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非凡十年”4|打破垄断、药审提速、价格平民……本土创新药正崛起

时间:2022-10-30 20:46:21 热传 我要投稿

阅读提要:“一个月都挣不到1万,算了不治了。”昂贵的天价药,老百姓用不起,致盲的命运无法改变。10年前,不少像杨宁(化名)一样的患者选择放弃治疗。10年后的今天,杨宁治疗黄斑变性的自费每月最多400元。“看得起病”是杨宁现在最大的感受。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 PD-1药物于4年前引入国内,年治疗费超30万元,让许多老百姓望尘莫及。如今,国产PD-1药物报销后年治疗费在2万元以下,更多的癌症患者用得起PD-1药物。

从无药到有药,从买不起到用得上,从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到医保谈判降价,十年间,中国创新药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新药、好药上市,惠及中国百姓。

看病负担减少,得益于国产新药的上市

百济神州研发中心的团队。百济神州图

“有一种病是穷病,人老了,瞎就瞎了吧,不浪费钱折腾了。”这是不少黄斑变性老年患者的无奈选择。

2018年2月,刚过60岁生日的杨宁(化名),发现自己看东西扭曲变形,也成为了黄斑变性患者之一。这一疾病是公认的“致盲杀手”,曾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科疾病之一,在2006年之前无药可医。

2006年诺华研发的雷珠单抗问世后,让该疾病有药可医。2012年,雷珠单抗进入中国,以9800元/支的价格垄断中国市场,每月注射一次,一年治疗费用近12万元。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该病患病率达13.5%,8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23.5%。若不及时治疗,80%的患者可能在2~3年内失明。

“一个月都挣不到1万,算了不治了。”昂贵的天价药,老百姓用不起,致盲的命运仍无法改变。10年前,不少像杨宁一样的患者选择放弃治疗。

10年后的今天,杨宁治疗黄斑变性的自费每月最多400元。“看得起病”是杨宁现在最大的感受。

那么医药费是如何降下来的?看病负担减少,首先得益于国产新药——康柏西普的上市。

康柏西普是“me-better”的创新药,疗效不差于雷珠单抗,而且只需三个月给药一次。2013年,康柏西普上市价格为6800元,打了一场漂亮的“中国制造”反击战。3年后,仍有10年专利保护的雷珠单抗,主动降价2600元/支,虽然三个月的所需费用仍比康柏西普高,但创新药康柏西普倒逼进口药降价,打破了原研药国外专利期内不降价的历史。

从此,国产主导市场价格,受益中国老百姓的故事越来越多。无论是PD-1药物还是TKI靶向药,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的上市获批,“做中国人吃得起的新药”,中国制药人的理想正得以逐步实现。

康柏西普价格每年仍在下降,而后就是医保的作用。2017年第一次医保谈判,降价17%到5550元/支;两年后第二次医保谈判,降价25%至4160元/支;2021年第三次医保谈判,再降价17%到3450元/支。

根据各地医保报销50%~70%的比例,以最低报销50%计算,使用一支康柏西普,患者自费支付1150元,3个月注射一次,平均算下来一个月治疗费不足400元。

新药审批加快,进医保提速

历时12年,李进教授研发的呋喹替尼,成为首个登上《JAMA》杂志的中国原创新药。健康时报网 图

2021年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再创历史新高。47个看似不多,却极为不易。《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给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

2021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药品注册申请11658件,其中创新药注册申请1886件,比上年增长76.1%。相比于4年前,2017年的创新药注册申请是506件,不到2021年的三分之一。

这些改变源于近年来药品审评的改革,药审政策一个个出台,药审能力不断提升,从原来多年积压药品申请多达2万件,变为一年就审批了1万多件药品申请。业内评价“原来松散的药监系统,逐步落实为最严监管。”

药审系统改革,毋庸置疑是创新药十年发展里程碑的事件。

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1月,60岁的毕井泉出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成效很快显现出来,药审大提速,中国本土药品也从优先审评通道中获益。2017年,本土研发的埃博拉疫苗仅用了十天时间就获得了新药申请的审批,但获批条件是保证后期完成第三阶段试验。

根据2020年7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5年~2016年,药品审批积压由近22000件降至4423件。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注册申请12068件;2017年全年完成审评审批注册申请9680件;2018年全年完成审评审批注册申请9796件。

国产创新药上市与医保谈判,往往是让老百姓用得起药的“组合拳”。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提出,我国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是空前的。在去年获批的83种新药中,已有19款药物实现当年获批、当年进医保,包括13款国产新药和6款进口新药,含多发性硬化药物、HIV感染药物、肝癌药物等。一个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平均周期缩短到了一年零两个月。

以PD-1药物为例,在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以及两家进口药品均入围该轮医保谈判。其中,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主动降价为2843元(10毫升:100毫克/瓶),相比上市时7838元降幅达63.73%。经过多轮降价,全球最便宜的PD-1抑制剂在中国。

从“搞创新就是找死”到“有创新才有未来”

张江·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中国新闻网郑莹莹 摄

随着,信达生物、贝达、百济神州等越来越多创新药企的崛起,以及中国创新药环境越来越好,业内称这是“创新药的黄金时代”。

目光聚焦到北京城南,如今被称为“药谷”的亦庄,20年前还是北京南郊有名的“练车场”。贝达药业创新人王印祥“二次创业”成立的加科思,就坐落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因贝达药业肺癌靶向药“埃克替尼”名声鹊起的王印祥未曾想,再创业时正好迎来了中国创新药崛起的开端。

对于创新药企业,最重要的是资金,无论对于贝达,还是百济神州,第一代创新药企都曾为此困扰。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曾说,回国之初,“搞创新药就是找死”。

然而这十年,生物医药成为继互联网之后,资本的新风口。

“这十年,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医药工业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博士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2015年以来的国家药政改革。它为本土的创新医药产业带来了春天,驱动了我国医药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优秀科学家、国际化人才、资本涌入本土创新药产业,使得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2015年,随着《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出台,国内创新药企业获得了新机遇,行业迎来了潮水般涌入的资本。一年内,国内药物领域出现了300多起投资案例,涉及金额292.08亿元。百济神州也受惠颇多,自此不再为钱而发愁。

有了钱才有了创新动力。2018年4月,百济神州在香港联交所上市,IPO募资金额达到9.02亿美元;2019年11月,其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被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泽布替尼也因此成为第一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被FDA获准上市的抗癌新药,实现了中国原研抗癌新药出海“零的突破”,被外媒盛赞为“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名片”。

2020年6月,泽布替尼获得中国NMPA批准上市。

百济神州的成功,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创新药企的未来。吴晓滨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当时我国患者能用上的创新药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几乎所有的原研创新药都来自于进口。而到2021年,我国研发的创新药已经占到了全球创新药管线的14%,占比达到全球第二,甚至超越了日本、英国、德国。而实现这样的巨变,“我们仅用了大约十年时间。这是中国速度,也是中国创新的力量。”

不仅如此,香港18A和科创版上市新政都带来了创新药资本的变革。信达生物CEO俞德超,也是研发出康柏西普的科学家。他说,让没有盈利的公司有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药企在资本市场形成闭环,再加上新药的准入、人才的引入,造就了最好的新药创新时代。

最新推荐