有眼睛。

1.下属科

蜈蚣科(Cryptopidae)

单眼蜈蚣科(Mimopidae)

蜈蚣科(Scolopendridae)

棘盲蜈蚣科(Scolopocryptopidae)

2.单眼蜈蚣

单眼蜈蚣(学名:Mimopsorientalis),属于蜈蚣单眼蜈蚣科,目前仅发现于中国,分布在陕西秦岭和河南伏牛山腹地海拔600-1200m左右的阔叶林中,成体长42~56 mm,体色淡白色到棕黄色,头部两侧有单眼斑,T1背板上有横环纹,尾足上密布小型棘刺。

(1)物种学史

世界蜈蚣目物种约有700种,隶属于蜈蚣科、盲蜈蚣科、暗蜈蚣科、尖盲蜈蚣科和单眼蜈蚣科等5科34属,其中单眼蜈蚣科(Mimopidae)的建立仅依据1903年在中国采集到的唯一一份单眼蜈蚣Mimops orientalis模式标本。

2019年7月,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调查人员在陕西秦岭意外发现一种“奇怪”的蜈蚣,兼具蜈蚣科、尖盲蜈蚣科和暗蜈蚣科等形态特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蒋超博士经过了科考调查、检索比对、形态鉴定及DNA分析,确定该蜈蚣为在世界动物学家的视野里已消失百年的单眼蜈蚣(Mimops orientalis)。

(2)物种争议

由于该物种于1903年后再无发现记录,导致对单眼蜈蚣分布、生境详细信息一无所知,世界动物分类专家对其分类特征、分类地位也一直存在争议,如德国分类学家Attems认为单眼蜈蚣是盲蜈蚣科下的一个属,美国蜈蚣分类学家Shelley等认为是蜈蚣科下的一个属,而哈佛大学Vahtera等认为是独立的科。

2019年7月新发现的单眼蜈蚣与保存于汉堡大学标本馆的正模式标本形态特征完全一致。通过对新采集标本进行DNA分析,基于COI、16S、28S片段联合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强烈支持单眼蜈蚣是一个独立的单型科,为蜈蚣目分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3)分布范围

中国陕西秦岭、河南伏牛山腹地海拔600-1200m左右的阔叶林中。

3.蜈蚣

蜈蚣科(学名:Scolopendridae)为蜈蚣目的一个科。本科的模式属为蜈蚣属(Scolopendra)。

(1)体型特征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 [3]  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蜇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

(2)机体功能

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经机械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才能够被蜈蚣吸收和利用。消化道简单,从口到肛门为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直管道,口后为膨大的咽,它的收缩有利于吸吮食物。咽后的消化道为前肠、中肠及后肠三部分。前肠及后肠都很短,中肠却很长。前肠主要起着接受、运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中肠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后肠担任形成粪便及运送至尾节的肛门排出体外的任务。消化腺为一对葡萄状的唾液腺,通过唾液管开口于前肠,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够湿润及初步分解食物。

②呼吸系统

蜈蚣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气管是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管状构造,壁上具有几丁质的螺旋丝,可支撑气管以利气体流通。气管有许多分支,分布在体内体壁的细胞与组织之间。气管在身体两侧有与外侧相通的开口——气门,它是气管形成时留下的陷口,蜈蚣共有气孔6对,分别在第4节、6节、9节、13节和16节,其他各节都退化了,仅保留一点痕迹。各气门有关启装置,使气门可开闭,开启时气体出入无阻,闭合时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外物入侵。

③循环系统

蜈蚣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但比较发达,管状的心脏在消化管的背方,贯通躯干部,并有围心膜包围,由后向前进入头动脉通向头部各个器官。除前行的背血管外,还有一对侧动脉包围了消化管并在消化管的腹面汇合成神经上血管,这些血管有分支进入血腔。此外,蜈蚣除末端几节外,在每节有一对心孔,心孔为血液从血窦进入心脏的开孔。

④排泄系统

蜈蚣的排泄系统为马氏管。它是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不分支的盲管。马氏管的盲端游离在血腔中,并自血液中吸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把它送入后肠,经后肠重新吸收水分后,由肛门连同粪便排出体外。

⑤神经系统

蜈蚣的神经系统和蚯蚓相似,属链状神经系。包括1个脑神经节,由神经分布到触角和眼,有两条神经连食道下神经节,食道下神经节有神经连大颚、2对小颚和颚足。此后则为2条后行的腹神经索和每节一对神经节,随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每对神经节又发出神经到每个体节,以调节身体的活动。

⑥生殖系统

蜈蚣为雌雄异体。蜈蚣生殖系统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单一的卵巢或精巢,由一条生殖管,即输卵管或输精管,后来分为两条,绕消化道而下,分别开口于雌雄生殖孔。此外还有两对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个受精囊,雄蜈蚣有2个储精囊,它们皆通到输卵管和输精管的末端。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时充面体腔,临产前的母体,在受精囊内储有精子,使发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时能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而排出。

(3)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4)少棘蜈蚣

少棘蜈蚣是模棘蜈蚣的近似种,别名金头蜈蚣。体长110~130毫米,多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长江中下游常见。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栖启、于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黑夜四出捕食昆虫(如蟀蟋、蚱蜢、金龟子和各种蛾类),也能用毒颚杀死小型的脊椎动物(如麻雀、蜥蜴、蛇等)。它们也食同类。

①外形特征

体长110~140mm。头板和第1背板金黄色,自第2背板起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时近于黄褐色,胸腹板和步足淡黄色。背板自第4-9节起,有两条不显著的纵沟。腹板在第2-19节间有纵沟。第3、第5、第8、第10、第12、第14、第16、第18、第20体节的两侧各具气门1对。头板前部的两侧各有4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颚肢内部有毒腺。齿板前缘具小齿5枚,内侧3枚小齿相接近。步足21对,最末步足最长,伸向后方,呈尾状。基侧板后端有2个小棘。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个棘,内侧有1个棘。背面内侧有1个棘和1个隅棘。隅棘顶端有2个小棘。

②生活习性

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栖启、于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性畏光,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深土中越冬。次年惊蜇后,天气转暖,出洞觅食。在春、夏之间产卵。雌虫蜷曲身体,环抱卵群孵化,并保护幼虫 。黑夜四出捕食昆虫(如蟀蟋、蚱蜢、金龟子和各种蛾类),也能用毒颚杀死小型的脊椎动物(如麻雀、蜥蜴、蛇等)。它们也食同类。一般在10月以后,天气转冷时钻入泥土,潜伏于离地面10-13厘米深的土中越冬。次年惊蛰后,随着天气转暖,出洞觅食。

③生长繁殖

蜈蚣在春、夏之间产卵,卵数多在15-35个之间,椭圆形,长3-3.5毫米。雌虫具有蜷曲身体,环抱卵群孵化,和保护幼虫的习性。幼虫与成虫的步足数目相同。雌雄两性肛生殖节异形。

④栖息环境

蜈蚣喜居于潮湿阴暗的处所,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

⑤分布范围

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日本、韩国也有过分布的记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蜈蚣  蜈蚣词条  动物界  动物界词条  全系列  全系列词条  
热传

 未来一周,海南“雨”你有约

据气象部门消息,预计未来一周(9月17日-23日),前期全岛多云,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中后期全岛多降雨,其中22日前后东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陆地方...(展开)

热传

 所谓的青春作文

所谓的青春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